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新闻资讯

“中星”为民“种”幸福

2022年04月18日08:50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5、4、3、2、1!点火!”4月15日,伴随着一阵撼天动地般的巨响,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着“中星6D”卫星一飞冲天。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中星6D”卫星发射现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供图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19次发射建造“中星”星座,打通我国广播电视通信链路,助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发展,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也得到不断提升。

翻开历史资料,鲜为人知的是,如今家家户户都能看到的电视节目,在数十年前竟然也曾经历过接收不到电视信号的困难时期。

1974年,中央广播事业局认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广播电视的覆盖问题,就必须发展卫星电视。1978年12月和1983年3月,我国曾两次批准从国外购买广播电视卫星,但都因为种种原因而停滞。

火箭测试。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供图

干,才有可能成功;不干,只能在外国的技术封锁面前一筹莫展。

2000年1月26日,“中星22号”卫星在火箭托举下飞向太空,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0次飞行。此后,“中星20号”“中星6B”先后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为我国及亚太地区卫星通信广播市场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通信和广播传输服务。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供图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被誉为21世纪标志性体育事件之一。万人空巷的背后,同样离不开西昌航天人的默默付出。

2008年6月9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中星9号”广播电视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飞冲天。卫星在北京奥运会前投入使用,数千万家庭因为此次成功发射能够直接收看奥运会盛况。同时,这个卫星的升空也标志着中国进入直播卫星时代。

“中星2A”卫星成功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供图

2012年5月26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星2A”卫星,再次创造中国奇迹,成为增进人民福祉的标志性事件。

过去,我国广播电视覆盖主要有无线、有线、卫星三种手段。而在“中星2A”卫星发射以前,我国还有约2亿户农村家庭主要靠地面无线信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最多只能收看6套模拟电视节目,节目套数少、画面质量差、城乡差别大是当时遇到的主要难题。而“中星2A”卫星的成功发射,有力推动了我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发展,让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向“户户通”延伸。

让广播电视走进千家万户的路,被勇敢的西昌航天人闯开了。伴随着一次次成功发射,老百姓观看电视时脸上浮现的笑容,也成为对西昌航天的最佳认可。

2019年3月1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C”卫星发射升空,此次任务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的第300次飞行任务。

一次飞行,一次突破,于无声中稳步跨越。资料显示,长征火箭从第1次发射到第100次发射用了37年,从第100次发射到第200次发射用了7年,从第200次发射到第300次发射仅用了4年多时间。数字的变化,见证着中国航天的由大向强,也见证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综合测试发射能力的逐步提升。如今,该中心能够发射14种构型的运载火箭,成为我国综合能力最强、发射数量最多、开放程度最高的航天发射中心。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供图

2021年9月9日,耀眼的火焰照亮夜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9B”卫星发射升空。这次成功显著提高了直播卫星的传输性能,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大型活动或体育赛事提供高质量的直播传输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中国红”遇到“冰雪白”,倘若把冬奥记忆化作一个个数据,已经创造了新的历史:北京冬奥会在全球预计有20亿人次收看;转播内容总生产量达6000小时;首次实现赛事全程4K制作播出,在开幕式提供8K超高清公共信号,是数字媒体平台观看人数最多的一届冬奥会……曝光率折射出关注度,彰显着吸引力。耀眼成绩背后,同样离不开西昌航天人的默默付出。

春色满园,充满希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供图

“航天报国、航天强国是我们不变的初心使命。”广大西昌航天人表示,伴随着一颗颗“中星”从发射中心踏上探索浩瀚宇宙的征途,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也得到不断提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他们将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航天梦贡献更多力量。(彭茜 黄国畅 胡煦劼 张立超)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