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归来,他奔赴小汤山抗疫一线

2020年04月27日08:55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援疆归来,他奔赴小汤山抗疫一线

今年初,北京胸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吴恩东结束为期一年的援疆任务,从和田回京。

疫情突至,吴恩东匆匆回到医院,还是没能赶上参加北京援鄂医疗队,这让他耿耿于怀。直到小汤山医院启用,各市属医院抽调医疗志愿者,吴恩东第一时间报名,终于了却心愿,奔赴抗疫一线。

吴恩东没想到,穿戴防护装备,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

医院配备的是欧美式护目镜,因亚洲人脸型差异,护目镜周边总是留下较大缝隙,大家不得不用宽胶带把边缘粘上,以保证防护效果。

“粘上胶带的一刹那,立刻就觉得喘不过气来。”吴恩东说,那是一种很可怕的窒息感,同时鼻中充满了刺鼻的塑料味道,简直无法呼吸。今年49岁的吴恩东患有高血压,长期服药。全副武装没几分钟,他就开始头疼、恶心,差一点儿晕倒。

这样的“遭罪”,一天要有六七个小时,吴恩东咬牙坚持着,他知道,在救治病患的责任面前,自己的这点儿不舒服,算不得什么。

病房里病人最多的时候有38人,每次查房大概要花三四个小时,吴恩东细致认真地检查每一个病人的情况,走出病房的时候,已是大汗淋漓。“新冠肺炎的特点就是病情变化比较迅速,有的患者刚开始情况还挺好的,但病情很快可能会急转直下,所以丝毫都不能大意。”吴恩东说。

病区里有一位20岁的小伙子,吴恩东一直很牵挂。小伙子足有260多斤,住院后一直持续高热,体温最高时达到39.8℃。一天,正赶上吴恩东值班,他发现小伙子还在发烧,当即带他再去做个CT。小伙子身体虚弱,根本走不了路,吴恩东找来一辆平车,和另外两名医护人员合力将小伙子扶上车,从5层病房到楼外的CT室,这一圈下来,身着厚重防护服的吴恩东累得气喘吁吁,嘴唇都因缺氧变成了深紫色。

CT结果显示,小伙子病情进展极为迅速,已经转为重症患者。吴恩东和同事当即联系医院,将小伙子转至救治经验更为丰富的地坛医院进一步救治。

小汤山医院隔离病区里,还有一家人聚集性发病的情况。有一家四口,夫妻俩带两个儿子去塞尔维亚旅游,回国后来到小汤山医院筛查。夫妻俩被确诊,隔离治疗,因为见不到孩子,也不知道孩子的检测结果,孩子的妈妈非常焦躁,不仅失眠、厌食,还经常在病房里跟丈夫争吵、哭闹,有时干脆在房间里一蹲,谁都不理……

原来,疫情期间孩子的妈妈强烈反对带孩子出国,但爸爸却执意要去。两人确诊后,她对丈夫很是埋怨。

每次吴恩东值班,他都要专门到病房里跟这位女患者聊聊天,有时候,女患者情绪激动哭闹不止,吴恩东就在一旁守护,耐心地劝慰着女患者,“事已至此,埋怨对方也没有任何意义。再说你先要配合治疗,养好身体,才能照顾两个孩子……”

几天后,两个孩子也相继确诊,吴恩东和同事特意把一家四口的病房安排在一起,并叮嘱孩子们多安慰妈妈。很快,女患者精神状态明显改善,也愿意主动跟人交流了。

“这一家四口中的父亲和7岁的小儿子,现在已经出院,母亲和10岁的大儿子还在治疗中,但病情都很稳定。”吴恩东说。

从3月19日到达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吴恩东已在抗疫一线坚守了一个多月,这期间他错过了儿子的8岁生日。“那天孩子跟我视频说,‘爸爸,你已经有两个生日都没陪我过了,我好想你……’”说起儿子,吴恩东眼圈红了,“算上援疆的一年,我确实离开家太久了。”后来,懂事的儿子每隔几天就会发给吴恩东一段自己朗读文章的音频,孩子说:“爸爸,你想我的时候就听一听。”

尽管内心深感愧对家人,但吴恩东却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作为一名医生,职业生涯中能够参与这样一场战斗,非常荣幸,值得一生铭记。”(北京日报记者 刘欢)

(责编:袁菡苓、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