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返乡暂停键 “原年人”各有打算

从无奈到享受充实 过一个“有仪式感”的春节

2021年01月22日08:04  来源:华西都市报
 
原标题:按下返乡暂停键“原年人”各有打算

合适的时候,再回家看看,这是今年不少人的共识。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近期,全国多地发出春季期间“就地过年”的倡议,“原年人”也变得越来越多。

顾名思义,原年人就是“原地过年的人”,是继“打工人”之后的又一热词。他们中,有些是出于无奈,不得不待在工作地,有些则是主动留下,为了不给家人和当地防疫工作添麻烦,同时也为了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春节。

对于那些留在原地过年,以及为了减少人员大规模流动,配合疫情防控的人们,他们如何度过自己的春节?1月21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不同地方、不同年龄段的一些“原年人”。

年轻的“原年人”原地过年家里都支持

小石是北京一所高校的大三学生,老家在河北石家庄,今年他已经决定留在校内过年。

从1月4日以来,石家庄不断出现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原本,小石计划在考完试第二天就回家,但现在,考虑到石家庄的疫情防控形势,他觉得“待在学校还是比较合适一些”。

无法回家过年,他的内心并没有多少起伏。刚开始,他告诉家人自己打算留京过年,这个决定,得到了全家人的同意。

1月7日,石家庄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变得紧凑起来,他和父母沟通,全家人都觉得“一切服从大局,不给国家政府添乱,响应号召就行”。

他所在的学校,也贴心地送上一份留校服务指南,上面写着商店、餐厅以及开水房等大大小小的设施供给时间、条件。

对于“原年人”这个称呼,他并不觉得违和,相反,他盘算着,接下来留在学校的日子,可以继续正常生活和学习。

他打算读一些纪实文学作品,顺便在寒假认真阅读一番《资本论》,还要准备做一些和升学有关的规划。

和他类似,远在四川德阳的小曹,目前在北京朝阳区工作。六天前,原本准备订机票的她,不得不改变安排,“我妈妈说暂时回不去了,回去可能会被隔离。”说出这句话时,她还是有些伤感,但很快释然:“一个人的春节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囤好货,宅在家里就好。”

退掉回家车票 和亲人在异地相聚

小李是北京一所大学的年轻教职工,他响应学校提出的教职工“原地过年”倡议,决定留校协助防疫工作,配合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1月14日,他退掉了原本订好的返乡机票,父母和女友也支持、理解他的这一决定。小李说,第一次在外过年,他的内心有些忐忑,“该准备些什么,到时候附近的商场是否还开放,自己怎么做饭,都是第一次面对的问题。”

忐忑的同时,他也很期待春节的到来,“这也是一次历练,我相信一个人也能过上一个好年,”小李说,尽管不能返乡,但在北京他还有两个同乡亲戚,过年也会去看一看,能在两个亲戚家里吃到家乡菜,“已经很满足了。”

过个别样春节 给家人送去家乡的年味

年轻人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对亲人的责任和思念,而家乡的长辈们,也用他们的方式,传递着一份别样的温情。

倪女士今年52岁,家住四川成都。她的儿子在外地的一家种植公司工作,担心疫情形势和防疫要求影响节后的返程,儿子大概率会选择就地过年。

倪女士说,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春节假期自然是希望一家人能够团聚,但是遇到疫情的特殊情况,她也能够理解儿子的选择,“虽然今年春节他可能缺席,但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还是没啥影响。”

今年元旦,儿子曾经回过家一趟,倪女士笑着说:“就当作提前团年了!”如果等到春节的时候,儿子最终也没回来,倪女士会寄去一些特产,“这样也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

和倪女士的想法类似,小曹的妈妈黄女士也有自己的“打算”。她得知女儿回家的行程暂时中断,要在外面独自过春节,“内心其实是有些挣扎的。”黄女士说,她曾经叮嘱过女儿,“回来不了就安心留下工作,提前把过年的东西准备好”。

小曹最喜欢吃外婆做的香肠,黄女士也准备好了,她打算加上腊肉、拌菜一起给女儿寄过去,“这些能速食的,她吃起来也会方便得多。”(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宋潇 实习生谢乐滋)

(责编:章华维、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