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社会

汉服设计师邓力:首次接触汉服就做起“掌柜梦”

2022年01月17日09:25 | 来源:华西都市报
小字号

原标题:汉服设计师邓力:在成都,同袍都敢做“掌柜梦”

  邓力给自己选了一套深蓝色绸缎汉服:明制贴里,加了窄护领和百褶裙。他坐着地铁、穿过马路,和陌生人擦肩,然后走进咖啡馆与我们见面,没有被围观,也没有被投射异样的目光。

  邓力半开玩笑地对我们说,“现在穿汉服出来,都没多少人看我了。”事实上,他从心底为汉服“出圈”而高兴。这些年来,从汉服文化“围观者”到汉服同袍,再到汉服行业创业者,在邓力看来,传统的汉服早已有了新的展示窗口,并逐步在年轻人的生活里焕发新的生机。

  邓力是土生土长的四川成都人,也是成都原创汉服品牌濯锦阁创始人兼设计师。他说,成都有一种魔力,让汉服同袍都敢于去实现自己的“掌柜梦”。而他的“掌柜梦”就是在三年前开始生根发芽的。

  首次接触汉服就做起“掌柜梦”

  汉服圈中,同袍常把汉服品牌主理人称为“掌柜”。

  “目前国内还没有汉服设计专业,包括重回汉唐、明华堂、如梦霓裳、瞳菀在内的知名汉服品牌在创业初期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可以,我当然也可以。”早在第一次接触汉服时,邓力就决定要做自己的汉服。

  不仅如此,成都包容的文化氛围和高频的汉服文化活动,也在激励邓力去实现自己的“掌柜梦”。

  “以前,成都汉服活动单场参与人数至少能达到800人。”邓力坦言,越来越多的成都人逐渐喜欢上汉服,有很多人开始穿着汉服走上街头。汉服活动在促进普及率增长的同时,为汉服商家们带来了更多展示品牌的机会,也带来了经济收益。

  作为一名资深汉服同袍,邓力参与了汉服文化的复兴,也见证了成都一步步登上“中国汉服第一城”的努力。据统计,成都汉服商家数量、汉服销量、汉服产业总产值、汉服同袍数量目前均位列中国第一。

  在邓力看来,成都注定成为复兴汉服文化的沃土,要争当“中国汉服第一城”。不仅是汉服文化,这里还滋养着电竞、二次元、潮玩和古着等诸多亚文化的发展,这些又与汉服文化碰撞到一起。“现代汉服”这一概念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还有了“汉洋折中”“汉元素”等诸多分支。

  成都汉服商家主动拥抱市场

  2018年起,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被确定为“中国华服日”。这一年,汉服商家数量激增,全国汉服商家超过800家,数量最多的成都达66家。

  邓力知道,他的“掌柜梦”要实现了。在圈内友人的支持下,时年32岁的邓力创立濯锦阁并担任设计师,产品主打织锦类明制汉服。除了时下最流行的锦衣卫制服“飞鱼服”外,濯锦阁曾以一款薄纱立领斜襟长衫红遍全网。

  不同于西式服装,汉服采用平面裁剪,纹样、形制、配饰既有据可依,又给了设计者极大的发挥空间,这既是汉服设计的魅力之处,也是制约汉服发展的重要原因。早年间,由于单次采购量小、工艺要求高、布料用量大,成都范围内几乎没有工厂愿意接单。

  可是,在濯锦阁创立前的市场调研过程中,邓力惊讶地发现,成都服装工厂竟开始学习汉服的走线、裁剪,主动拥抱汉服市场。

  成都区域内,绣花厂也纷纷升级设备、招募员工,成都有了完整的汉服产业链,汉婚工作室、汉服文创书店、汉服妆造、汉服模特经济、汉服摄影等相关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文殊坊、天府广场、春熙路成为汉服实体店聚集地。汉服产业的发展还推动了传统工艺复苏,蜀锦、蜀绣走上革新之路,与此同时,传统技艺又促进了汉服产业的优化升级,成都汉服产业链逐渐趋于完善。

  如果汉服养不起我,那我养汉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内汉服市场出现萎缩,一些汉服品牌和工厂难以为继。

  “比起汉服产业的商业价值,我的‘掌柜梦’更珍贵。”在家人的支持下,邓力选择回到职场一边工作,一边继续着濯锦阁的日常运营。他表示,濯锦阁有长期合作的工厂,对品牌的风格非常熟悉。因为日常事务不算多,所以兼顾这两件事没有想象中麻烦。

  当汉服养不起他的时候,他开始养汉服。蛰伏,是为了拥有厚积薄发的力量,汉服文化复兴并未停止。2021年8月26日,成都汉服产学研创新发展联盟发起筹备大会暨2021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汉服文化活动新闻发布会举行,随后启动了为期3个月的精彩汉服文化活动。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各地均开始举行传统文化活动,以汉服+文旅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邓力认为,近年来倡导创新、创意为主导的“新经济”,汉服及汉服产业更能凸显其优势。汉服及汉服产业发展所带来的裨益已不仅限于直接的经济效应,还将推动文化发展。

  “成都需要更多的东西展现数千年蜀文化。”这是关于成都与汉服,邓力最期待的一件事。寻找区域文化与汉服元素连结的更多可能性,不仅宣扬和传播了汉服文化,还从细节之处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实现区域经济与传统文化的联动发展。汉服,将成为天府文化的一种表达,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势必对经济发展硬实力产生影响。

  汉服,已不能说是一种小众文化,它的飞速发展彰示着文化产业日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封面新闻记者 邹阿江)

(责编:章华维、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