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市州

比学赶超展风采 取长补短共振兴

——广安市农业农村工作一季度“大比武”现场会议参观侧记(一)

2022年04月21日13:05 | 来源:广安在线
小字号

原标题:比学赶超展风采 取长补短共振兴

  前锋区观阁镇七谷村高标准农田。

  华蓥市禄市镇走马岭村水稻育苗地。

  邻水县缪氏庄园。

  邻水县柑子镇金鼓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

  与会人员参观广安区大安—悦来粮油园区智能化育秧中心。

  曲艺工作者在前锋区观阁镇高河村党群服务中心曲艺大舞台练习舞蹈。

  广安区大龙镇干埝村百美村宿·溪贤山舍。

  与会人员参观前锋区龙塘街道红桥村大春育苗基地。

  与会人员参观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

  重任在肩,征途漫漫,唯有踔厉奋发;比武练兵,竞相超越,才能整体提升。

  广安市农业农村工作一季度“大比武”现场会议今日召开。4月20日,与会人员怀揣期待,深入全市11个点位,领略各地生机勃勃的农业生产场景,欣欣向荣的特色产业发展,以及春意盎然的田野乡间新貌。

  比成果、比状态、比干劲,与会人员边看边议、边比边学,在相互对比中找准差距,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在相互促进中奋勇前行,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大比武”练出了“真功夫”,比出了“精气神”。

  邻水县

  运用种植新模式 鼓起农民“钱袋子”

  与会人员参观的第一站是邻水县柑子镇金鼓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站在基地高处一眼望去,村民们正在为即将开始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基地通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粮油轮作等种植模式,预计每亩新增大豆产量130公斤、油菜籽产量150公斤,亩均增收1100元……”听着讲解员的介绍,华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邹平对邻水县按照“高产出、机械化、可持续”标准建设的高产示范样板基地表示肯定。

  邹平介绍,目前,我国大豆油料自给率比较低,国家因此提出“大豆振兴计划”,旨在扩大大豆和油料的生产规模,途径之一就是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邻水县积极落实“国家大豆振兴计划”,在柑子镇打造高产示范样板基地,并将示范区总面积扩展到2000亩,涉及金鼓村、菜垭村、岩屋村3个行政村。

  “让我很震撼。”邹平表示,华蓥市将积极学习邻水县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引入业主流转土地,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引导农户相对集中连片种植,为带动农民增收找条好路子。

  “数字赋能”加速跑 撑起农业“智”富梦

  “这是我们自产自酿的阳光玫瑰葡萄干、黑比诺干红酒,欢迎各位品尝。”参观的第二站,来到依山傍水、富有欧式风情的缪氏庄园,缪氏庄园负责人缪敏向与会人员介绍公司的特色产品,大家一一品尝后赞不绝口。

  缪氏庄园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葡萄设施种植园区,年生产葡萄75万公斤、葡萄酒5万公斤,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去年以来,缪氏庄园新建成占地1000平方米的白兰地生产车间和集智慧农业数字化管理平台、葡萄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展示中心,目前正在全力争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近年来,庄园投入大量资金构建智慧农业物联网,建立生产信息管理、病虫害预警和决策信息发布系统,形成完整的生产网络服务平台。”在该庄园现代农业展示中心,缪敏向与会人员介绍智慧农业数字化管理平台,“这一块都是智能大棚,员工在办公室通过手机就能对大棚内的葡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还能对棚内温度、湿度、水肥一体化等进行远程控制……”

  “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可以随时随地查看监测区域作物生长和人员管理情况,及时掌握土壤墒情、病害情况、环境气象信息等,对作物的管理比人工更加科学精准。”广安区委副书记张建超对智慧农业数字化管理平台非常感兴趣,他表示,发展智慧农业极大地节约了成本,提高了长期生产效益,助力乡村振兴,邻水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华蓥市

  农文旅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后劲足

  海棠、紫薇、玫瑰……各类花卉竞相绽放、争奇斗艳,把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装扮得格外美丽。

  “这真是一个画里乡村!”前锋区委副书记鲁崇兵认为,华蓥市按照“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理念,统筹农业、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打造出“花海人家”“田园大舞台”“海棠博览园”等乡村美景,以及毕占云将军生平事迹展陈馆、中共上川东地工委禄市特支活动地旧址等红色地标,形成红色文化和乡村美景相融合的特色景区,让农文旅融合发展达到良好的效果。

  “华蓥市真正将农业做到了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鲁崇兵表示,在华蓥市农业、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思路的引领下,如今的凉水井村古色古香的民居与周边的小洋楼相映成趣,碧绿的小河水倒映着蓝天白云,花枝招展的田园色彩斑斓,如织的游人欢歌笑语,呈现出一幅画里乡村的美景。

  参观完凉水井村的迷人美景,再品尝到华蓥蜜梨,鲁崇兵发出感叹,“华蓥在做细农业的同时,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值得我们学习。”

  “五个起来”治撂荒 实现“两有两好”

  在华蓥市禄市镇走马岭村水稻育苗地,稻苗整齐排列,技术人员正站在田埂间操作无人机施肥、除草。

  “走马岭村大春育苗点采取的是温润育秧模式,所用水稻品种是部颁二级优质稻‘晶两优534’和‘晶两优1206’,面积约35亩,可移栽大田800亩,主要供应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整治的撂荒地所需秧苗。”华蓥市副市长熊巧利介绍,华蓥以山地为主,耕地呈现“小、散、弱”的特点。

  耕地不足,如何破局?近年来,华蓥市探索温润育秧模式,通过管起来、治起来、肥起来、种起来、富起来“五个起来”治撂荒,使撂荒地变育苗地,分散育变集中育,农户育变集体育,实现了“有地种、有人种”种得好、卖得好”的“两有两好”,切实保障了农民群众“饭碗里的安全”。

  “要实现‘有地种’,既要防止耕地‘非农化’,遏制耕地‘非粮化’,又要开展撂荒地复耕;要实现‘有人种’,就要发动农户自己种,引进业主流转种,集体经济组织兜底种。”在岳池县委常委、总工会主席龙涛看来,华蓥市在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亩产效益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制定撂荒耕地恢复耕种计划,按照“五个起来”的思路复垦撂荒耕地,确保适种的耕地应种尽种,令他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路。

  前锋区

  建设高标准农田 现代农业谱新篇

  沿着公路继续行驶,一路上大片月季花、海棠花、玫瑰花鲜艳盛开,与会人员纷纷掏出手机记录春日美景。

  来到前锋区观阁镇七谷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一台台挖掘机正在忙着砌护坡,农民们则忙着插秧,大家分工合作,忙而有序。

  “目前,我们在观阁镇七谷、观南两个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522亩,撂荒地整治58亩,新建蓄水池5口、整治山坪塘1座、田间道路5公里。”前锋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高标准农田就是为了提升农田粮食产能,改善种植环境,有助于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能力和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

  2022年,前锋区还将连片拓展建设高标准农1.82万亩,实施土地平整2215.88亩,拓展基础设施建设15984.12亩,整治山坪塘8座,新建蓄水池14口、田间道路15.8公里。届时,前锋区将形成“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定高产、生态友好”的种植基地2.5万亩。

  “前锋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运用大思路和大手笔,作出了大成效,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希望!”在听取和实地观摩了前锋区的一些做法和成效后,华蓥市副市长熊巧利表示,华蓥将明确方向,学习前锋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和理念。

  荒地上建4A级景区 激发乡村新活力

  走进前锋区观阁镇高河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安松针、广安香米、花椒啤酒、藤椒油等特色农产品令人目不暇接,曲艺工作者还在该村党群服务中心曲艺大舞台练习舞蹈。与会人员一边品尝、一边了解富有前锋特色的农产品,并对前锋做实粮食、广安青花椒、广安松针三个全产业链条给予充分肯定。

  近年来,高河村坚持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以大良田园综合体建设为重点,整合优势资源,在连片荒地的基础上造出一个4A级景区,实现荒田变花园、农院变景点。

  一个偏远山村,如何摇身一变,成为四川盆地丘陵地区“两山”转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参观完高河村党群服务中心,华蓥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向果找到了答案:“高河村以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为抓手,推进‘产业引领、旅游驱动、乡村宜居’有机融合,实现区域空间布局与优化、镇村建制调大、资源集聚整合。”

  “抓住合村并组和乡村旅游建设契机,高河村加快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活动中心,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能力,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向果说,高河村围绕“以花引人,以苗养园”的发展理念,以花卉苗木产业为引领,以乡村旅游为驱动,着力打造“一轴两环五区十景”,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旅游观光产业链,这种经验值得推广。

  示范推广新技术 破解农业发展瓶颈

  前锋区地处川东丘陵与平行岭谷两大地形区之间,为典型的丘陵地貌。田块细碎、坡度大等问题,长期以来限制了该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如何破解丘区水稻产业机械化生产的瓶颈?当天下午,与会人员来到了前锋区龙塘街道红桥村大春集中育苗基地,向前锋区学习借鉴先进做法。

  “这是我们打造的集中育秧的点位之一。”前锋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介绍,眼前这个育秧基地面积共101亩,其中旱育秧40亩,水育秧60亩,机插秧1亩,可为1350余亩稻田提供优质秧苗。

  为何小小一块地,使用了多种育秧方式?“我们希望可以通过示范推广新技术,带动百姓往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让群众看到机械化作业的好处。”该负责人说。

  前锋区全面展现了高标准大春生产,高效率秧苗移植技术,充分体现出落实“四大战略”,奋起“二次创业”,推动全面乡村振兴的决心,与会人员纷纷点赞。

  广安区

  开展社会化服务 农业提质又增效

  摆杆式撒肥播种机、洋马乘坐式插秧机、大疆T30植保无人机……一走进广安惠民农机农艺专业合作社,与会人员便被门口几台摆列整齐的机械化农耕设备所吸引。

  广安惠民农机农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是广安区大安—悦来粮油园区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初加工中心、烘干物流中心所在地,2021年创成四川省“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该合作社配有拖拉机、旋耕机、插秧机、无人机、收割机、烘干机等设施设备,联合11家农业专合社组建了广安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社,实现技术交流、生产互动、市场共享,有力促进广安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合作社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让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资金入股、代管代建等方式,拿‘租金’、赚‘薪金’、领‘股金’,全方位增加收入。”在岳池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舒联华看来,广安区通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实现了田有人种、稻有人管、谷有人收、米有人卖的目标,有效解决了传统插秧、育秧等费工费时和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农机推广,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资源优化。

  推进智能化育秧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来到广安区悦来镇灯塔村,一座用钢架搭建而成的智能化育秧中心格外显眼。育秧中心内,一排排可移动的“钢丝床”整齐排列,大型风机、喷淋设施、吊灯及遮阳网等现代设施一应俱全。

  “育秧中心长128米、宽32米,可对室内光照、温度、水分及空气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育秧情况进行智能化调节。”广安区委副书记张建超介绍,在智能化育秧中心培育出的秧苗,比采取传统方式培育的旱育秧出苗更整齐、更适宜机械化作业,出苗时间还要短5一10天。

  “大安—悦来粮油园区智能化育秧中心的建成,有利于广安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张建超介绍,近年来,广安区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在园区内不仅新建了智能化育秧中心,还建成优质水稻种植基地9300亩、优质油菜种植基地4100亩,创建国家级、省级专业合作社6个,水稻初加工率达到91.4%,加快了广安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步伐。

  此外,园区还推广“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形式,支持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资金入股、代管代建等方式参与园区建设。2021年,园区主导产业总产值达7755.4万元,带动园区内3305户农户稳定增收。

  “这种利益联结带动农户稳定增收的形式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武胜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澜表示。

  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促进旅游提档升级

  “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要抓住农旅融合发展这一重要抓手。”参观完广安区大龙镇干埝村优质桃基地,协兴园区农业农村和应急管理局局长王晓燕深有感触。

  干埝村优质桃基地位于大龙镇开花水果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产业带,该基地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旅融合”发展思路,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主要种植观赏桃以及早熟、晚熟桃两大类,预计2023年可挂果销售,进入盛产期后每亩产量最高可达3000公斤,亩均产值达2万元。

  “当前,农旅融合的产业模式愈发成熟。”王晓燕说,大龙镇依托毗邻城区的优势,重点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游、乡村度假休闲游、民俗文化体验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以独特的文化内涵促进旅游提档升级。

  “目前,大龙镇开花水果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产业带已发展桃、李、梨产业3.7万亩,建设浔栖江南度假区、溪贤山舍民宿、大地花谷等乡村旅游景点,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同时,促进农产品销售,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形成了广安区独有的‘原生态+美丽经济’发展模式。”王晓燕说。

  建设精品民宿 依托田园致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来到广安区大龙镇干埝村百美村宿·溪贤山舍,武胜县委副书记李青松和与会人员同时发出感慨。

  百美村宿·溪贤山舍位于广安区大龙镇干埝村牟家老湾内,掩映在层峦叠嶂、郁郁葱葱的山岭起伏之间,在这里青砖灰瓦的苏式建筑之美,与舒适生活的现代风格有机融合,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展现了独居魅力的归园田居新生活。

  该项目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全国发起的第20个百美村宿项目,总投资3000余万元,主要对两个传统院落进行改造提升,打造具有川东乡村风情的精品民宿。

  “项目于2020年7 月试运营。”广安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村宿已有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先后培养本村民宿生活管家15名,建立“5311”收益分配机制,预计5年共为村民分红221.9万元。

  “为增强村宿吸引力,我们正在建设优质大雅柑种植基地、优质桃李基地……”广安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届时,他们将与电商平台建立供销协议,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50余万元、实现盈利约20万元。

  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评、一路议,与会人员们比的是谁的思路更清晰,谁的特色更鲜明,谁的执行更有力,解析着推进广安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一天下来,大家收获满满、感悟多多,纷纷表示,将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科学务实的举措,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结出更多硕果。(前锋融媒 游觅 广安日报记者 龙俊帆 刘莉华/文 范聪/图)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