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新闻资讯

近千年历史的龙桥群损毁严重 四川泸县启动抢救保护工程

2022年05月11日14:54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龙桥,是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然而,建在近200条大小河溪之上的泸县龙桥群,历经数百年历史,如今正面临严峻挑战。其中,来自洪水灾害的破坏力最大,致使不少龙桥损毁严重,有的倒塌,有的桥墩错位、桥板断裂……近日,泸县启动了首期龙桥抢救保护工程。

工匠正在对桥面进行修复。曹卫兵摄

据《泸县志》记载,泸县龙桥于北宋治平年间就有建造,兴建于明代的洪武、嘉靖、万历和清代的康熙、乾隆、嘉庆年间,至民国时期乃至当代仍在延续。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持续了近1000年,在全国也极其罕见,具有很高的交通价值、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

目前,泸县龙桥群分布在泸县的18个镇、街道办,多建在长江水系上游的沱江主支濑溪河及支流、龙溪河及支流、大鹿溪及支流、马溪河及支流等近200条大小河、溪、沟上。2012年,泸县龙桥群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四川省确立泸县龙桥群文物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分别外延50米,保护范围外延100米。

龙桥修复施工现场。曹卫兵摄

泸县文物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周宇介绍,历经数百年历史的泸县龙桥群,由于洪水灾害等损毁严重。因此,泸县启动龙桥抢救保护工程,“入选首期抢救保护的桥梁,是按照文物价值高、受损严重急需抢救、老百姓生活急需等三个标准进行选择的。”

“龙桥的修缮主要按四个阶段进行。首先将桥梁所在河道打围、清除桥体及上下游的淤泥;其次是对清理后的龙桥进行现状复核勘察,并根据已批准的修缮技术方案和龙桥的历史资料来编制每座龙桥的专项施工方案,而后对龙桥的每个构件进行清理、编号、包装、搬运和放置;然后才开始施工,包括桥墩基础施工,桥墩、金刚墙、雁翅、桥梁板等的归安(补配);最后是自查整改。”泸县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郭品武说,第一天进场施工,是将工地打围隔离,石匠们动手清淤。如果是已经倒塌的龙桥,要找出原始的桥墩、桥板以及装饰的龙头瑞兽首等,因此不能动用机械,必须人工操作。

技术人员正在测量桥体尺寸。曹卫兵摄

根据文物修缮“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急需一批具有石刻技艺的老工匠。“最大的难度是找石匠,既要有传统石匠的手工艺,又要对桥的构造和建桥有一定了解。经过一个月时间,终于找到了10位符合条件的老石匠。”郭品武说,所有龙桥的维修均采用传统古法工艺。如桥墩与桥面的粘合,需要靠糯米桨来完成,仅制作糯米桨的过程就要好几个月。

据悉,首期龙桥抢救保护工程将于年内完成,目前第二期工程报告也已获批复。下一步,泸县将对所有龙桥安装监控设备,建成泸县文物安全监测预警平台,通过“天眼”随时了解龙桥的状况。此外,还将为每座龙桥配一名“桥长”,负责龙桥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让泸县龙桥的保护实现现代化和常态化。(彭茜 陈猛)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