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入圈”的广安实践

2020年12月03日09:09  来源:广安在线
 
原标题:“进城入圈”的广安实践

“去重庆,快了40分钟!”邻水县境内长约30公里的S202线于今年10月建成通车,不仅填补了“三山两槽”东槽纵向干线公路的空白,更成为川东地区南下重庆的重要通道,带动邻水农业、工业、旅游等全方位融入重庆。

几天前,又一新项目——G210线邻水境内高滩至川渝界改建工程开足马力加紧建设。项目建成后,川渝高竹新区将全面融入重庆“半小时通勤圈”,实现与重庆主城都市区快捷互联互通,广安将再添一条连接重庆的川渝通道。

重点突破,整体成势。加快“进城入圈”步伐,广安不仅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发力,还在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等方面全线发力,成果丰硕。

左手成都,右手重庆。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主动担当作为,把“作战图”变成“施工图”,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把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广安的生动实践。

高位推动 唱响“双城记”

合作全面开花

2020年开年之初,一则重大消息刷爆广安人的“朋友圈”: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因势而谋占先机,顺势而为赢主动。仅3天后,广安便发出了“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动员令。

广安是四川距离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市州,拥有小平故里和紧邻重庆两大比较优势。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对广安明确定位:“支持广安深化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探索跨省域一体化发展”。

广安如何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

开门纳策,聚智聚力。举办智汇广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广安怎么干”研讨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编制广安市“十四五”规划,开展“我为广安‘十四五’发展规划献一策”活动,召开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专题协商座谈会等,为广安“进城入圈”出谋划策。

结合实际,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全面对标对表,绘就了国家战略的广安“施工图”,明确提出2025年基本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

高位推动,健全机制。成立市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暨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集中人力、物力,构建起内联外畅的工作机制。

方向既定、路径清晰。各地各部门按照《赴重庆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密集对接成渝两大中心城市,深化毗邻区县交流合作,与黔江、忠县等7个区县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与渝北签订“1+5”战略合作协议,探索跨省域一体化发展;与合川、长寿等毗邻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融合发展;与渝中、江北、沙坪坝等12个区县携手共建党建先锋区……

市人大常委会与北碚、垫江等地人大常委会协力促进跨省域一体化发展,创新推出“2+6”合作模式;市政协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全市重大项目争取纳入中省的“大盘子”。

互动频繁,强强联手。今年以来,广安市“揽”回了170余份合作协议,在交通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协同、人才交流、文旅融合等多个领域达成共识,找准深度融入“切口”,借势借力唱响“双城记”,前景广阔。

搭建平台 开放合作

建好“经济圈”

近段时间,川渝高竹新区这块热土又传来喜讯:《川渝高竹新区总体方案》已通过两省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办公会审议,即将获川渝两省市政府正式批复。

当前,广安市与重庆市渝北区共同组建的高竹新区管委会筹备组人员已到岗到位,正忙着开展新区规划,启动科创中心等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

时间回溯到8月3日。川渝高竹新区建设正式拉开序幕,广安和渝北在不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在邻水县高滩镇、渝北区茨竹镇等乡镇,一体规划建设一个跨省域产城景融合新区。

此后,川渝高竹新区,每一个“动作”都令人热血沸腾。“3个多月来,已有近百家企业前来考察,以往一年都没有这么多企业。”川渝高竹新区投资促进与经济运行中心副主任吕小刚接待了一波又一波前来考察投资的客商。

重庆尚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康海英认为,企业落户川渝高竹新区和在重庆主城区没有多大区别,这里交通便利、配套齐全、政策优惠。

客商纷至沓来,源于7月27日,四川省、重庆市联合印发《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推进方案》,川渝高竹新区成为川渝毗邻地区九大功能平台之一。

与川渝高竹新区同步纳入川渝毗邻地区九大功能平台的,还有合川—广安—长寿环重庆主城都市区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两个重大平台,成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的重要抓手及川渝两地共同谋划布局、渝广双方联手打造的重要平台。

平台载体越做越实,开放合作又开新局。广安市紧盯成渝“双核”主导产业,全力融入成渝世界级产业集群,智能家居、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实现两地产业相生相融、企业同频共振。

深化与4个首批经济特区的合作,与深圳合资共同建设经营广安(深圳)产业园,打造成为东西部协作示范样板,新签约中天智控、祺虹电子等企业5户。

与成都合作共建“双飞地”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按照“创新研发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岳池”模式,成都研发基地首期100亩开工建设,二期200亩摘地工作准备就绪;目前已落户广安生产基地的成都医药企业共计44户。截至今年10月,广安生物医药产业(岳池经开区规模以上)实现产值约78.6亿元,同比增长27.1%。

深化广渝合作,高滩园区今年1月获批设立为全省首个川渝合作省级园区,园区新签约企业26户,前三季度实现产值46.35亿元。

扩大开放合作,“进城入圈”提速。

共建共享 打破界限

当好“圈内人”

川渝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地缘相邻、产业相近。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不断推进,两地迎来了更多协同发展机遇。

按照上级部署,今年8月,广安市与重庆市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取消了邮寄纸质表单,精简了办事材料,压缩了经办时限,优化了经办服务。今年11月,开通了川渝两地电子社保卡身份认证,通过系统对接和线上服务渠道融合,实现了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就地认”。

目前,川渝两地已基本实现人社信息化“两地通”、招聘求职“一点通”、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就地认”、社保卡“就近办”、流动人才档案办理“零跑路”,人社公共服务“同城化”逐步实现,解除了人才的后顾之忧。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今年以来,广安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出至重庆381人,重庆转移至广安617人。现渝广两地异地就业达16.97万人。这折射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推动成渝两地人才加速流动。

当前,渝广两地围绕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等关键环节,探索建立城市群管理协同模式,已在教育、医卫、交通、生态等领域构建机制、开展合作,持续加深两地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

在教育领域,与重庆市、长寿区教育部门推进科研合作、教师交流培训、信息资源共享,开展教育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合作。

在医疗领域,成功签订《渝广卫生健康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卫生应急和传染病防治联动机制,陆军医科大学附属大坪眼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帮扶帮建广安市、县医院。

在交通领域,一个机场、两条高铁、六条高速、“五横八纵”国省干线网……畅通深度融入重庆主城区大通道、“毛细血管”。为方便群众出行,今年以来,广安新开设跨省客运、公交8条,实现广安主城区与重庆市公交卡互刷互认。

在旅游领域,联合渝北、长寿、潼南、垫江五地联合发布“渝广联动,共推文化旅游优惠政策”、6条渝广精品旅游线路,五地市民旅游享受同城化待遇。

在生态领域,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及渝北区、长寿区、合川区等地签订《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合作协议》等5个合作协议,渝广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合作稳步推进。

种种措施,都在打破成渝之间的地理界限和公共服务界限,每一件都与两地居民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今日之广安,借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时代东风,当好“圈内人”。(广安日报记者站 唐力 朱俊吉 兰林前 广安日报记者 刘婧)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