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帮扶 “语”过添情

【查看原图】
第三期普通话培训开班典礼现场。四川广播电视大学供图
第三期普通话培训开班典礼现场。四川广播电视大学供图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2020年11月13日18:10

人民网成都11月13日电 (王波)“陶老师,不好意思,我现在在宁波打工,不能回来参加第三期普通话培训了,对不起啊!”近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村戈乡芒康村民当真尼玛在得知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在芒康村开展第三期普通话培训班时,通过微信向脱贫帮扶工作组请假。

当真尼玛是第一、二期普通话培训班优秀学员。“通过普通话培训,我现在的汉语水平大大提高了,增强了我外出打工的勇气和信心。如今,我在浙江省宁波市拓普汽车配件厂打工,一个月工资5000多元呢!”在聊天中,当真尼玛高兴地告诉陶老师,并专门发来几张他在厂里工作时的照片。

芒康村,地处理塘县高寒牧区,牧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语言不畅是影响村民外出打工和发家致富的最大障碍。根据芒康村实际情况,芒康村驻村工作队向定点帮扶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提出将普通话培训作为2020年帮扶工作的重点之一,得到学校党委的同意,并在疫情缓和的第一时间里狠抓落实。目前,已经开展了三期、每期为期一周的普通话专项培训班,累计培训150人次。

学校:发挥帮扶作用 领导高度重视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要素之一,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基本前提。对于扶贫工作而言,推广普通话是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加强与芒康村村民之间的沟通联系,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充分利用成人高校培训及专业教师的优势,责成文法学院、培训学院等单位作为责任部门,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和培训方案,选派业务水平高、身体适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赴芒康开展驻村帮扶教学。具体举措包括在芒康村张贴推普攻坚资料,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普通话培训,并设立专项帮扶资金奖励普通话水平较高和有进步的村民,使村民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电大的专业教师在芒康村民的微信群中每天坚持教一句普通话,让村民随时随地都能进行自我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普通话水平。此外,四川电大还通过定期开展面授培训、“小手拉大手、推普一起走”等活动以及利用“语言扶贫”APP等多种方式继续在芒康村开展推广普通话,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在第三期普通话培训班开班典礼仪式上,四川电大党委书记谭文劲对芒康村民积极认真学习普通话的热情感到非常高兴,他鼓励大家继续学好普通话,以便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与外界加强交流与沟通,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美好生活。

教师:克服严重高反 精心设计教案

在每期普通话培训班开班前,承担授课任务的老师都积极主动与驻村工作队沟通联系,了解村民的基本情况,精心设计每次培训的教学计划和授课方案。在三期普通话培训中,芒康村村活动中心每次都座无虚席。大部分群众以汉语零基础开始,他们不畏困难,认真听课,按照要求从 “嘎、卡、噶、阿……”到“啊、喔、鹅……”认真发音,课堂上与老师积极互动,主动将所学应用到日常对话中。

老师们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从节庆、民族、天气、医院看病、餐馆吃饭、乡上办事、入住宾馆、情绪等八个日常交流板块入手,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组织、良好课堂情绪的调动、新颖有趣的游戏环节,使得村民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初步掌握了简单的日常对话和交流。 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一张张热情洋溢的脸庞、一遍遍对文字发音的重复以及一次次争先恐后的举手提问,处处彰显着芒康村牧民们不甘人后、积极奋发的群众热情。

学生:学好普通话 “语”后增添情谊

经过三期普通话培训班,成效初见。“通过开展三期的普通话培训班,村民们的汉语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也更进一步加深了村民们与四川电大的情谊。”芒康村支部书记鲁波表示,“村民们现在能够基本掌握一些常用的(普通话)语言,对芒康村的经济,以后家庭的发展、还有生产的发展都有好处。”

四川电大帮扶工作组陶军表示,通过培训大家已经基本掌握普通话语音知识,普通话语音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希望通过培训,当地的群众能够认识到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能用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沟通的桥梁,增添他们的勇气和信心,也增进与帮扶工作组之间的友谊。“当真尼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陶军补充道。 

分享到:
(责编:罗昱、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