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实施“语言扶贫” 将推广学习普通话纳入支援成效考核

2020年11月06日08:28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前不久,由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共同指导的2020扶贫日语言扶贫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一批语言扶贫项目成果亮相了发布会。如今,“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上升至80.72%,“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普通话普及率也达到61.56%。

一直以来,四川省也将“语言扶贫”作为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增强就业能力的突破口,并且纳入全省脱贫攻坚总体战略。

推普纳入支援成效考核

从省内各高校、中小学选派1066名教师、干部对口支援阿坝、甘孜和凉山州,将推广学习普通话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支援成效考核,在普通话培训、调查、评估、验收等方面给予大力帮扶。组织高校全面参与88个贫困县对口帮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推普工作。西南科技大学为布拖县乌依乡小学设立7.92万元自强基金,主要用于学生普通话普及与推广;西华大学对口帮扶巴塘县,对当地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开展普通话培训,共培训406人。省内11个市与凉山州11个县结成对口帮扶关系,帮扶彝族同胞学前教育发展,重点做好“一村一幼”保教工作和普通话水平提升工作。充分发挥川粤、川浙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优势,将语言文字工作帮扶纳入对口支援内容。甘孜州先后派出400余名“一村一幼”辅导员赴广东参加普通话培训;阿坝州与浙江省实现13市、县“一对一”结对帮扶语言文字工作全覆盖,浙江省先后帮助培训农牧民、基层干部1000余人。

“语言扶贫”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

以“三区三州”和“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11501个贫困村、19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学前幼儿、青壮年农牧民、“一村一幼”辅导员等为重点人群,依托高校开展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培训,采用农民夜校等形式开展青壮年农牧民职业技能+普通话培训,组织专家团队开展“推普下乡”宣讲培训。

2018年至今,先后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20余万名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一村一幼”辅导员、青壮年农牧民开展普通话培训,不断增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基本消除外出务工语言障碍。如2018年国务院扶贫办和教育部共同启动的“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旨在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进行普通话学习,使其在接受义务教育前能够听懂、敢说、会说、会用普通话,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进而从根源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该行动迄今已在四川凉山州17个县市及乐山市2县1区落地实施,基本实现民族乡镇“一村一幼”全覆盖。

此外,甘孜州语委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与州扶贫移民局联合开展职业技能和普通话培训,共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3000余人次,有力促进就业脱贫;阿坝州大力实施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提升工程,结合当地旅游服务、产业发展需求,把普通话培训融入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2018年—2020年先后共有7610名青壮年农牧民参加混合式技能提升培训。通过“培训一人,带动一家,影响一片”,有效提升贫困地区普通话普及率。(袁菡苓)

综合自四川省教育厅、中国新闻网

(责编:袁菡苓、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