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老旧院落成为“铁路元素打卡地”

“红管家” 让红房子焕新成网红

2021年11月19日07:39 | 来源:成都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红管家” 让红房子焕新成网红

  院落充满了火车铁路元素

  看到院落发生的变化,居民喜不自禁

  红房子有了整洁的外立面

  【听听群众怎么看】

  走进成华区青龙街道昭青路社区的青铁家园,绿树掩映的小区内,68岁的唐莉萍和61岁的曾思群之间的羽毛球友谊赛进行得正激烈,一旁观战的居民不时地叫好。几个精彩的扣杀之后,唐莉萍装好羽毛球拍,从包里拿出一个红袖套戴上,“好了,今天的锻炼到此为止,咱们还是到小区里转转!”记者这才发现:这群爱运动的居民还有一个身份——“红管家”!

  “李大爷,现在还是疫情期间,口罩要戴好哈!”“罗大姐,丢垃圾的时候,记得电池这些要在专门的地方投放,不要和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一队“红管家”走在院子里,对居民进行文明劝导、防疫宣传,偶尔遇到地上有垃圾,他们立即弯腰捡起来。

  “收集居民对院落改造的意见建议、入户宣讲消防安全知识、协调解决邻里纠纷……这些都是我们‘红管家’的职责!” 快人快语的唐莉萍告诉记者,他们生在这个院子,长在这个院子,作为小区的主人,更应该主动维护共同的家园。“我们的工作就是当好‘红管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房子曾经是青龙场的标志性建筑,大家都为能住在这里而骄傲。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却成了隐患严重的老旧院落。”唐莉萍翻出保存在手机里的图片,记者看到,只见房屋破破烂烂,违法建筑见缝插针,“小区内曾有住户家中失火,消防车却被私搭乱建堵在了外面。”唐莉萍痛心地说。

  让唐莉萍感到高兴的是,在城市有机更新中,曾经破败的家园焕然一新。“你看,我们的院子不仅有颜值,还有内涵。”唐莉萍热情地带着记者参观他们的“新家园”,整齐的红色外立面墙壁,花木扶疏的小区绿化,重新规划的休闲步道,充满回忆的铁路壁画,整齐停放的车辆,改造后的“红房子”已经成为网红“铁路元素打卡地”,“小区由乱到治,家变美了,就是我们当‘红管家’的最大动力!”

  不仅仅是自己的小区变美了,整个青龙场片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小区一墙之隔的5811微文创广场,以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通车日期“5811”命名,火车头浮雕墙、月台场景文化广场、年代铁轨公园,展示着激情岁月。周边的街道,也被打造成昭青里特色街区。古风古韵的步行街蜿蜒而行,灰白的墙面、古风的牌坊、艺术与色彩交融的壁画,在绿荫掩映下,构筑出背街小巷的美学空间。

  看着青龙场发生的变化,曾思群喜不自禁:“这大半辈子都在这里度过,现在我们又在青龙场的变化中找到了旧时记忆,生活在这里,幸福感很强!”

  【实事盘点】

  拆除“私搭乱建” “红管家”挨家挨户做工作

  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青铁家园,是原成都铁路局职工宿舍区,初建时多为苏式红砖楼房,因而得名“红房子”,“红房子”也成为青龙场的独特标志。

  然而这个院落的改造,曾经让大家伤透了脑筋。因为这里的情况确实太特殊,小区内房屋权属及职工住户来自原成都铁路局20余个站、段、院、所,“公房”“私房”共存、权属关系复杂。因各类“私搭乱建”多、房屋权属、改造资金来源及地方政府、铁路、企业的协调困难等因素影响,“三供一业”改造等也一度陷于停滞。

  症结如何解开?拆除“私搭乱建”,是最关键的一步。去年4月,青铁家园小区重大消防隐患排危暨院落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启动。这一次,群众工作法发挥了重要作用,“红管家”队伍应运而生。“院落改造本来就是我们多年的心愿,听说还可以参与进来,我就第一个报了名,还被大家推选为‘红管家’的负责人。”唐莉萍说,连续几个月时间,她带领“红管家”们挨家挨户做工作,嗓子都说哑了。

  “这次改造,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建立了党建引领、多方联动、路地协同、拆治同步、长效服务的工作机制。”成华区青龙街道武装部长邹俊参与了这次改造,他回忆说,在由青龙街道办事处、中铁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建筑段、四川能投润嘉置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的领导小组下面,还成立了以院落党支部—院落家委会—物业管委会—居民党员骨干为主体的专班工作机制,向退休党员吹响集结号,同时吸纳热心居民参与成立红房子院落“红管家”,实现工作有方向、进度有反馈。

  昭青路社区党委书记闵艳同样感触颇深,“前期进程中,社区协调处理居民反映的问题共计80余条,征集意见和建议300多条,居民自治协商意识明显增强,一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实现拆违工作‘零冲突、零投诉’。”

  改造的阻力变成了动力,与此同时,通过推行资金“众筹”方式,资金瓶颈成功破解:由中铁成都局集团公司成都建筑段和负责“三供一业”改造的四川能投润嘉置业有限公司出资450万元用于院落“私搭乱建”专项整治,成华区人民政府协调成华区国投公司一期投入改造资金1700万元,对小区建筑外立面实施美化改造,青龙街道协调投入院落文创资金50余万元,实现了以“小修小补”代替“大拆大建”的城市微更新。

  【今后怎么干】

  推动社会各方广泛参与 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谈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市住建局相关人士表示,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大力度推动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成势见效。

  首先是持续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加快研究制定“地随房走”实施细则、土地协议出让等补充政策,将相关政策适用范围拓展到全市;其二是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按照“规划策划一批、包装融资一批、开工投建一批、加速呈现一批”原则,今年内力争启动片区更新项目59个、投资570亿元,确保313个老旧小区改造及24个示范项目全面完工,打造一批有显示度、影响力的“公园城市示范”和“幸福生活样板”;其三是坚持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持续深化老旧小区发展治理,推动社会各方广泛参与,让我们的城市成为幸福美好的理想家园。(成都日报记者 赵一 摄影 魏麟潇 熊一凡)

(责编:高红霞、章华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