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市州

代龙滩村民的过河“三步曲”

2021年07月06日09:49 | 来源:广安在线
小字号
原标题:代龙滩村民的过河“三步曲”

在广安区肖溪河流经的恒升镇代龙村的代龙滩上,有三座毗邻而建的桥梁,它们分别是人行桥、公路桥和代龙门大桥。建于不同年代的三座桥述说着当地群众过河方式的巨大变化,也见证了广安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近日,笔者来到恒升镇代龙村,遇到该村5组村民黄朝珍。她背着背篓从代龙滩人行桥上缓缓走过,到河对面的龙台镇团石村干活。“以前,这座人行桥是恒升镇通往龙台镇的唯一过河通道,到现在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黄朝珍说,如今,虽然离人行桥不远处建有两座公路桥,但当地老百姓步行还是离不开这座人行桥。

从攀谈中得知,恒升镇代龙村与龙台镇团石村隔河相望,代龙滩人行桥成为两地村民赶场买卖、相互往来的必经之路。只见,代龙滩人行桥由9座大桥墩和20块长条石搭建而成。经过现场测量,桥墩上摆放着的长条石,每块长5.25米、宽0.92米、厚0.8米,看起来特别结实坚固,它们每两块并排摆放在一起作为桥面,供两岸的村民过河行走。

家住桥畔的81岁老人严诗秀说,1961年,她从龙台镇团石村嫁到代龙村时,代龙滩上就有这座人行桥。“以前在恒升这边的桥头,还长有一棵茂盛的黄桷树,来来往往的行人都要在这树下休息、乘凉。”说起往事,严诗秀无比感慨,由于桥头周边都是农田,后来,村民认为田里的农作物被黄桷树遮住了阳光,便将这棵黄桷树砍掉了,留给代龙村老一辈人无限的怀念。

已有百年历史的代龙滩人行桥,历经河水冲刷和常年浸泡,桥墩底部长出了青苔,桥墩缝隙间也长满杂草。“遇到下暴雨,肖溪河水上涨,这座人行桥就会被淹。”严诗秀说,才能一旦人行桥被淹,村民们只能等水消退了才能过河。

1977年,广安县启动修建恒升镇至龙台镇的公路,在代龙滩上紧邻人行桥10余米远的下游,建起了一座长60余米、宽7米的公路桥。这座公路桥全部由条石堆砌而成,共建有5个桥孔。代龙村村民熊昌定说,公路桥建成通车后,不但解决了老百姓在河水暴涨时无法过河的问题,还解决了群众的物资运输难题,老百姓转运农用物资再也不用肩挑背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用时间已达40多年的代龙滩公路桥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2016年8月,广安区投资10.16亿元,启动S203线广安区境段总长49.4公里的广(安)肖(溪)快速通道建设。该快速通道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路面宽17米,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每小时60公里。历经3年半时间修建,于2020年春节前建成通车。

如今,在广肖快速通道经过代龙滩的地方,又还修建了一座钢筋水泥大桥。施工人员在河道及两端建起7座桥墩,每座桥墩由3个并排的大型水泥圆柱浇铸而成,再在桥墩上面铺上浇筑的桥梁面板,整座大桥平坦宽阔、牢实坚固,取名为“代龙门大桥”。

代龙门大桥建好后,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出行和生活的条件,促进了沿线乡镇经济发展。“现在从恒升镇坐车到肖溪镇,经过代龙门大桥,20多分钟就到了。”村民熊昌定说,有了这座大桥,不少村民家还新添置了汽车、三轮车和摩托车,幸福感越来越强了。(张国盛 周娟)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