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新闻资讯

待到世界读书日,图书馆内爬“书山”

刘海天
2022年04月19日08:05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耕读传家”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深深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副古代对联深刻揭示了这一点。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计划在这一天开馆,是对读书活动的礼赞,也是对读书节日的致敬。

“书山”有路勤为径。人民网 刘海天摄

进入图书馆大门,一眼望去发现一座“书山”——几层楼上放满了无数图书,一排排书架高低错落,一级级台阶寻幽揽胜,一本本图书翰墨生香。显然这个创意来自于世代流传的读书古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用意是鼓励人们读书,提倡读书学习的健康方式。

馆内有服务读者的机器人,有智能化借还图书的机器,还有给书籍消毒的机器,以及各种电子读书系统等新科技应用,显示出这是一个与科技紧密结合的现代读书馆。馆内的一部分空间和设施,带有明显的儿童风格和网络特征,利于吸引孩子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也利于吸引年轻人暂时放下手机徜徉在书本的世界里。

风格很萌的借书还书智能机器。人民网 刘海天摄

该馆建筑面积为3.2万平方米,设计满载藏书量为80万册,设有坐席2200个,其中多功能厅和报告厅合计可同时容纳600人参与活动。它由成都图书馆运营,免费对公众开放。运营方提出的奋斗目标,是把它建设成为引领城市阅读艺术和传播城市生活美学的全新公共空间、弘扬传承天府文化的网红打卡地、艺术知识传播展示的新殿堂,从而成为一座天府文化和艺术人文精神相结合的综合性图书馆。

据介绍,该馆未来发展方向:一是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为市民提供一个集阅读、休闲、审美、艺术体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生活美学空间;二是城市人文精神传播展示新空间,将当代艺术、音乐、自然、非遗、美食等要素融入图书馆,助力“三城三都”建设;三是天府文化传承发展新基地,以馆藏古籍、地方文献、老照片、名人手稿、名人捐赠为依托打造天府文化典籍中心,彰显天府文化深刻内涵;四是国际文化交流新平台,为市民提供多语种文献服务,为外籍人士提供咨询服务,为外事接待、涉外文化交流提供新平台。

风格新颖的图书馆内部陈设。人民网 刘海天摄

运营方表示,此馆在建设中突出了4个融合理念:一是与科技融合,应用机器人馆员、24小时自助图书馆、智慧墙、大数据实时发布、有声阅读等技术手段,达到国内图书馆先进水平;二是文化与旅游融合,以景区化、景点化标准重塑图书馆空间布局,使图书馆成为优雅时尚的旅游、阅读和体验空间;三是与艺术和美学生活场景相结合,体现城市文化底蕴,营造书香成都和公园城市优美画卷,突出天府文化气质;四是与书店融合,吸取书店图书展陈方式、文创售卖方式等,不断丰富完善图书馆业态和读者体验。

其中,成都文献馆位于图书馆的负一楼,占地面积约为640平方米。馆内收藏有成都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图书文献共计18454种27253册,特种文献共计11000多件。馆内设有四川党史文献专区、“5·12”汶川大地震文献专区、三国文化研究文献专区、四川家谱文献专区、天府文化少儿文献专区及天府文化外文文献专区六大主题分类。

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外观。人民网 刘海天摄

馆中藏有古籍(含民国线装书)、民国平装书、新版影印古籍三大类别图书11505种81020册,类型以线装古籍为主,另有少量碑帖拓本。这些古籍按照古书传统分类法,分为经、史、子、集、丛五部,史部书籍最多,约占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的特色文献主要有成都地方史料、家谱、川剧唱本、巴蜀文化名人著作等。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