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市州

沿滩兴隆 田间地头涌动文化热潮

2022年01月14日17:56 |
小字号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自贡市沿滩区兴隆镇赓续文脉,大力开展文化建设,群众文艺活动蓬勃开展、文化产业蒸蒸日上。

离市区最远的现存天车

趁着冬日难得的暖阳,近日,年近七旬的王源信再一次来到永二井,眼里是高耸的寂静天车,脑海却满是昔日火热的产盐场景。永二井天车是我市现存18座天车中,架设时间最晚、离市区最远的。

王源信生长在永二井所在的沿滩区兴隆镇留永村五组,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养育他的这片土地。上世纪90年代,他曾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4岁那年,王源信目睹了隆昌气矿(后更名为川西南矿区)在他们生产队开凿兴一井。随后,该气矿又相继开凿了兴二井、兴八井。如今,仅兴八井生产遗址还保留着。

盐都地下多是天然气、卤水不分家。1968年,正在寻找新井的贡井盐厂得知留永大队第五生产队有气井,便慕名而来,开凿出永二井。

“永二井天车磨难多。”王源信回忆说,刚投产不久,天车就倒塌了,重新架设后又被大火烧毁了。

“那是1972年的一天,在天然气泄漏的压力巨大冲击下,挂在天车上的电灯泡爆炸引发火灾。”五组村民李承源补充说。

同组村民李斯芝也曾目睹那场火灾。李斯芝说,最初的天车高度是38米,而且是8柱的;重新架设的,也就是现存的天车高度只有28米,是4柱的。

永二井产卤后,卤水被管道输送到舒坪镇,供贡井盐厂真空制盐分厂作生产原料。兴隆公社及时开办了兴隆盐厂,向贡井盐厂购买永二井产出的卤水,用4口平锅同时烧盐。李承源和李斯芝的弟弟李斯智都曾在兴隆盐厂工作过。他们说,永二井产的卤水,是质量上乘的黑卤。

1996年底,国家全面禁止平锅盐生产。一年多后,兴隆盐厂关闭不久,永二井因卤水日渐减少而停产。

永二井天车于2006年9月被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除了文保部门工作人员前来检查安全状况外,还有不少文物爱好者前来参观、拍照。

2015年11月12日,兴隆中心小学组织六年级师生参观永二井。在天车旁,辅导员刘翠英从天车的制作、工作原理、采卤制盐过程等方面,介绍了天车的构造、天车蕴藏的辊工智慧等知识。

沿滩区文广旅局副局长代智刚在全省钢笔画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他对天车情有独钟,通过艰辛寻访、潜心描绘,让我市现存全部天车以钢笔画形式跃然纸上,不仅留住了这份乡愁,也留存了自贡盐业的部分历史。2019年5月,为了捕捉到辊工正在维护天车的画面,代智刚先后3次寻访永二井。最后一次,他在骄阳下素描近3个小时,完成了一幅永二井的钢笔画作。

“2021年6月,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公司将永二井天车及车房等附属物移交给村里管理。”留永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江玲介绍,不久前有一家提炼贵金属的公司探测到永二井及周边地下有锂资源,将投资在这里开发。

历经半世纪沧桑,永二井天车经辊工精心修复,依然矗立在兴隆镇留永村党群服务中心斜对面那座山上,展现着它雄壮挺拔的英姿,也展示着自贡盐业曾经的辉煌。

全市少有的乡镇合唱团

“有个别人把‘5’音唱高了……”近段时间,为了迎接镇上举办的歌会,兴隆中心小学音乐教师许瑛,常抽空给兴隆爱乐合唱团的歌唱爱好者逐个音逐个字地指导排练。

2019年国庆节前夕,兴隆镇举行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排练期间,镇文化站负责人宋晓红发现全镇有许多歌唱爱好者,便在文艺汇演后不久组建了兴隆爱乐合唱团。该团是全市少有的乡镇合唱团。

为便于开展活动,2020年6月,镇文化站编印了《兴隆镇群众文化合唱歌曲》,收录了《我的祖国》《南泥湾》等经典歌曲68首。

兴隆爱乐合唱团现有成员53人,合唱团成员有的是夫妻、父子、母女,在全镇5村1社区中,来自兴隆场社区的约占一半。75岁的朱天珊曾担任村干部,她和丈夫都是合唱团的骨干,集体活动没落下过一次。

兴隆镇发挥“党建带团建”作用,在全镇5村1社区及镇党委、政府机关中建立了7支文艺队伍。兴隆场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温文莉以及江玲等人,都是文艺骨干。江玲从小学到大学都是班级文艺委员。她说:“我小学是在留永村小读的,有几年六一儿童节,我组织高年级的文艺骨干排练舞蹈、合唱,然后到镇上中心校参加全镇庆六一文艺汇演。”

在镇上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汇演上,合唱团演唱的歌曲《歌唱祖国》《黄河大合唱》好评如潮。先锋村舞龙队编排的节目,不仅参加了该文艺汇演,还作为开场舞参加了2020年自贡春晚。留永村群众文化协会则精心排练了10多个节目,举办了2020年乡村春晚。

“鞭炮响心欢畅,福禄寿来喜满堂,亲朋好友来相聚,添光添彩添吉祥……”不久前,在卫星村一村民的80岁生日宴会上,兴隆场社区文艺队应邀带来了歌伴舞《祝寿歌》等文艺节目。近年来,兴隆镇一些文艺队伍还踏上了“商演”道路,虽然每个“演员”挣到的不过是一点面包、矿泉水费,却促进了该镇群众文艺活动蓬勃开展。

全国最大的陶印生产地

在龙吟陶文创基地生产车间,记者见到陈瑶精心研磨完一枚老虎造型的印坯后,又拿起一枚雄鸡造型的印坯继续研磨。她像绣花一样仔细、认真,旨在让经手的陶印造型更逼真、表面更光洁。虽然可以带回家做,陈瑶还是喜欢每天来车间工作。

龙吟陶文创基地有两栋房子,相距不足20米,却分属两个村,生产车间属于舒滩村,产品展示厅属于先锋村。

龙吟陶文创基地的艺术总监周弋寒,是我市为数不多的几名职业书画家之一,是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版画家、篆刻家。随着优质印石资源日渐枯竭,周弋寒看中了传统金石印章最佳替代品陶瓷印章的市场前景。

“从近代出土的大量陶印、封泥证明,陶印的出现早于铜印、玉印,只是由于当时的烧制条件限制,不够细腻、光洁而逐渐被淘汰。”周弋寒说,与传统金石印章相比,陶印不但造型多样,在价格方面还有巨大优势。全国篆刻爱好者超过50万人,书法及绘画爱好者则超过了5000万人,陶印潜在巨大市场需求。他曾四处寻找合作伙伴,尤其是多次前往“中国(西部)陶都”荣县。无奈,荣县30多家制陶企业,没有一家有建设陶印生产基地的意愿。

周弋寒是一名致公党党员。2019年,时任兴隆镇党委书记的罗宁,曾在市委统战部工作,他十分了解周弋寒。当年7月,罗宁得知先锋村有一家砖厂后,为两者牵线。烧制砖与烧制陶是两码事,连烧坯的设备都不一样,砖厂负责人的儿子尹启原却对陶印非常感兴趣。

尹启原与周弋寒确定合作建设陶印文创基地后,一边建造房屋,一边走访陶业发达地区。通过考察,尹启原了解到全国专业从事陶印生产的仅有10多个家庭作坊,而且多是生产中低端产品。陶印在产品精细度以及种类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坚定了他进入该行业的决心。

2020年12月,投资500多万元的龙吟陶文创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全国最大的陶印及相关产品生产、销售和文化交流基地。“‘龙吟’是取‘大声吟啸’之意;‘龙’既指自贡恐龙之乡,又是‘兴隆’的‘隆’的谐音,吟是‘尹’的谐音。”周弋寒说。

龙吟陶文创基地,除了总监周弋寒负责陶土质量、产品造型设计、市场预测外,还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70多名篆刻家、10多名陶艺家做支撑。陈瑶等近20名生产者多是当地村民,被分批派往江苏宜兴接受专业培训。他们各司其职,一团平淡无奇的陶土经过塑性、印胚、修胚、上釉、烧制等多道工序,最终变成了一方方精美的陶印。截至目前,该基地已生产陶印3万多枚,造型多达70余种,通过电商以及篆刻行业渠道,销售到全国各地。遗憾的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产品难以运输到市场需求极大的日本、韩国。

龙吟陶文创基地正策划举办全国性的陶印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并面向普通消费者开发产品。该基地计划除了在景德镇设立工作室,还拟和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建立联系,为雕塑系学生提供实习场所。(自贡网记者 蒋周德)

来源:自贡网

(责编:李强强、章华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