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脱贫攻坚

2020年10月17日12:47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早在春秋时期,就提出了“民生”一词。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封建社会时期,民生就是“饱”,解决人民“饱”的问题是大部分执政者首要解决的问题。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到明清时期的黄河修缮工程,都围绕着一个点,即“粮食问题”,保障人民有饭吃。

20世纪以来,人类文明已发展到现代文明阶段,民生不再是单一的吃饱饭,而是物质和精神都得到满足。民生问题是温饱问题,是脱贫攻坚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问题。新中国建立后,代表着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向贫困宣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大部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仍有部分人口处于贫困状态,有个别地区由于多种原因仍是极端贫困地区。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同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经过长期的、科学的、全面的扶贫,贫困人口数量、贫困地区逐渐减少。

坚持党的领导。脱贫攻坚涉及地区广、人口多,在任务中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就是一盘散沙,注定在脱贫攻坚战第一步失败。在脱贫攻坚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科学扶贫。哲学上讲,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脱贫攻坚任务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施精准扶贫,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通过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文化扶贫等多个方面的扶贫,采取多种扶贫方式,助力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完善扶贫制度,不使任何一个脱贫人员返贫。

重视交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国土面积宽广,地形种类丰富,众多贫困人口处于交通不发达的山地、高原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与外界进行良好的资源互换,因此国家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村村通”等重要工程,打破贫困农村地区与外界交流的限制,释放经济潜力,促进山地、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是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强盛的重要方式,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途径。(熊伟)

(责编:高红霞、章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