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四川报告·乡村振兴进行时 | 产业兴旺视点】

小叶子,大产业

扔掉“铁饭碗”,转业军人回乡种茶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01月27日16:00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以前,我只知道安吉白茶。而四川,以绿茶扬名于天下。

2022年元月初,走进四川达州市大竹县,看到云雾缭绕的铜锣山上,层层铺开的浓绿茶园漫向远方;看到坡上茶园葱茏的肩头,高高树立的“白茶基地”四个大字,才知道自己的孤陋寡闻。

原来四川也产白茶,而且规模不小,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

据白茶基地创始人廖红军介绍,目前大竹县有6万余亩白茶,3万亩到了盛产期,年产鲜叶17500吨,出售干茶350吨,产值8.4亿元。

年产值8.4亿元!听到这个数据,我感到震惊。真是“一片小叶子,撬动一个大产业”。

引进白茶种植的人,就是这个圆脸、肤色黑红、看起来其貌不扬却充满智慧、果敢的80后年轻转业军人廖红军。

茶山。杨俊富供图

一 结缘白茶

大竹县自古就产茶,到20世纪70年代,已有两家大型国营茶场,主要产区就在云雾缭绕的明月山系中段的铜锣山片区。这里,是廖红军的家乡,曾经闭塞而贫困。随着打工潮的掀起,村里青壮年人口大量外流,茶山不被重视,渐为荒山,茶树沦落为山里人煮饭煮猪食的柴火。

1981年出生的廖红军,在90年代末参军入伍,到云南当了一名边防战士。在部队,廖红军聪明、勤奋、好学,很快被派去部队医院学习医术,部队把他培养成为一名专业军医。在部队,廖红军与一名女战士相爱,后结婚生子。廖红军爱人老家在浙江湖州市,爱人转业后在市执法局上班。2005年,廖红军从云南跨省调到湖州部队医院,仍然从事军医工作。廖红军的医学特长是治疗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这是很普遍却难治愈的病,患者大都饱受病痛的折磨。但对于廖红军来说,是药到病除。因此,不时有治愈好了的茶农患者送一盒白茶表示感激。

白茶,是湖州当地最名贵的茶。

在湖州,廖红军初次接触到白茶,也第一次品尝了白茶。白茶给他留下醇香的口感,让他回味无穷。慢慢地,他从当地人口中知道,安吉以前到处是被采矿破坏了生态的光溜溜的矿山,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下,安吉县全力扩展白茶种植,不仅修复了生态环境,还致富了一方百姓。

得到这些信息,廖红军对白茶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多了一份关注。他了解到,白茶是众多茶叶中含氨基酸最高的茶,颇受消费者喜爱。但白茶只采摘一季春芽,因而产量少,市价高涨,一般每斤在千元以上。廖红军心里琢磨,能不能把白茶引进老家种植,让家乡人通过种植白茶改变落后现状?

2008年,廖红军转业,被安排到湖州市公安局工作。他没急着去上班,周末让爱人陪他到安吉去看那里的茶山。安吉的地形地貌、气候与四川老家差不多,海拔都在800米以上,都在北纬30度。但是,这里的村容村貌让他大吃一惊:民房都是贴了面砖的小别墅,柏油路铺通到每一座农院的门口。茶山上,观光彩道蜿蜒绵长,游客人影幢幢……已然成了一个茶园生态景区。

安吉的乡村形象对廖红军触动很大,他有了回家乡种白茶的想法。他想让家乡的荒山变成安吉一样美丽的茶山,让家乡的土房子变成安吉农户一样的小别墅,让家乡的小土路变成安吉一样的黑油路、观光道。

廖红军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他先告诉父亲一个好消息:“爸,我转业了,安排到湖州市公安局工作。”

电话那头,父亲一听,开心得连连说:“好啊,好啊……总算熬出头了。这是个体面工作,你好好干。”

廖红军沉默了一下,却说:“我想回来发展,把这边的白茶引回来,种茶。”

他的话刚一出口,就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他对父亲说:“我出来都13年了,在部队工作这么多年,想家乡了。再说,单位上班,发展空间小。我想回来创业,为家乡做点事。”

廖红军知道,他的这个电话,会让父母失眠好多个夜晚。

二 回乡“探亲”

2009年8月,廖红军与爱人商量:“儿子都3岁了,还没见过爷爷奶奶,你也还没见过我公公、公婆,我们回四川去一趟,探一回亲?”

爱人马上就答应了,还把自己的母亲也带上,让她一起去看看四川的风景。爱人不知道,廖红军嘴里说的探亲,是有预谋的。他真实的目的,是想回家乡考察,探探家乡政府支不支持茶产业的发展,探探有多少荒坡荒地可以流转到手。

回到大竹县团坝镇铜锣山的老家,还没来得及休息,廖红军就迫不及待往屋后山上跑。多年没回来了,他想看看父亲多次心痛地提到的撂荒地到底有多荒凉。

刚走不远,他就惊讶了。儿时砍柴、放牛的山路,全被荆棘、蒿草霸占了,那些出红薯、长玉米的地,长满了灌木、杂草、树木。

老家房后的这座山名叫铜锣山,翻过去,就是儿时常去玩耍的外婆家。外婆家所在的那条狭窄的山沟,十多户住户都姓曾,因此被叫做曾家沟。曾家沟是一个倒湾,山高谷深,只有一条蜿蜒的山路顺着山腰通往外面的世界,外人很少进来,因而很是闭塞。上世纪70年代,下放来了一队重庆知青,他们在这里种了一大片茶园,现在都还有很多老茶树。由此推断,这里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很适合茶树生长,尤其白茶也是属于绿茶的一个品种。

廖红军拨开蒿草灌木往山上爬,心里想着,先把这边的荒地、山林流转过来试种白茶。但他不知道村民们同不同意。

翻过山,来到外婆家,廖红军出了一身大汗。十多年不见,外婆都认不出他了,迟迟不敢接他手中的礼品。廖红军外婆家所在村名叫白坝村,村支书50多岁,姓曾,属于廖红军舅舅的辈分,也住在曾家沟,与外婆是邻居。廖红军敬上烟,说出自己想流转荒地种白茶的想法。

曾书记有点不相信,说:“这山荒成这个样子,连路都没得了,你还敢来投资种茶?”

廖红军说:“我是下定决心回来种茶,种我爱人那边的白茶。你不知道,安吉那边的种茶农户有多富裕,一年收入好几十万元呢。”

曾书记一听,瞪大了双眼,说:“种白茶真能那么赚钱?那你快回来吧,我代表全村人欢迎。只是,你也看到了,现在这几个山弯弯路都没得了,种茶树投入会很大哦。你愿意?还有,这么宽的面积,你全流转?”

廖红军说:“这个我不怕。我想过了,要做就做成大产业。安吉县能把矿山变成金山银山,我们这里肯定也行。”

曾书记说:“那好。我带你去见团坝镇的王书记,土地流转得镇上同意。”

坐上曾书记的摩托车,两个人到了镇党委书记办公室。一番介绍后,王书记上下打量廖红军,微皱了下眉毛,问:“你准备做多大规模的茶园?”

“初步计划,五千到一万亩。”廖红军说。

王书记又看了廖红军两眼,说:“你不是来忽悠我的吧?你知道5000亩有多宽面积吗?”

也许王书记觉得廖红军看起来很年轻,对他的信任度不够,认为他是口出狂言,来忽悠镇政府的。这次的交谈,崩了。

如何才能得到地方政府的信任呢?廖红军想到一个人,自己的表叔刘连树。他在大竹的石桥铺镇任党委书记,与王书记应该熟悉。廖红军便请表叔刘连树向团坝镇的王书记介绍了自己情况,并做了个担保。这下终于获得了王书记的信任,知道他不是回来忽悠镇政府、空手套白狼的,还表示热烈欢迎。他邀请廖红军和刘连树一道去县里,向时任许县长汇报了廖红军想回家发展白茶产业的意愿。廖红军又详尽地向许县长介绍了湖州安吉的茶农如何富有,白茶供不应求的现状等,引起了许县长对这个产业的极大兴趣。

许县长说:“要是真像你说的这样,这个产业能在我们大竹县引种成功,将会成为我们县的一大支柱产业,帮助山区农民摆脱贫困。”

这是2009年11月,在许县长的安排下,县林业局、招商局各派出一名副局长,加上团坝镇的王书记、石桥铺镇的刘书记,共四人组成考察团队,随廖红军到浙江湖州市安吉县考察白茶产业。

正如廖红军所说,安吉的白茶产业不仅很有规模,达20余万亩,而且走的是产旅融合的发展模式,黑油路、七彩步行道、观光亭、农家别墅、民宿……虽是初冬,茶山上仍然绿意盎然,观光游客络绎不绝,茶农们不采茶的日子,就开办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他们随意走进了一家普通农院,问茶产业收入,主人回答:“我家收入不高,就30多万元。”

考察队员一听,大为震撼:“30多万元还说不高?”

“他们管理得好的,都四五十万元呢。”

一行人听后,兴奋不已,无不感叹:“不虚此行。”

三 引种白茶

2010年4月的一天,廖红军接到一个电话,是大竹县许县长打来的。

前一年11月考察吉安之后,廖红军一直在等待这个电话。他不知结果怎样?他心里一直忐忑着。但又充满着信心,相信通过考察队回去汇报后,县上会做出他期待的选择。

果然,许县长在电话里说:“县上欢迎你回乡发展,只要引回白茶产业,县上将全力支持,发展到哪里,我们政府部门就把基础设施建设跟进到哪里,而且,还会制定相关优惠扶持政策。”

听了许县长的话,廖红军激动不已。有了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他对回乡种植白茶更是充满信心。

2009年11月回到湖州后,廖红军就悄悄地从吉安买了3000株白茶苗,让父亲试种在自家的两亩地里,看看服不服水土。2010年的春天刚到,他得到父亲传来的好消息,说试种的白茶苗都活得好,发嫩芽了。当时,他专门跑到安吉茶山去看,这里的茶树还没发芽。这说明家乡不仅适合种植安吉白茶,而且茶树发芽比安吉还早。

春茶贵在早。如果引种成功,如果家乡的白茶真能早于安吉白茶,那么就抢占了全国市场先机,说不定它的市场价会超过安吉白茶。

想到这些,廖红军有些兴奋。

接了许县长电话后,廖红军稍作准备,就坐飞机到重庆,再转两三次车回到家乡。他先与县招商局对接,办完相关手续,再回镇上商谈土地流转事宜。令他意外和感动的是,镇上提前在他看中的白坝村做了土地流转的动员工作,群众支持率很高。

5月份,廖红军把白坝村铜锣山片区4个社的5000亩荒地流转到手,但他不知如何下手。廖红军从15岁当兵入伍,一直在部队生活工作,对于种茶,是门外汉。他从安吉请来茶业协会秘书长陈唢等3名专业技术人才,对铜锣山5000亩流转地进行实地选址、规划。7月,10多台挖掘机突突突地开上了山。同时,在全镇招集的近千名民工,手拿砍刀、镰刀,肩扛锄、镐、钉耙,也浩浩荡荡地上了山。

一场开山种茶的大会战,在廖红军的指挥下,在白坝村的铜锣山上轰轰烈烈开始了。

说是荒地,其实经过多年撂荒,已经与荒山融为一体了,长满了荆棘、灌木,成为野兔、野鸡的藏身之所。它的整理,是最艰辛的工程。从7月到11月,通过人工砍、割、烧,机器翻挖和整形,2000亩新垦出来的梯田一样的茶地呈现在铜锣山上。11月,正是栽茶树苗的好时节。廖红军按照技术员的指导,每亩按2500株计算,从安吉买回500万株茶树苗,开始冒着山上寒风栽种茶树苗。

2010年,廖红军在白坝村的铜锣山,种下第一批白茶2000亩,投入第一笔资金4000万元。

2011年秋,廖红军种下第二批白茶3000亩。这一年,他又流转了赵家村3000亩撂荒地。

2012年,廖红军从黄滩乡流转5000亩土地,并种下2700亩茶树……

就这样,廖红军边流转土地,边整理土地,边栽种茶树。到现在,他的茶园已经遍及全县5个乡镇,茶园发展到12000亩,远远超出他最开始的计划。县政府亦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支持,他的茶园发展到哪里,道路就跟进硬化到哪里。到目前,已经硬化产业路33公里,另外还有观光彩道数十里。

四 初见成果

2012年春,铜锣山茶香飘飘。

第一批发展起来的白茶可以采摘了。廖红军招来白坝村周边一百多名留守村民,由公司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了简短采茶技术培训。和煦春光中,开始了大竹县有史以来第一片白茶的采摘。

茶叶比安吉早7天采摘,让请来的安吉技术人员陈唢羡慕不已。他对廖红军说:“你这里的白茶早,注定价钱会高出安吉白茶。”

周边的村民们,无不眼巴巴地观望着廖红军的茶园——宣传时说最少一千多元一斤,到底能不能卖到那个价?他们的心里一直抱着怀疑态度。

对于白茶产业的发展,廖红军头脑清醒,每一步都走得稳健。他在2011年,扩大茶叶栽植面积的同时,注册了第一个白茶品牌“巴蜀玉叶”,并成立“四川竹海玉叶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为2012年的第一批白茶加工和销售做了准备,让自己的茶叶一上市就有自己的品牌。

2012年,公司投入17万元,建了一座年产15万斤的茶叶生产包装一条线的茶厂。这一年,公司收了第一批白茶500斤,而签订的订单是1500多斤。自己的茶叶不够卖,廖红军只得从安吉调过来1000余斤白茶填补空缺。第一次卖茶,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万元。

廖红军早就在谋划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白茶,但村民们大多是观望心态,不愿冒然跟进。如今,见廖红军种植的白茶真的不愁卖,还卖俏价钱,有些人心动了。为了增强农户种植白茶的信心,团坝镇镇政府与廖红军的公司组织周边几个村的村社干部、党员骨干60余人,前往安吉参观、考察。

回来后,通过党员、干部对群众的宣传讲解,加上廖红军对大家的承诺:种下4年,如果白茶每亩收入达不到4000元,由公司给农户补够4000元。并且,栽种的茶苗、技术管理、茶叶销售都由公司一手包揽。这样的种植模式,只要自己有土地有劳动力,谁不愿意种呢?

2013年,以铜锣山为中心,廖红军在周边发展了第一批农户种植白茶1000多亩。白坝村卢华林算是种得最多的一户,他流转了几户外出务工农户的撂荒地,加上自己的几亩地,种了37亩白茶,现在都到了盛产期。公司收购茶农的鲜茶叶分为4个等级计价,分别是每斤160元、120元、80元、60元。每亩可采摘鲜茶80斤到130斤左右,可卖到8000元到13000元。卢华林的37亩白茶,现在每年收入都在25万元以上。

白坝村的农户是大竹县最先尝到白茶带来的甜头的。到2017年,全村500余户贫困户只剩下14户没脱贫,贫困人口由原来的2018人减到45人。75岁的村民蔡化行大爷, 2013年种了5亩白茶,2020年收入4万多元。曾祥玉是70岁大娘,种植了3亩白茶,每年收入两万五千元左右。她每月还在白茶基地做工15天左右,一年还可收入务工费一万多元。这两个年过古稀的老人,通过白茶产业,轻松挣到外出务工人员一年的工资。

五 小叶子,大产业

廖红军充分发挥军人不怕艰难、敢搏敢闯的精神,10年时间,硬是把一片“小叶子”做成了大产业。现在他的公司年产茶20万斤,总产值达1.2亿元。以铜锣山白茶基地为中心,在当地政府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带动和帮助全县18个乡镇、4000多户农户种植白茶6万多亩,年总产值近8.4亿元。现在全县有23个茶叶专合社、13家茶叶加工厂、15个茶叶品牌。

像廖红军这样,辞掉稳定的国家公职回家种白茶,有几人下得了这样的决心?而他的初心很简单,就是想带富一方父老乡亲。现在,他成功了,“廖白茶”的名号也在家乡人民口中悄然传播开来,带着感恩,带着敬佩,带着深情的祝福。

回首走过的路,廖红军也有一大把心酸与无奈。

2015年,廖红军发展的7000亩白茶已经到了盛产期。初春,他几乎每天都要爬上铜锣山的顶峰,纵目远眺,满眼的新绿让他心旷神怡。他为又是一个丰收年倍感兴奋。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公司只招到不足200名采茶工人,而这么大面积的茶叶采摘,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需要600到700名采茶工。

以前,周边村镇在家农户,都争先到公司来做工挣钱,咋一下子招不到人了呢?原来,从2013年开始,周边农户大都种有茶树,这时也到了盛产期,他们要采摘自己的茶叶,或者等把自家的茶叶采摘完,再来公司采摘。廖红军忽略了这一点。但是,时不等人。这一年,廖红军的茶叶有近三分之一没采摘回来,公司损失400多万元。他虽然心痛但又没有办法。

茶叶的采摘,让廖红军心里多了一份焦愁。他不得不想出一个万全之策,解决今后茶叶采摘的问题。他心中有个疑问,安吉20多万亩茶叶,每年咋个采摘回来的?问安吉技术人员,得知安吉的菜叶采摘,都靠外地民工,主要来自河南。

廖红军得到这个信息后,2015年11月,带上2名公司员工,亲自到河南兰考县去招聘采茶工人。两天之内,就有600多人报名,他们大多都去安吉采过茶,是熟练工。这下廖红军心里踏实了。

2016年开山采茶的前几天,廖红军一个电话,600多名河南采茶工在3月10前全部到达团坝镇的白坝村。

采茶工钱40元一斤,公司管吃住。这么多人,需要多大的房子来住?

好在廖红军早有准备,在2014年就为本地采茶工修建了1000平米的休息住房,买回400张高低床,足够安置600多名采茶工的住宿。河南民工习惯吃白面馒头,为让他们吃好,廖红军特意请来3个会做馒头的厨师,负责采茶工人的伙食。

河南民工结队外出打工全国出名,廖红军就曾在央视看到过报道他们结队采摘棉花的专题片。廖红军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央视7套会跟踪他们来到他的茶叶基地拍摄专题片。

其实也不用惊奇,白坝村这样一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通过发展白茶脱贫致富,还能吸引600多名外省采茶民工前来挣钱,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一个让人惊叹的新闻。

从2016年开始,到2019年,廖红军的茶叶公司都在招聘外地民工采茶。随着盛产面积的不断扩大,采茶工的需求量达到800名以上。不仅有河南民工,2018年、2019年还有雅安、宜宾、眉山采茶工前来采茶。

廖红军很关心采茶工人在他这里一个月务工的业余生活。他买回电影机,每个晚上为工人们放电影;买回音响设备,让工人们跳广场舞娱乐。因茶山海拔高,3月气温还寒凉,为预防工人感冒,他安排厨房每个星期熬2次中草药,让工人们感受到异乡的关爱和家的温暖。

六 永不止步

廖红军的白茶引进和产业发展,在别人眼里,应该是相当成功,但是他并不满足,并未止步。

铜锣山属于明月山系中断,海拔高于800米,常年云雾缭绕,若梦若幻,是休闲康养的圣地。这里有原生态的青翠竹海,现在又增加了蔚为壮观的茶园,每到采茶时节和夏秋两季,都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开着小车前来观光、游玩。为此,廖红军有了新的思路:把茶产业与旅游结合起来,像安吉一样,不仅带动乡亲们富起来,还要让乡村靓起来、美起来、旺起来。

这不正契合了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吗?

喊山开茶文化旅游节。杨俊富供图

为着这样一个理念,廖红军在2017年采茶之际,筹办了大竹县第一届“喊山开茶文化旅游节”。 那年3月20日当天,他邀请来本地百名民间唢呐艺人,加上六七百名穿统一漂亮新装的采茶姑娘,还有各地前来的游客,齐聚铜锣山。在百管唢呐喜庆热烈的吹奏声中,廖红军举行了拜山仪式,一声“开茶啰……”声音在一道道山湾里来回回荡,似要把茶山唤醒。

在“开茶啰”的喊声和激越欢快的唢呐声中,身穿统一新装的采茶姑娘款款走进茶园,巧手上下翻动,一片片鲜嫩微白馨香的茶尖儿便源源不断进了腰间的竹篓。

数百人的采茶现场,自然成为游客眼中一道靓丽风景,更引来了多家媒体关注。这让廖红军公司的茶叶品牌知名度大大提高,让铜锣山的秀美风光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向往。

2018年3月21日,廖红军又举办了第二届“喊山开茶文化旅游节”。这一届,他又注入了新的内容。因为以前山里人穷,许多夫妻都没举办过婚礼,他在当地种茶农户中,选了20对因为种茶富裕起来的夫妻,由公司为他们在“喊山开茶文化旅游节”上补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集体婚礼,让村民们见证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也在这一年,铜锣山白茶基地片区成功创建3A景区,更多的游客涌向这里。这一年,白坝村有6家农户开办了民宿和农家乐。

2020年,廖红军的公司新推出的32间民宿也开张运营,生意火爆,最多一天接待300多名客人。

随着白茶基地名气的提升,2018年,达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与公司签订了一个把白茶基地作为学校教学培训基地的协议。2021年元月,川大“乡村振兴”分院与廖红军的公司协商筹划,也准备把铜锣山白茶基地作为他们的教学基地。

现在,大竹县白茶因为比别的地方早上市10天左右,价格比安吉白茶每斤高出400元到500元,平均价格卖到每斤3000元左右。

廖红军对将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原建茶厂已经满足不了现在茶叶产量的需求,今年1月,他又投入1000余万元扩建茶厂3000平方米,建成后每年可生产茶叶40万斤。

廖红军说,他还将在茶园种花、种果树,把茶园建成立体式的观光采摘茶园。他正在向县上申请30亩建筑用地,准备在铜锣山开发康养基地,并争取在2021年把铜锣山创建为4A景区……

从廖红军发展白茶产业中,我看到了一个偏远乡村的振兴步伐。

 

作者简介:

杨俊富,四川德阳市罗江区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诗刊》《北京文学》《红岩》《星星诗刊》《延河》《星火》等百余家报刊,出版诗集《我是乡村一只小小鸟》,合著法治故事集《铸剑》,合著长篇报告文学《鲁鹏现象》《大道兴川》。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