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县黎家镇主动“走出去”,与重庆市长寿区万顺镇、葛兰镇、洪湖镇共同探索川渝边界乡镇跨界基层治理新模式——

既要各管各 更要讲协作

2020年12月01日09:33  来源:广安在线
 
原标题:既要各管各 更要讲协作

  11月27日一大早,邻水县黎家镇党委书记王娟就分别给重庆市长寿区万顺镇、葛兰镇、洪湖镇三个镇的党委书记打电话,商量接壤区域交通互联、跨区域产业发展、冬季森林防火等相关事宜。

  王娟主动“示好”重庆的乡镇,背后有一篇“大文章”。黎家镇是广安唯一一个辖内所有村(社区)均与重庆接壤的乡镇。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黎家镇主动“走出去”,与重庆市长寿区万顺镇、葛兰镇、洪湖镇“交朋友”“拜把子”,共同探索川渝边界乡镇跨界基层治理新模式。

  协作:

  “兄弟”间好说话

  凡事商量着办

  前不久,黎家镇在组织日常巡河中发现,长寿区万顺镇东风村有两家农家乐在大洪湖湖面违规搭建钓鱼浮台。王娟通过电话约来了万顺镇党委书记余代中,两乡镇党政领导商议,决定对农家乐违规搭建的设施进行依法拆除。

  “如果没有达成联防联治的协议,以前处理这种问题很麻烦。”王娟说,如今,黎家镇和万顺镇在大洪湖污染防治方面,如遇到涉及水陆边界的矛盾冲突,只需互通电话,两镇党政领导就能立即到场共同解决问题。

  原来,素有“千岛洪湖”之称的大洪湖,核心水域就在黎家镇、万顺镇境内。但由于水陆边界划分差异,存在“水归你管、岸归我管”的现象。以黎家镇搭界寺村为例,该村周围的水域归万顺镇管辖治理,但陆地和陆地上的居民又归黎家镇管辖。

  “水陆边界相互交织,在这种情况下,‘各管各’显然不利于解决问题。”据王娟介绍,今年初,黎家镇主动与万顺镇对接,希望探索出一种模式,共同治理好跨界的大洪湖。

  黎家镇的“主动”,当场收到了回应。这两个川渝边界乡镇“一拍即合”:不仅各管各,更要讲协作。

  于是,两镇签订了《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建立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达成了“不分水和人,只要湖水清”的共识。

  王娟坦言,作为川渝边界乡镇,只有一定程度上打破行政区划壁垒,转变“各自为政”的理念,全面加强互联互动,才能更好实现边界共治。例如,黎家镇的农房或森林遇到火灾,往往是万顺镇的消防救援力量先到达,因为邻水县城到黎家镇需要1个小时,而万顺镇到这里仅需半个小时。

  近两年,黎家镇和长寿区万顺镇、葛兰镇、洪湖镇在基层设施互联互通、森林防火、跨界河流治理、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达成诸多共识,共同推动边界实现善治善管。

  “‘兄弟’间好说话,凡事商量着办。”王娟说,这些年来,黎家镇和交界的重庆三个乡镇就像“兄弟”一样,在地域上分彼此,在工作中讲协作,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共建共治共享。

  共赢:

  解决群众所需所盼

  探索跨界治理新模式

  10月初,黎家镇决定将高峰场村到葛兰镇大坝村的通村道路进行拓宽,从3.5米拓宽至5.5米,与葛兰镇辖区内公路宽度保持一致。

  为何要拓宽这条路?原来,黎家镇是一个人口小镇,全镇人口仅1.8万人,场镇对农村居民的吸附能力不强,很多农村居民向长寿区的乡镇转移。以高峰场村为例,该村总人口1300余人,有近700人在葛兰镇买房定居。

  根据人口大量流动的需要,葛兰镇特地开通了到高峰场村的客运班车。班车开通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由于高峰场村现有道路只有3.5米宽,不能满足大量车辆会车,所以黎家镇决定对道路进行拓宽。

  但是在拓宽道路的过程中,又遇到了问题。“拓宽道路就要占葛兰镇的土地,葛兰镇的老百姓不愿意。”王娟说,在边界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相互占地的情况很普遍,但问题也很多。

  为了建立长效机制,黎家镇又主动与葛兰镇、万顺镇、洪湖镇对接,最终达成协议: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相互之间全力支持,各自做好辖区群众工作,占的土地各自内部解决,相互之间不征地、不赔偿。

  相互之间不征地、不赔偿,这一决定也得到了边界地区老百姓的支持。“修路就是为了方便大家出行,不能因为跨界就斤斤计较。”万顺镇石龙村村民李俊平说,两镇党政领导长期以来做群众工作,如今村民们对边界的概念越来越弱,“川渝本就一家亲,谈啥边界嘛。”

  近3年来,黎家镇新建(拓宽)出省道路7条。目前,该镇每个村都有一条“出省大通道”。

  路通,百姓喜。黎家镇搭界寺村73岁的村民冯杰林说,他们赶场都到万顺镇,之前没有通公路,步行需要花1个多小时。如今,5.5米宽的公路连通万顺场镇,坐车只要10多分钟就到了。

  路通,产业兴。目前,万顺镇石龙村正在打造温泉小镇,搭界寺村便配套规划了千亩蔬菜水果基地,与温泉小镇形成一个小型的旅游环线,共同打造“畅游温泉小镇、体验四季采摘”的旅游形态,实现产业共兴。

  王娟介绍,目前,黎家镇还在积极与万顺镇、葛兰镇、洪湖镇协调对接,希望相互破除中小学学生跨区域无条件入学、跨区域土地流转等障碍壁垒,聚焦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探索跨界基层治理新模式。(王林)

(责编:罗昱、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