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减肥”又增收 一亩地实现“千斤粮、万元钱”

朱虹、王洪江

2021年03月27日08:26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清晨,四川荣县鼎新镇西堰村,蔬菜地里传来音乐声,大棚里的露水被晨光唤醒。

3月,川内不少地方的蔬菜还未大面积上市,西堰村的菜农已经开始“数票子”了。这个季节,村民一早摘下两兜近百斤的花菜,就能换来200多元的收入。

“上个月,价钱还要高些。我们的蔬菜错季上市,收入自然就高。”西堰村党支部书记、种植大户陈万洪说,这里作为万亩生态蔬菜示范区,“靠的是人无我有,再加上生态种植,让蔬菜‘不愁卖、不愁价’。”

航拍荣县鼎新镇西堰村蔬菜基地。人民网 王洪江摄

西堰村依山傍河、田少坡多,是荣县境内众多丘陵农村中的一个。就在这样一个土地优势不明显的村庄,8年前开始推广“稻菜轮作”模式后,不仅地里粮食有了保证,一年还多收一季菜,一亩地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的好收益。

“春季蔬菜收完后,利用蔬菜地余肥,灌水不施任何肥料,就能直接种水稻。”西堰村的种植大户曹莲君笑呵呵地说,“按今年市场价,预估一亩地能创造二万多元的收入。”

“我家的番茄基本不施化肥了,用绿色有机肥,品相好、产量也不低,价钱自然高出一筹。”讲起自家的蔬菜,曹莲君打趣道,“我们村的地和人一样,先‘减肥’又‘增肥’,而且要吃绿色食品,越来越健康了。”还有十余天,曹莲君家20亩茄子就要上市销售,已经有不少采购商与她达成了订单协议。

图为荣县鼎新镇西堰村蔬菜基地。人民网 朱虹摄

“‘稻菜轮作’使土壤里的厌氧、有氧微生物交替繁殖,有利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更加适宜绿色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唐丽说,鼎新镇的示范基地集成了包括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冬春促成夏秋避雨减药增效技术、水肥一体化减肥增效技术等10大蔬菜绿色生产技术。“鼎新蔬菜之所以种得好,得益于农户和当地政府的积极性,各种技术推广到位。”

荣县鼎新镇蔬菜种植面积达5万亩(含复种),是川南最大的茄果种植基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有机肥推广使用后,土壤板结情况得以改善,土质疏松、团粒结构明显,抗旱保水能力明显增强。”荣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吴文忠说,农户所说的“减肥”和“增肥”,其实就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当地农户逐步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提升地力肥力,改善土壤,从而提高作物品质。

荣县农业大数据平台的数据采集基站。人民网 朱虹摄

穿行在田间地头,吴文忠透露了另一个“秘密武器”,那就是荣县农业大数据平台的数据采集基站。他说:“建在菜地里的基站能够采集土壤温度、湿度、PH值等多项指标,并实时传输到大数据系统平台进行系统分析,实现了与荣县‘9S’智慧农业管理系统的对接,可以为农田科学作业支招。”

“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在荣县是动真格的。”据荣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朱和能介绍,从2019年开始,荣县地方财政已投入2350万元,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3万亩,实施区域耕地土壤有机质年提升达1g/kg以上,化肥较往年使用量减少1/3以上。

2021年四川省委一号文件也提到,要全面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工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助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在四川大地吹响。

“落实省委一号文件,全县会继续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优质特色农产品,培育壮大‘川字号’农产品品牌。”朱和能说,一亩地“千斤粮、万元钱”的效益会越来越明显。

荣县鼎新镇西堰村村民采摘花菜。人民网 朱虹摄

走进鼎新镇果蔬集散交易中心,这两日,村民张义加从农户那里收购来的近万斤花菜正在打包外运。从去年年底到今年3月,花菜需求量最大的时候,张义加一天发货20万斤,销售地遍及省内外多个城市。如今,花菜“收尾”,茄子“尝鲜”,他又开始忙得不亦乐乎。他说:“有机肥养大的蔬菜,咋会不好卖,只愁不够卖!”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