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四川宣汉:借力浙川东西部协作 让巴文化重“鲜”光彩

2022年05月17日17:41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宣汉,巴人文化故里,蒿草锣鼓、余门拳等非遗文化璀璨无比。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依托深厚的非遗文化底蕴,借力浙川东西部协作项目,持续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大非遗传承,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巴国”文化重“鲜”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

塑特色,品牌效应“亮”起来

充分发挥浙川东西部协作人才资源和帮扶资金作用,建立非遗文化传承推广团队和帮扶非遗发展专项资金,全面开展非遗文化进剧院、进校园、进社区、进院坝“四进”活动,创新探索“37+N”(37个乡镇街道和N个重要点位)非遗传承发展新模式,投资翻拍传统非遗剧目,通过“文艺轻骑村村行”文化惠民行动,深入37个乡镇、农家院坝、企业厂矿、学校医院巡回展演。推出“少儿非遗之旅”“巴风古韵”系列文化活动,编排大型本土非遗节目上演“梦回巴国”剧场。同时,编辑出版“余门拳”学习教材,在全县中小学普及推广余门拳课间操,让非遗文化在各种特色活动中“亮”出来、传开来。

锻活力,宣传推介“活”起来

强化非遗文化宣传展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建设”纳入2022年浙川东西部协作重点项目。该项目以渡口土家族乡中心校为基地,省级非遗土家“余门拳”为载体,通过“展馆+演艺+旅游”三结合模式,深度包装巴文化宣传、余门拳展览、非遗风采展示、重要文物展陈四个展区,对非遗资源进行分门别类宣传展示。同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纳入巴山大峡谷旅游项目,聘请非遗知名传承人定期开班授课、展示表演,让非遗文化在旅游中创收,在创收中发展,不断扩大非遗传承保护影响力和非遗资源受益覆盖率。目前,已培训土家余门拳传承人100多人次,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受益群众达9000余人。

连网络,市场活力“抖”起来

发挥传承人技能,组织浙江企业投资发展传统非遗手工工艺,精心打造大批更具地方特色、民族元素的非遗文创产品。顺应新时代互联网思维,探索“互联网+非遗”保护传承新模式,开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省级非遗徐鸭子、县级非遗根雕、巴人村苦荞酒网上非遗购物平台,邀请非遗形象代言人直播带货“非遗产品”,推进非遗文化“活态”传承,更好助力就业增收。直播首日的2.5小时内,在线观看人数突破10万人,带货收入达到25万元,真正实现非遗传承“抖”起来。

接内外,文旅融合“强”起来

宣汉是文化资源大县,旅游资源丰富,非遗元素与县域旅游融合发展优势明显。该县通过平台搭建、模式创新,主动将独具特色的土家刺绣、土家美食、土家乐器向旅游景区延伸,并借助脱贫地区“832”平台,向全国各地特别是浙江地区进行网上展销,进一步扩大非遗效益转化和影响提升。充分利用县内3个4A景区、7个3A景区,组织开展“春祈会”“土家庙会”“薅草锣鼓”“余门拳展演”等非遗文化活动,全面提高文旅融合吸附力。同时,在每年“五一”“十一”及8月等旅游旺季,组织开展薅草锣鼓大型赛歌会、土家祭祀系列活动,携手非遗参加国家、省市重大文化节,让非遗文化“出尽风头”,切实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张平 王凌峰)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