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广元朝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绚丽绽放

2022年05月05日16:00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朝天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朝天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老辛,你身体不好,给麦地喷洒农药的活就交给我好了,你放一百个心!”一大早,广元市朝天区大滩镇新生村一组一个回汉聚居的大院子里,回族群众穆志新利落地背起自家的手摇式喷雾器,前往汉族邻居辛得法的麦地里帮助其防治病虫害。

同村共庄,相邻共居,同班共校,同事共乐。在新生村,417名回族群众和830名汉族群众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深深扎根在每个回汉群众的心里。2021年,新生村被评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携手共进 凝聚共同富裕合力

嘉陵江畔、高山之上,一棵棵绿意葱茏的核桃树摇曳着群众致富的希望,一座座标准化养殖场里牛羊欢鸣……初夏时光,新生村展露出了一年中最美丽的景象。

新生村于1950年设立,初名“白家村”,1957年改名“新升村”,1984年更名“新生村”,蕴含革故鼎新、生生不息之意。今天的新生村,有着更丰富的“新生”内涵和外延。

“我们村以前90%的群众都居住在大山上,路不通、吃水难,恼火得很。”新生村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穆国军记得很清楚,六七组一段4公里的通组路,2个组回汉群众投工投劳,用了10年时间,才从大山上凿出一条机耕道……

而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东风漫卷,村里的通组道路硬化了,漫水桥架起来了,大道通衢照进了现实;55口微水池、微水窖的建成,1.1万米饮水管道的铺设,群众彻底告别了“饮水难”问题……68岁的回族群众穆培学说起村里的变化,喜笑颜开。

瞅准大好的发展机会,七组回族群众哈志友在半山腰上建起了900平方米的标准化圈舍,养殖本地黄牛。“年均存栏量100头左右,年均纯收入超过10万元。”在哈志友的示范带动下,新生村大部分人家都养有牛羊,户均年增收达12000元。

新建砖混圈舍17户3400余平方米,年出栏山羊3000余只、肉牛500余头,种植核桃1248亩,发展民俗特色餐饮店5家……目前,以牛羊养殖和核桃种植产业为主、回民特色餐饮业为辅的“两主一辅”产业,正助力新生村回汉群众阔步行进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

守望相助 成就水乳相融的情谊

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在新生村,回汉两族群众团结进步的故事讲不完。

汉族群众黄兆军修入户路时,要占用回族群众穆培志和其他几户回族群众家的林地,穆培志二话不说就率先把地让了出来,还主动帮助黄兆军协调其它用地。“村里的乡亲,不管哪个民族,有了困难,都必须尽心尽力地帮助解决,这是我们村所有回汉群众达成的共识。”穆培志说。

汉族群众刘德林以前一家6口挤在不到20多平方米的破旧房屋里。当得知刘德林家要建新房改善居住环境后,回族群众穆培得主动前去帮忙,从平整屋基、挂砖、支木到装修,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刘德林家老的老、小的小,他自己身体又不太好,能帮一把是一把。”穆培得说。而如今,在干群的帮助下,刘德林一家不仅住进了150平方米的两层崭新楼房,还规划养殖肉牛50头。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汉族群众黄兆华和回族姑娘敏晓晓,密切配合,坚守卡口,为乡亲们筑起生命健康安全的坚实防线;今年1月3日,回族居民穆志全从河南郑州中原区务工返乡需隔离,但集中隔离点暂时无法满足其饮食习惯,居住在隔离点附近的汉族居民苏兰知道后,主动按回族居民饮食习惯送饭菜14天,直到穆志全解除集中隔离。

“无论哪家有个大小事,村两委干部、周围邻居群众,都会第一时间主动站出来帮忙,回汉两族群众的心越靠越近。”穆国军感慨地说。

同心向未来 文化兴盛与乡村振兴同行

走进新生村村史馆,古栈、古渡、古驿、古墓、古寺、古祠、古匾、古器、古籍、古树“十古”文化元素图文并茂地尽数罗列在眼前。

据考证,先秦时期,新生村九井弯便有先民居住。唐代朝廷在此开凿了九口盐井,以供川北、陕南一带百姓食盐之用,九井湾因此得名。

“古驿乾坤大,新生气象和”,近年来,大滩镇以新生村村史馆提升改造为核心,完善基础设施,设置民族村寨标志,家风家训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户,开展绿化美化、排乱去杂为主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动村寨整体面貌提升。

“相互尊重,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如今,在新生村,回汉结婚、两族群众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比例现已高达80%以上。穆志军和刘志英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结婚多年来,没吵过一次架,没红过一次脸。”穆志军说,他们的秘诀就是互相包容、互相尊重。

一个个美满的小家庭,必然构建起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长期以来,朝天区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创新宣传教育机制、矛盾化解机制、民族政策落实机制、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机制,聚新生村而居的回汉群众亲若一家,团结一心。新生村先后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四川省四好村”等荣誉。(徐廷力 张敏)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