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苍翠底色 宜宾翠屏区描绘生态发展绿色画卷

【查看原图】
滨江公园。叶昌荣 摄
滨江公园。叶昌荣 摄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2020年12月25日19:46

天越来越蓝,江水越来越清,生态越来越好……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生态优先 筑翠屏苍翠底色

如今,野生鱼群不时在长江宜宾段露出水面,在水面穿梭,长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2019年底,翠屏区在四川省率先启动长江渔民退捕上岸工作,99名渔民成功“转型”。

为切实加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翠屏区于2019年对保护区翠屏区江段的餐饮趸船进行了全面取缔、拆除工作,并在2019年底前完成水生生物保护区渔民退捕,2020年1月1日起实行保护区内全面禁止捕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翠屏区根据省、市、区实施河长制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宜宾市翠屏区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方案》,各镇、街道分别设立各河流镇级河长49名,流经各村(社区)分设村级河长,全区列入湖长制管护的水库73座,2条渠道和1个湿地公园分别由区级领导按流域担任河长。

近年来,翠屏区完成中心城区一、二、四水厂饮用水取水口迁建和新水厂建设;全面推进场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档升级;完成岷江、金沙江、长江沿线趸船搬迁工作。

2020年,翠屏区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优良水体达标率为100%。

绿色发展 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现在到处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家住翠屏就是舒服。”隆冬时节,市民王女士走在刚竣工的中坝滨江公园,清新的空气令人如痴如醉。

漫步绿意公园,畅游清澈江河,诗意翠屏,满目翠绿。近年来,翠屏区实现了城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园中、四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良好生态环境。

截至2019年,全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较2015年减少31.93%,氨氮减少12.6%,二氧化硫减少7.6%,氮氧化物减少0.84%,全面完成“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

此外,翠屏区还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十大专项行动”,开展扬尘、餐饮油烟、“散乱污”企业治理,散煤、露天秸秆禁烧管控,挥发性有机物整治、烟花爆竹禁售禁放等,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

建章立制 生态监管日臻完善

冬日的早晨,雾霭蒙蒙,成群的红嘴鸥在江面上低空盘旋,为凛冽的冬季增添了勃勃生机。

“十三五”期间,翠屏区扎实开展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及“回头看”工作,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案件整改数量、整改完成率均位居全市首位。

翠屏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翠屏区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原则。在日常环境监管过程中,积极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加大企业环保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并督促企业严格遵守。严格执行环境监察执法“双随机”制度,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未来,翠屏区将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绿色走廊和生态屏障,巩固提升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地位,以更大力度、更实措施、更多参与,让翠屏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叶昌荣)

分享到: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