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网络贷款诈骗案数量增多

“李鬼”为啥趁“疫”出没?

2020年06月04日07:21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李鬼”为啥趁“疫”出没?

“您有一笔20万元额度的贷款尚未领取,快前往查看”“无抵押零门槛,最快3天就能到账”……近期,多名读者向川报观察民情热线求助通道和四川在线问政四川平台反映,他们频频接到类似网络贷款广告,真假难辨,有人因此掉进网贷诈骗陷阱。

民情热线(028-86968696)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受疫情影响,近来网络贷款诈骗案数量激增。特别是一些个体经营者、创业者因资金周转困难,向网络贷款平台融资,不法分子通过开发专门的APP“高仿”正规借贷平台实施诈骗。

三重因素叠加

诈骗成本低

高仿正规网贷平台的“李鬼”式贷款APP制作成本低,在电商平台上,耗时一周即可轻易定制,为很多不法者大开方便之门

跨境抓捕难

这些诈骗团伙窝点大多在东南亚地区,眼下境外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跨境抓捕难度加大

贷款需求多

受害人多为个体户、小商贩等非固定职业劳动者,他们过去没什么贷款经验,且大多没有足够银行流水,很难通过正规贷款机构审核,在接触网络贷款过程中容易受骗

A

激增的案件

一季度全省网贷诈骗案翻倍 受害人多为非固定职业劳动者

周先生是一名个体户,近期生意受疫情影响,资金周转困难。通过网络搜索,周先生找到一家可提供无抵押贷款的公司。提供个人信息后,周先生就接到“贷款机构业务员”打来的电话。对方用专业术语进行“资格审核”,还添加QQ发来营业执照照片、电子合同等,令周先生觉得比较“靠谱”。

随后,对方以保险费、激活费、“刷流水”等为名目要求周先生转款,周先生前后共支付13万余元,直到表示自己已身无分文,对方才作罢,宣称“贷款资金5个工作日内会到账。”等待几天后,自己的账户上始终没有一分钱到账,周先生才明白自己被骗了。

周先生的情况并非个例。省公安厅刑侦局侦查二处副处长李文德表示,近来,网贷诈骗报案明显增多,“今年1月-4月,全省电信诈骗破案数同比增长36%,1月至3月全省共发生网贷诈骗2683起,同比上升132%,呈多发高发态势。”

一线民警对此更是有切身体会。“2月以来网贷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特别是3月,日均发案4到5起,比过去明显增多。”达州公安反诈中心民警樊华林表示,自己近期参与侦办了多起网贷诈骗案,最忙时近一个月没有休息过。

“疫情发生以来,攀枝花警方共立案网贷诈骗案40多起,发案数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攀枝花公安反诈中心民警柏波发现,受害人多为个体户、小商贩等非固定职业劳动者,因为受疫情影响,生产生活出现资金缺口,过去也没什么贷款经验,在接触网络贷款过程中容易受骗。

B

低廉的门槛

仅花12000元 诈骗者就可轻易制作高仿贷款APP

猛增的网贷诈骗案背后有着怎样的隐忧?记者调查发现,疫情期间网贷诈骗案的一大特点,就是犯罪分子大量使用假冒正规贷款机构的APP。据360金融反诈实验室联合360手机卫士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2月假冒借贷APP骗局增长率从1月份的-54.1%激增至35%。这些“歪平台”的LOGO、名称、页面等与正规公司高度相似,极易混淆,稍有不慎就易上当受骗。

成都市民潘女士就有类似经历。潘女士曾收到一条短信,显示“【蚂借蚁呗】您好,因您信用良好达到借款标准,额度最高20万!点击领取”,短信末附有一条链接。“我当时没看清,以为是‘蚂蚁借呗’发来的。打开链接后下载了一款标有‘蚂蚁借呗’字样的APP,页面设置也和支付宝类似,差点就上了当。”

“这种‘李鬼’式的贷款APP 最容易迷惑有贷款需求的人。”李文德透露,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高仿APP制作成本并不高,为很多不法者大开方便之门。“只要有固定‘模板’,一个具备一年左右编程经验的从业者,一周内就可制作出假冒的贷款平台。”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网站以“APP定制”为关键词搜索,随机添加一家商家。得知记者想定制一款“贷款类APP”,该商家回复“可以”,并迅速发来一个演示网址。记者注意到,该网站有申请金额、借款期限、立即借款等选项,并在醒目位置标明“零担保无抵押贷款、费率低、可快至30分钟到账、通过率高”等字样。当记者询问,“能否做成高仿某知名贷款类APP”,对方回答“肯定的,APP图标、名字都是根据要求设计,1周时间开发足够。价格仅要12000元。”整个过程中,该商家从未询问过记者是否具有发放贷款资质等。

C

防范的难度

跨境打击难度增大 有迫切贷款需求的个体户增多

治乱当出重拳,但记者调查发现,疫情期间防范打击网贷犯罪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犯罪分子高度集团化、网络化,涉案嫌疑人分布在全国各地,而窝点又大多位于中缅边境地区或东南亚地区,疫情期间难以一网打尽。“之前网贷诈骗刚出现高发势头,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公共出行不便,跨省抓捕很难。眼下境内复工复产,境外疫情防控形势仍严峻,而这些诈骗团伙窝点大多在东南亚地区,只能继续等待时机。”一线办案民警说。

另一方面,疫情期间有急迫贷款需求的人增多,也给了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我经营的小杂货店急需资金周转,请帮帮忙吧!”……记者梳理发现,2月至今本报民情热线接到此类求助10余条。不少求助者都是个体户,希望获得贷款用于支付货款、房租等,但他们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仍难度较大。

有银行从业者坦言,“近期收到不少个体户提出的贷款申请,我们也着力增加定向支持个体工商户的低息贷款,只要评定过关都提供支持,但符合条件者仍然不多。因为个体户大多是现金交易,没有足够银行流水,很难通过审核。许多人名下无车无房,无法做抵押,而且没有交税或者买保险,信用也是一片空白。”

四川省金融科技学会会长、西南财经大学张晓玫教授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公认难题,其实相较于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不完善,个体工商户根本就没有报表,抵押物也更难达到金融机构要求,因而融资更为艰难。

省公安厅反诈中心民警告诉记者,近期,有一部分受害人在接到他们的反诈预警电话后,依然受骗。“有的受害人坦言,自己贷款是‘刚需’,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办案民警叹息。

D

“堵疏”的战术

建议加大对贷款类APP审核力度

也把个体户纳入供应链金融系统

尽管难度增加,但为守护好老百姓的钱包,我省公安依然加大力度打击网贷诈骗活动。

疫情期间,我省公安机关对网贷诈骗违法犯罪主动开展信息研判,省反诈中心先后向天津、山东、广东、湖南、河南等省(市、区)公安机关推送案件研判成果,请求协助抓捕、协同办案。

“防疫期间出境打击有难度,我们就立足国内打。不管是线路呼叫窝点,还是为诈骗团伙提供账户的个人,一律出击抓捕。”樊华林透露,疫情期间达州警方打掉了10多个网贷诈骗团伙。

多名通信互联网等领域从业人士认为,治理网络贷款诈骗,迫切需要多方协同作战,在技术、组织、效率等方面对犯罪分子实现反制。比如工信部门要加强对短信服务商和呼叫中心企业监管力度,目前“1069”短信通道和“95号段”号码已成诈骗重灾区,有必要开展专项整治。又如,各大品牌手机应用市场应加强对贷款类APP审核力度,“有的手机应用市场只需提交APP基本信息,看看有无BUG就上线了,容易让不法分子钻空子。”

既要堵,也要疏。据了解,省民营办已联合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税务局、人行成都分行等5个部门推出个体工商户“金融甘露”行动,解决个体工商户因疫情影响急需周转资金与无信用等级、抵押物缺乏导致无法获得贷款的两难问题。由省税务局根据纳税情况提供纳税诚信个体工商户信息,再由金融监管部门分送给试点商业银行,银行根据个体工商户的纳税信息来发放贷款。试点一个月,5家试点银行共对207户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230笔、1.19亿元。如有贷款需求,个体工商户可首先向银行网点或拨打银行官方客服电话进行咨询。

“这是非常好的尝试,我们还需要更多探索,进一步拓宽普惠金融的覆盖范围。”张晓玫建议,供应链金融也是解决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的一个有效方案。有关部门应加快建设供应链金融系统,除了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也需要纳入其中,让位于产业链最下游的个体工商户交易信息能够直接、准确地传到金融机构,从而帮助金融机构通过交易信息评估风险,解决个体工商户财务信息不完善和抵质押物不达标的问题。

□记者 伍力

(责编:袁菡苓、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