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春耕时节农村劳动力紧缺难题——

代耕代种 农机轰鸣春耕忙

2021年03月11日07:27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代耕代种 农机轰鸣春耕忙

  泸州市泸县方洞镇陈田村,履带旋耕机正在耕田。

  泸州市泸县方洞镇陈田村,村民正在育秧。

  开栏的话

  雨水一过,四川陆续拉开春耕备战的序幕。如何应对春耕新形势、新变化,即日起,四川日报推出“2021万象‘耕’新·春耕备战看一线”系列报道,关注四川省春耕备战的各项举措,敬请垂注。

  3月5日,泸州市泸县方洞镇陈田村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机器轰鸣,一台履带旋耕机来回穿梭,平整田地。

  惊蛰至,春耕忙。川南地区是四川省冬水田最集中的区域,也是最早开启春耕的地方。如何破解春耕用工难题?近日记者走进泸州农村实地调查。

  现场

  今年返乡人数虽然减少但未对春耕造成太大影响

  “刘老板,今天有机器打田吗?”3月5日一大早,陈田村村民胡林就拨通了泸县粟裕粮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世超的电话。

  眼下天气晴好,村民们正抓紧耕田育秧,农业机械也进入使用高峰期。不过,胡林要耕作的2亩多农田却并不是自己的承包地。隔壁邻居和自家兄弟都在广州打工,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没能回家,“这些田都是他们的,现在交给我代种。”胡林说。

  陈田村党支部书记余刚介绍,全村常年在外务工人员2300余人,今年春节有50%的在外务工人员没有返乡。“虽然今年返乡人数减少,但并未对春耕造成太大影响。”余刚说,这主要靠“代耕代种”和“全程托管”模式来解决农村“无人种田”的问题。

  在外务工者可以选择将农田交给村民“代耕代种”,或者交由专合社“全程托管”,还可以将农地流转给种粮大户,收取租金。“今年全村有1000亩水田流转给了种粮大户,还有3000亩左右采取村民自行耕种、代耕代种和全程托管模式,基本没有土地撂荒现象。”余刚说。

  “现在种田没有以前累了。”种了40多年地的胡林说,过去种田基本靠人力,现在插秧也可以用机器。“3亩地请4个人插秧,人工成本就要600元,机插秧每亩60—80元,3亩地就可以节省300多元的人工费。”

  除了代耕代种,当地专业合作社还可以进行“全程托管”。“水稻‘耕、种、防、收’等环节,都可以由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全程机械化生产,每亩可节约500元左右的人工成本。”刘世超介绍,该合作社拥有收割机等农机具100多台,还建有烘干贮藏中心,目前已在方洞镇和喻寺镇的5个村推行社会化服务,进行社会化服务的农田达1000余亩。

  近年来,泸县通过向专合社、家庭农场等购买社会化服务,对承接服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给予补贴,“今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支持力度,下达的农业生产托管项目经费比去年增加100万元。”泸县农业农村局服务体系与信息化股股长周锋介绍,目前水稻“耕、种、防、收”等4个环节的补助标准已达到128元/亩。

  专访

  建高标准农田 加快农机研发攻关

  几百米之外另一块冬水田,6名妇女正加紧育秧。“今年开春后气温回升快,育秧有所提前。”刘世超说,等到4月,就可以移栽秧苗。记者注意到,薄膜覆盖之下,青绿色的秧苗已经从土里探出头来。

  虽然当地已在水稻“耕、种、防、收”等环节实现机械化,但育秧环节还是主要靠人力。“成都平原采取旱育机插秧技术,育秧也可以实现机械化。但我们这里是黏土,不太适宜推广这种技术。”刘世超说,下一步还需要解决育秧环节的技术短板。

  除了育秧,目前全省丘陵山区在农机推广方面还存在诸多短板。“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偏低。”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耕地有七成分布于丘陵山区,但目前市面上适宜丘陵山地作业的农机装备不多。

  作为种粮大县,近年来泸县以全省农机化示范县建设为契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全县农业机械化率达67.6%,高于全省63%的平均水平。“但目前全县仅有20%左右的农田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高粱、玉米、油菜等农作物的农机使用率还不高。”泸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陈应平认为,要破解“谁来种田”难题,还需要从农田基础设施、农机装备水平等方面补短板。

  一方面要强基础,高标准农田是耕地提质增效的主要措施之一。今年四川将新建470万亩高标准农田。“补齐农田短板,才能让农机下得了田,提高种粮效益,让农民愿意种田。”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机器替人”,适应当前农业人口减少的趋势。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加快农机研发攻关、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度、推进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等,补齐粮食生产机械化短板。(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史晓露文/图)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