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蜀道春运:“三幅画”里话巨变

2020年01月21日15:13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图为1月14日,一南一北两列货物列车在雁门镇上的青江大桥上相向驶过。熊华 摄
图为1月14日,一南一北两列货物列车在雁门镇上的青江大桥上相向驶过。熊华 摄

人民网成都1月21日电 春运期间,四川绵阳站人潮如流,脚步匆匆,处处洋溢着回家过年的喜悦。

在站前广场的文化墙绘旁,许多乘车时间充裕的旅客饶有兴趣地观看图画,其中三幅不同时期绵阳站的图画引起了大家的共鸣。64岁的李文远感慨地说:“三幅画不仅反映了绵阳车站的变化,更是折射出铁路春运发展的巨变。”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千百年来,一首蜀道难,望路肝肠断。1952年,筑路大军在 “其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授”的古蜀道上逢山开路,机遇搭桥,历经数年修建了沟通我国西北与西南的第一条铁路――宝成铁路。

绵阳位于古代成都出川的古金牛道,是古蜀道重要节点,是宝成铁路最早分段通车的地区之一。第一幅画绘制的是1955年开站时的站房。站房为平房,木门、木窗、木条候车座椅,面积389平方米,其中候车面积95.7平方米,售票房面积33.4平方米,行包房面积57.4平方米,日均发送旅客不足200人。“当时虽没有春运这一概念,但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当时,绵阳站大众心目中俨然是个大站,老百姓能坐一次火车,也是一件稀穻事了。”75岁的退休铁路职工刘世华回忆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铁路运能与运力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1980年,春运一词运营而生。退休的客运职工唐正蓉说,那时候一到春运,候车室内外人山人海,到处黑压压一片,绿皮火车不够用,都要用一种货车棚车来代替。老站房早已不能满足旅客出行的需要。1989年6月,绵阳站扩能工程破土动工。与此同时,宝成铁路通过实行计轴自动闭塞,有单线铁路进行扩能改造,绵阳站每天能增加客、货列车各1对,列车正点率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二幅画反映的是1990年7月1日投入使用的绵阳站站房。此时,绵阳客运站南迁,与货运、运转分开,站房分主楼和裙房,站房800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旅客1500人,成为四川具有地标性的铁路客运车站。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宝成铁路作为单线电气化铁路的技术水平的运输能力已“挤”到极限,能力不足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在西南铁路干线中,宝成铁路开行跨局直通列车最多,列车超员严重。因此,宝成铁路增建二线,是西南铁路北通路扩能主要方案之一。

1992年12月29日,四川境内修建宝成复线的大幕在新会龙场隧道工地拉开。1999年,12月30日,宝成复线全部开通,列车上、下行分线运行。“双翼”助推宝成线,即刻显示出巨大的运输效益,仅2000年,绵阳站旅客列车27对,货物列车达33对。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通过铁路出行的旅客出现“井喷式”增长,刚投入不久的新站房就有些捉襟见肘了。特别是一到春运,站房更是难以承载出行潮:候车厅人山人海,临时候车棚仍不够用,尤其是排票的“长蛇阵”年年准时来临……“春运高峰时每天发送七、八千人,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带着铺盖卷通宵排票,就是为了登上打工的列车。”当时的售票员邓小波回忆道:“票少人多车更挤,看到一个个失望的眼神,我们心里也非常难受啊!”

客运设施设备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出行需求,改变出行难的宭境,加快铁路建设,扩大运输能力和改善出行环境是关键。

第三幅画表现的绵阳站,是具有蜀汉文化特色的现代化车站。候车室分上下两层,候车座椅1700座,能同时容纳4400名旅客候车方,率先运用先进的综合控制系统指挥旅客运输组织工作,使旅客出行环境得到了巨大改善。

近年来,西南地区铁路建设突飞猛进。特别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出川路网得到极大完善,沿线群众出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014年12月7月1日,成绵乐客专作为西南首条城际客运专线开通运营,高铁与普速在这里交集,绵阳站进入“双速运输”。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通车,从绵阳站经兰渝线出行,比以前绕道陇海、宝成铁路节省了8小时左右。2017年12月6日,随着西成高铁开通,不仅使绵阳到西安由过去的10多个小时缩短到3个小时左右,更重要的是与全国高铁网联通,形成经西安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的快速通道。去年12月16日,成贵高铁开通,进一步缩短西南、西北地区与华东、华南地区时空距离,绵阳站每天有2趟到广州的高铁。

普速铁路扩能,高铁完善扩充,使运输能力得到极大释放,旅客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铁路出行越来越方便了。特别是春运,绵阳站普速和高速极大地满足旅客出行,临时候车棚、铁栅栏等 “老物件”告别春运,春运运输组织更加轻松,旅客出行更加从客。许多习惯了进站验票“大嗓门”,组织上车“大家推”,旅客购票“众人争”的“老春运”感慨地说:“现在春运客流虽然比过去多得多,还没感觉到什么客流高峰,春运就过去了。”

感慨的背后,是铁路客运设施设备不断升级换代。“智能化、信息化、自助化服务设施设备不断投入使用,感觉决像‘科幻片’中的场景。”绵阳站总支书记肖雅心说:“手机一点就买票,人脸识别就进站,旅客想走就走、说走就走早己成了现实。”

“过去听说发达国家铁路几分钟可以上完几百人,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现在,1000多名旅客三、四分钟就能轻松上车。”老客运员刘军回忆说,过去春运,一趟车上三四百人要前拉后推,实在上不去,还人从车窗翻进去;超员严重时,连车门都关不上,经常造成列车晚点。“现在车站日均发送旅客2.5万人左右,高峰时段近5万人,运输组织井然有序。”

上世纪90年代初,绵阳站每天只有20多对列车,日均发送旅客一、两千人。现在每天不仅有80多对旅客列车,还灵活推出高峰图、周未图等运行图,动态满足旅客出行需求。1月20日,准备乘高铁前往西安过年的邓勇刚高兴地说:“现在车又多,速度也非常快,车上打个旽就到家了。”

“每天轻松发送这么多旅客,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绵阳站客运主任杨明自信满满地说:“今年春运40天,车站预计发送旅客92万人。从目前来看,旅客发送日均增长保持在25%左右,肯定会再创历史新高。”(宋豪新、熊华)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