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潭公园里,为何餐馆林立?

2021年03月31日07:26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百花潭公园里,为何餐馆林立?

前 以巴金著名小说《家》中部分建筑为蓝本打造的慧园,前门紧闭。

后原本的慧园后院,目前由“音乐房子”使用,游客可在这里用餐喝茶。

“川派盆景园·兰园”的牌子改成了“问道荟·兰园”。图为游客在门口拍照。

兰园里,如今多了装修风格现代的农夫问道餐厅。

农夫问道餐厅的菜单,价格比普通餐厅高,一道“宫爆(保)鸡丁”要88元。

农夫问道餐厅的包间。本版图片由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郭静雯摄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这是成都久负盛名的公园之一,游客们却对它的现状感到担忧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成都百花潭久负盛名,杜甫曾为其赋诗(因水系变化,现百花潭为清末重建——编者注)。百花潭公园也因其“古、文、静、雅”的格调,成为游客钟爱的景点。

然而近日,民情热线记者接到多名群众反映,本来清幽怡人的百花潭公园内新开了多家酒吧、餐厅,鸟语花香少了,油烟噪音多了,既影响游客正常观光休闲,又与公园的文化底蕴不相符。“百花潭公园是承载成都文化底蕴的一张名片,对它的改造,应该慎重点。”有成都市民直言。

近日,记者就此前往现场调查。

餐馆林立

几乎每步行5分钟就能遇到一家餐厅,推杯换盏之声、油烟味充溢其间

3月8日、20日,记者两次来到百花潭公园。公园北大门左侧即是“问道荟·兰园”。走进兰园,鲜见兰花,却见一排新装修的、风格现代的房子,挂着“农夫问道”公司的牌子。记者查询企业官网获知,这是一家主营农业和餐饮的公司,这排房子底楼有十几间包间,每个房间内都有一张带转盘的大圆桌,还配有卫生间、传菜室等。二层是露天餐饮,一名正在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这里可吃饭、喝茶等。另一名服务员拒绝了记者的拍摄参观要求,称“这里有私人宴请”。

据往来的市民说,“问道荟·兰园”在几年前挂着“川派盆景园·兰园”的牌子,有不少植物,不时展出川派盆景,后来闲置过一段时间。“去年围起来打造后,就变成了现在的餐厅。”常年在百花潭公园晨练的李阿姨介绍。

随后,记者又来到雅竹园,据网上资料介绍,“雅竹园内翠竹林立,在其间行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但记者在距离该园几十米外就能听到喧闹的推杯换盏之声,走近后,只见一个挂着“人生艰辛,必须妖精”“FOOD流油”牌匾的餐厅出现在眼前。从假山到廊道上,一溜摆着桌椅,足有二三十张,一侧的亭子已然变成玻璃围成的包间。工作人员介绍,这家餐厅名叫“南寻歌·成都院子传家菜”,去年底开始营业。正值午饭时间,客人很多,几乎满座,黑色的垃圾袋堆放在草坪边,旁边的花草明显比别处的稀疏,空气中飘着饭菜、酒水的味道。李阿姨说,有一天上午她来锻炼,走到雅竹园附近,硬是被餐厅的油烟味熏到了,匆匆离开。

最让游客难以接受的是,成都著名的著作园林、以巴金著名小说《家》中部分建筑为蓝本打造的慧园内也多了餐厅、酒吧。这里原本是一个两进式院落,2004年被定为四川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前进院落中用于展示巴金相关作品的陈列馆房间大门紧闭。后进院落已成为白天提供餐饮、晚上提供音乐表演及酒水服务的“音乐房子”。附近居民冯阿姨告诉记者,临近慧园的湖边,过去种植的不少竹子、腊梅,现在都不知所踪。

记者从公园北门沿主路走到南门,几乎每步行5分钟就能遇到一家餐厅。不大的公园内,至少有5家餐厅正在营业,经营精品川菜、西餐、酒水等。餐厅的菜品价格从几十元到一两百元不等,比如“农夫问道”餐厅菜单显示,一份“宫爆(保)鸡丁”价格为88元,“音乐房子”餐厅菜单显示,一道大份“雷公鸭”,要158元。“比普通餐厅消费高,不敢轻易进去吃。”冯阿姨说。

“携程上说这是‘成都最古老的公园之一’,但这哪里是公园?反倒像餐饮一条街!”到百花潭公园游玩的冯姓游客抱怨。居住在附近的徐女士告诉记者:“有一次晚饭后散步,刚进公园,从‘农夫问道’出来几个醉醺醺的男女,仿佛误入夜店。”

业态走样

规划的文化交流中心,目前在实际经营中更像餐厅

为何百花潭公园里会新增这么多的餐厅?记者找到百花潭公园管理处,产业科负责人何潘接受了采访。她介绍,百花潭公园为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直属单位,每年由财政资金拨款,但这部分资金仅够维持正常运营,无法支撑较大工程的改造提升。为对百花潭老公园进行改造提升,丰富公园业态,去年公园决定招标出租百花潭公园内兰园等部分场地,共计7315.18平方米,由中标单位负责日常运营管理。最终翰环企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中标,在允许的经营范围内,陆续引入南寻歌、音乐房子等业态。

但记者在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上查到的信息却与这一说法有出入。2020年5月,成都市百花潭公园发布了一份资产出租公告,该公告明确:兰园等场所的经营范围,主要是传统文化交流体验、盆景制作销售、咖啡、简餐等,慧园的经营范围则包括巴金文学作品展馆、巴金讲堂、咖啡等。“农夫问道”“音乐房子”这类消费较高的餐饮店、音乐酒吧项目均未列入经营范围。

翰环企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和平解释,“农夫问道”其实是一个文化交流中心,具备艺术展示、交流功能;南寻歌也有展示川菜饮食文化的功能,并非单纯提供餐饮服务。此外,公园还专门引入了一家成都嘻贰叁曲艺剧社,在百花园不时为群众提供表演,推介川剧文化等。

但3月20日,在“农夫问道”所在院落里,除了楼体墙上挂着几幅画,记者没有看到什么文化交流内容。李和平解释,在公园引入餐饮、音乐酒吧业态,一方面是为了配合芳邻路酒吧一条街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老公园引入新业态,还在初期探索阶段。“将不断优化调整,丰富内容。”

李阿姨并不接受这一说法,她认为,这些餐厅跟百花潭公园的历史文化没有丝毫关系,饮食价格又高,“他们就是打着改造提升、营造新场景的‘幌子’,引进酒吧、餐饮店挣钱。”还有游客质疑:“有的餐厅上面挂的‘人生艰辛,必须妖精’等牌匾,与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简直辣眼睛。”

监管之惑

群众多次反映餐厅过于密集,公园管理方表示“合法合规”

规划的文化交流中心为何变为餐馆?据了解,按照约定,翰环企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需投入至少1300万元的建设经费,对公园景观、功能等进行改造提升,并可以通过引入业态、收取管理费等形式盈利。

“目前公司投入已经远不止1300万元。”李和平透露,“运营压力较大。”一名业内人士分析,一般来说,餐饮带来的现金流较快且高于其他收入,商家要盈利,经营过程中难免“走样”。

对这种经营走样,百花潭公园管理方却似乎“失明了”。面对游客的质疑,何潘认为,目前引入的业态都是合规的。目前运营的业态符合《成都市城市公园管理规范》,经营场所的出租也经过了合法招标程序,由中标公司运营管理。对于“农夫问道”的现状,何潘表示,目前其还处于试运营阶段,只开设了餐饮服务,未来将举办文化交流活动。

周边居民也告诉记者,他们多次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百花潭公园内餐厅过于密集的问题,但百花潭公园管理处都表示这些餐厅“合法合规”。记者采访中,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产业发展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尚未接到相关投诉。

但对于这种“合规”的解释,游客和周边居民却并不认可,徐女士认为:“公园是全体市民的休闲活动场所,百花潭公园此举过度商业化,不仅损坏了公园传承的历史文化,而且影响了市民的公共利益。”游客罗先生认为,公园适当引入餐厅,提供价格适中的餐食,可满足游客餐饮需求,无可厚非。但百花潭公园餐厅密度太大,消费偏高,一方面容易对公园环境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有悖于公园的公益性质。

记者查阅到,2013年,住建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园建设管理的意见》明确:公园是公共资源,要确保公园姓“公”,严禁在公园内设立为少数人服务的会所、高档餐馆、茶楼等。严禁利用“园中园”等变相经营。

对于业态的引入,成都另一些老牌公园则相对谨慎。成都人民公园管理处办公室副主任邱小兵认为,公园建设和管理一定要以公益性为第一原则,将保障群众文化需求作为第一要务,不能追求一时利益。特别是有文化底蕴的老牌公园,“宁可步子迈得小一点,也不能改变公园底色。”

采访公园管理方后,3月30日晚,记者再次来到百花潭公园,发现相比过去,“问道荟·兰园”内多摆放了兰花和盆景,新搭建的两个简易亭内,多挂了几幅国画。

延伸调查

做好公园分类、切忌低端项目叠加、完善退出机制……

公园引入新业态

如何运营监管是新话题

百花潭公园餐馆林立的现状,或许是打了政策的“擦边球”。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成都共建成公园等上千个。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官网公开信息显示,百花潭等老牌公园每年的财政预算超过2000万元。

为丰富和完善公园功能,更好满足市民需求,“以消费场景营造平衡管护费用”,成都市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公园探索新运营管理方式,引入新业态。

为此,成都市还编制了《成都市公园(绿道)场景营造和业态融合指引(试行)》,明确鼓励公园引入文化体验、运动休闲、智慧创新、多元餐饮等业态。环境非友好类、高档会所类则被严厉禁止。

然而,记者先后走访了成都文化公园、浣花溪公园、望江楼公园、二仙桥公园、东湖公园、青龙湖湿地公园等多个公园,发现这些公园在节假日会推出一些花展、民俗表演等文化活动,但在消费业态上大多引进的还是茶馆、中式简餐、西餐、儿童游乐等传统项目,《指引》中首先提倡的文化体验、运动休闲类业态还较为少见。

“这说明相关‘指引’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园林系教授、生态资源与景观研究所所长彭培好认为:公园引入新业态是一个新课题,但现有的政策还没能实现分类、分步骤引入和规范,还未对各种业态的设置比例和开设上限做出明确规定,这就给了运营方很大的操作空间,如果监督不到位,很容易导致“变形”。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史江也认为,在引入新业态中,对于“文化+餐饮”等模糊地带的管理问题,建议相关《指引》出台补充性文件,尽量减少因政策不够明晰造成的“钻空子”“弹性管理”现象,让公园的“探索”不断优化。

中科院地理资源研究所旅游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助理齐晓波认为,城市公园引入新业态,首先要进一步做好分类,可将公园分为保护型公园、休闲型公园、娱乐型公园等。保护型公园,应减少业态过度引入;休闲型公园,在呈现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可以植入部分休闲业态;而娱乐型公园在做好景观展示、休闲环境打造的同时,可以游乐、消费业态为主。

同时,齐晓波说,公园内部业态布局还应该注意两个要点:一是决不能违背公共性这一原则,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二是切忌千篇一律低端项目的叠加,应结合园区自身特色、区位面积、周边环境等,选择创新性、特色化的项目,既打造成公园的特色游玩亮点,也带动消费热情。此外,应完善退出机制,对不合理的经营项目加以整顿,无法改造达标的坚决拆除,坚决制止非法占绿的行为。(靳晓沛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静雯)

(责编:袁菡苓、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