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昨日在成都拉开帷幕

2020年09月19日07:52  来源:成都日报
 
原标题:167所高校学子用影像诠释时代

  大学生和艺术家们合影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中国大学生、电视行业及学界的年度文化盛会——昨日上午,中国文联、中国视协、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九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以下简称大视节)在成都融创文旅城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本届大视节得到来自全国167所高等学校千余名在读大学生的热情参与,为青春与艺术、大学生与电视人架起了一座相互交融的虹桥。“本届大视节继续为广大大学生朋友放飞艺术梦想、成就人生理想搭建一方舞台。”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廖恳向记者介绍。他还说,通过大视节的举办,能够吸引更多目光聚焦电视艺术、聚焦青年学生,促进精品创作和电视艺术繁荣发展。

  用镜头记录生活

  大学生创作大学生参与

  本届大视节以“弘扬优秀青年文化”为宗旨,以“时代传承·青春不悔”为主题,以大学生欣赏、大学生创作、大学生参与为特点,倡导以镜头记录生活、用影像诠释时代,以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积极引导当代青年,不断激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为中国影视文化注入充满活力的正能量。

  大视节是一个学界与业界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介绍,自2010年创办至今,推荐作品累计超过4000件,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双一流”高校,辐射近1.5亿人次,是中国影视文化的风向标和孵化新锐创作人才的重要平台。本届大视节共收到了来自138所高校的476部大学生原创影像作品,分为剧情短片、纪录短片、抗击疫情主题、脱贫攻坚主题四个单元,展现出了大学生群体鲜活的创新精神、青春视野和专业能力,更体现出当代青年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精神力量。

  当前,媒体融合不断深化,这就要求高等影视教育和影视产业要更加有机地结合,通过搭建高水平的产学研融合平台,助力复合型高端影视人才培养。昨日上午举行的开幕论坛《新时代·新语境·新征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教育论坛》上,众多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分享了很多有价值的思考。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畅谈大视节作为中国影视行业人才的孵化器,每年为行业输送大批有潜质的新锐创作力量,许多优秀的学子通过大视节这个平台,获得了拍摄影视作品、投身传媒业界的绝佳机会。

  推动成都影视产业

  更好更快发展

  从去年开始,大视节由成都承办,今年是大视节落户蓉城的第二年。近年来,成都高度重视影视产业发展,出台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系列措施,鼓励影院建设,促进影视消费,提升影视作品产能,加速影视产业集群。2019年,成都拥有数字影院237家,天府影都、四川国际影视科幻旅游产业城、中国电影小镇等重大影视载体相继落地并持续推进,全年实现票房收入18.68亿元,实现影视产业产值突破350亿元,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

  成都是高校云集的城市,是青年人开启梦想、寻找幸福的“追梦之地”,成都影视发展也不断迎来利好消息。本土公司年轻才俊们制作的《哪吒》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成都大学生合唱团获得了世界和平合唱节金奖。成都不断释放政策红利,从金融、服务、环境、管理等领域全方位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持续激活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增强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四川大学毕业生中,有近40%留在成都工作,电子科大毕业生中留在成都工作的人也很多。

  本届大视节不仅展现了成都独特的城市魅力。同时,成都优越的文创环境、巨大的新经济发展潜力,以及文化领域欣欣向荣的态势,也吸引了全国优秀的电视人、电视制作机构和电视产业资源汇聚成都,推动成都影视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助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相关新闻

  前浪传帮带 后浪可期待

  昨日下午,作为本届大学生电视节主体活动之一,白一骢、洪剑涛、沈丹萍等走进了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东软学院,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以“传、帮、带”的形式开设了生动的“第二课堂”。

  在成都东软学院,聆听电视人分享“最青春”的记忆,现场气氛热烈,大学生们积极提问,艺术家们认真作答。正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最美逆行者》,白一骢是艺术总监,他鼓励大学生们面对短视频在网络时代的发展热潮,应当多多参与创作,激发无限可能。

  塑造了很多经典荧屏形象的洪剑涛,回顾了在《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等电视剧的表演感悟。他说,大学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阶段,同学老师在生活学习中互相出谋划策,是最幸福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把梦想和希望想得高远一些,勇敢地去追求。

  在《美人心计》《延禧攻略》等剧中有出色表现的青年演员苏青对大学生说,爱角色就是爱自己,一定要投入,扎扎实实地深耕一个行业,才能诞生优秀的作品。

  昨日下午,本届大视节“大学生优秀原创作品展映”活动在四川传媒学院艺术交流中心举行。

  活动共展映了5部作品:四川传媒学院宋睿斌、李迦勒创作的《江湖故人》、中国传媒大学唐嘉瑛创作的《明月来相照》、北京电影学院林菁创作的《少年青马》、山东艺术学院姜晓东创作的《战疫先锋》和绵阳师范学院李涛创作的《守望花开》,学子们尝试了用多样化的手段与形式,进行创作与探索,表达具有大学生特点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赢得了现场同龄人的共鸣。(成都日报记者 陈蕙茹)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