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凝心聚力助跑乡村振兴

2021年09月10日17:13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马嘶苗族乡成型的绿茶。泸州市古蔺县马嘶苗族乡供图
马嘶苗族乡成型的绿茶。泸州市古蔺县马嘶苗族乡供图

初秋时节,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马嘶苗族乡柳沟村大营坡800亩荒废的茶林内,挖掘机轰鸣阵阵,村民不停地挥动着手中的锄头、镰刀清杂草……

党群齐心添动力 昔日荒山变“园区”

“大营坡,满山都是厥草窝,牛羊见了靠边走,麻雀做窝怕火多……”这是当地群众对大营坡茶场贫瘠、绿茶荒废情景的真实描绘。

上世纪60年代,大营坡通过开垦始建茶园,2013年实施土地整理,建成茶场800余亩。由于开台起梗时地下无肥效土壤被翻出覆盖表面,栽种茶苗后,氮磷钾等有利于茶苗生长的有机质土壤缺失,绿茶无法生长,土肉薄、土质差、不出货,导致大营坡茶场一度荒废,成了横亘在马嘶苗族乡绿茶产业发展上的拦路虎。村民谈坡色变,政府、村两委、企业、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今年以来,马嘶苗族乡党委政府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强势推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国家土地例行督查整改契机,以“群众例会”为载体,凝聚起“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共建共享”的强大动力。由柳沟村集体经济公司牵头,集中流转群众荒废茶林,并动员辖区内党员、干部、群众、自愿者、受益农户等积极参与荒废茶林的升级改造,砍伐灌木丛、清除杂草,修剪茶林;邀请古蔺县内农业技术专家现场指导,对坡度较大的茶地进行重新开台起梗,对部分土壤进行覆土改良;进一步完善茶林内原有的蓄水池、产业便道等基础设施。经过升级改造后的大营坡茶场面貌焕然一新,茶台平整、茶林成型、路面清洁。目前,整改工作正有序推进,今年10月份可栽种茶苗。

党建引领产业兴 产业发展促双赢

马嘶苗族乡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牢牢抓紧产业发展“牛鼻子”,着力盘活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绿茶产业,既推进了产业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生态效益,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兴村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

建新、茶园两个村属于赤水河畔干热地带,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高,同时该区域土壤结构属白岩沙土壤,渗水性强、保湿度极差,加之退耕还林等相关政策实施以及农村土地撂荒地多等因素,杂草、灌木丛生,增加了森林防灭火的难度。马嘶苗族乡党委政府按照“一区二园五带””产业发展规划,以打造“乌蒙建新绿茶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步组织群众自发对林区撂荒地、低电压改造后砍伐的线下安全区域以及重点林区内边缘满栽满插绿茶,形成天然的“物理隔离带”,提升了森林防灭火防控能力。

马嘶苗族乡新羽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刚2018年承包了民政茶场及周边荒山荒坡、撂荒地,种植绿茶200余亩,坚决采取人工除草、使用发酵后的农村畜禽粪污作肥料、生物除虫等手段开展绿茶基地管护。在新羽专合社的带动之下,目前马嘶辖区内的茶叶企业、专合社、种植大户均已使用农家肥管理绿茶,农村畜禽粪污实现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再利用。

“政府提供优质的茶苗和技术指导,今年秋收后我也将自家的10多亩闲置土地整理后栽种绿茶。”柳沟村乡贤人士、党员吴兴强说。

党员创业示范带 带出村民致富路

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发展思路,如今绿茶产业跃升成为马嘶苗族乡的主导产业,茶园村、柳沟村一跃成了马嘶苗族乡的“产业村”。目前,这两个村已吸引了2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茶园村党员、村民委员会副主任、乡贤人士梁松以前一直在外务工,从事茶叶经营管理。2016年,他回乡过年,看到绝大多数群众外出务工后,土地撂荒严重,于是与父亲梁维仲商议,决定流转村民撂荒的土地种植绿茶。2017年,父子俩创办了古蔺县牛皮茶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复垦撂荒地、开发荒山荒坡,在茶园村一组蚂蟥田一带种植100余亩绿茶。如今,梁松父子的绿茶基地已成型,他们一家凭借精湛的手工制茶工艺和良好的绿茶品质,收入一年比一年多,同步带动了周边茶农致富增收。

“只要茶山管理得好,现在一亩绿茶可采生芽头3公斤、一芽一叶生叶10公斤、夏秋茶20公斤。我家的鲜叶每年定点交给古蔺县牛皮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光卖鲜叶就可收入4000余元,除去人工成本,每亩产可实现3000余元的净收入。”茶园村村民张从仁算了一笔账。

目前,马嘶苗族乡在原有绿茶10000亩的基础上,又新增了500亩绿茶种植面积、改造老旧茶山800亩。立足绿茶优势产业发展基础,抓牢抓实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服务群众的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把产量做出产值,把产值做出效益,做足党建引领产业兴旺“大文章”,跑出了“保生态”又“富口袋”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加速度。(杨齐国)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