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汗水书写高质量精准扶贫

【查看原图】
——中铁八局精准扶贫金口河区和平彝族乡蒲梯村侧记
党员义务劳动清理沟渠
党员义务劳动清理沟渠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2020年05月09日09:22

人民网成都5月9日电 扶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中铁八局积极响应号召,认真履行央企社会责任,于2016年1月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先后下派两名“第一书记”到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和平彝族乡蒲梯村,立足于“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积极开展各项帮扶工作,大力发挥行业优势,合理利用自身资源,在民生改善、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党建帮扶等方面给予支持,取得了明显成效。

发挥优势,补基础“短板”

乡村要脱贫,基础是关键。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发展之路难以“平坦”。

“我们发挥国有企业资金、资源、信息等优势,通过合作、引进等,带动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铁八局驻村第一书记杨文杰说,为了改善帮扶村的基础设施,中铁八局在充分听取区、乡、村三级党政意见,深入开展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蒲梯村开始实施基础设施建设。

蒲梯村原先的用水工程,条件简陋、设施较差,给村民用水带来诸多不便。2016年,中铁八局投入5.5万元资金修建了1座容量30立方米的蓄水池用于解决蒲梯村10组生活用水问题;投入11.3万元修建2座容量50立方米的蓄水池用于解决蒲梯村1组和11组的生产用水问题,从而带动这两个组的蔬菜基地建设,改变全村无集体经济的窘况。2018年,投入资金101.19万元帮扶蒲梯村修建金台子防洪沟治理工程。该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全村防洪、泄洪问题以及村委所在地、国道245线、金台子附近35户农户150余人的安全问题,同时大大提升了蒲梯村的整体形象。

“以前村里用水困难,想要用上干净的水,我们要走十几里的路去挑水用,非常不方便,中铁八局为我们修建蓄水池和安装饮水管道后,干净的饮用水直接可以接到家里。”村民赵珍娥高兴地说。

国有企业日常与项目工作接触较多,积累了许多项目建设的经验,这也成为中铁八局助力精准扶贫的一大“法宝”。

因地制宜,拓产业“道路”

乡村要脱贫,产业是动力。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产业运作是强项,但是,如何让自己的强项也能转化为帮扶乡村的强项?

中铁八局以市场为导向,将帮扶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与帮扶村的资源、劳动力、市场等优势结合起来,加强了产业方面帮扶。

中铁八局立足蒲梯村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地帮助其发展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培育农村龙头企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中铁八局扶贫领导小组多次与村两委共同研究谋划,结合金口河区经济发展战略布局,搭建了一个“立体多样化产业结构”,即:“高、中、低山”产业布局,“远、中、近期”收益互补的多样化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发展肉牛养殖和高山藤椒、乌天麻种植三大产业。

“我们村土地贫瘠,以前种粮食收成不好,大家过的是勒紧裤腰带的日子,中铁八局为我们找到了新的产业发展道路,我家在八局的扶持下开始了肉牛养殖,收入大大增加,手头宽裕了,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我们村正准备建立合作社,带领全村一起脱贫致富。”村民王联洲激动地说道。

“乡村脱贫致富不易,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多方助力。中铁八局的参与,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难题。”蒲梯村支部书记樊君才说。

深化共建,结帮扶“对子”

国有企业在管理上,有着许多先进经验和模式。如何让这些经验和模式转化为帮扶优势?

“我们注重从培育主体意识、培养人才、提升管理、创新机制等四个方面细化扶贫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位。”杨文杰说。

几年来,中铁八局不仅通过村企党支部共建,结合“立制度”“传经验”“讲典型”等方式,帮助共建村规范组织架构,提升管理能力,还结合自身经营实际,引导贫困村建立劳务输出机构,让技能人才进入企业工作。

自扶贫以来,中铁八局机关党委也继续对蒲梯村党支部进行党建结对,指导蒲梯村开展各项党建活动,适时组织蒲梯村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推动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

“我们希望通过支部共建的方式,帮助蒲梯村村两委提升管理能力,夯实发展基础。”杨文杰说道。

“围绕支部共建,我们一起开展许多活动,既丰富了双方的组织生活,也为村子注入了许多活力。”樊君才高兴地说道。

中铁八局还从培育人才上入手,开展多种形式培训,通过授课、培训办班、参观学习等方式,提升贫困户生产技能。同时,组织挂钩贫困乡镇、村干部到集团进行短期跟班学习,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通过一系列的帮扶工作,对口帮扶的蒲梯村已逐渐形成“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良好氛围。蒲梯村于2018年10月高质量通过省定贫困村退出验收,2019年底被四川省评为“文化扶贫示范村”。(梁小琴 钟涛)

分享到:
(责编:罗昱、高红霞)

图片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