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蝶变背后 泸州合江的振兴“密码”

2020年01月10日11:22  来源:泸州新闻网
 
原标题:乡村蝶变背后 合江的振兴“密码”

  岁末年初,泸州市合江县荔江镇、真龙镇的荔枝林里、柚子树下,到处都能看到果农们忙碌的身影。冬季剪枝、施肥、杀菌……这些管护手段是决定来年水果产量的决定性因素。

  2019年,合江县沿着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将现代农业园区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全面推动荔枝、真龙柚、金钗石斛、花椒等8个园区建设,并启动三江荔枝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真龙柚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工作。

  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夯实基础建设,极大方便群众出行;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合江大地上一幅美丽的振兴图景正在徐徐绘就,乡村振兴的探索也在这座千年古城蓬勃开展。

  真龙柚种植户张华益在修剪枝条

  一个柚子 农业园区越来越有“气质”

  寒冬季节,赤水河畔的真龙镇瓦房村,成片的真龙柚果园依旧绿意盎然。蜿蜒穿梭在村子里的公路两旁,到处堆放着一捆捆柚树枝。

  瓦房村七社,有着20多年真龙柚种植经验的专业户张华益正在果园里修剪枝条,他家栽种了近60亩真龙柚,2019年投产的就有40余亩,产量达到10多万斤,纯收入有20余万元。

  “真龙柚采摘完就要赶紧管理。老树上新长出的枝条特别消耗养分,必须及时修剪,同时还要抓紧时间施肥,不然会影响明年的产量。”张华益说,他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种植真龙柚,到2004年扩大种植面积,成片发展,成为当时村里的首批种植大户。

  成熟后采摘回家的真龙柚

  2009年,真龙柚成为瓦房村的主导产业。看着栽种面积不断扩大,当时张华益也有些担忧:“栽那么多,以后卖给哪个?”

  其实,早在发展真龙柚产业之初,合江县就未雨绸缪,多渠道推动销售。

  真龙镇副镇长古华良告诉记者,为了促进真龙柚的销售,合江县每年都筹办真龙柚丰收节,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同时拓展电子商务销售平台,除了镇电商服务点、村供销e家外,今年还以村集体公司名义开办微信公众号,在网上宣传销售真龙柚。

  据合江县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钟翰介绍,截至2019年,合江县真龙柚种植面积已达30.8万亩。今年已有约15万亩挂果,产量达到8000万公斤,实现产值逾8.5亿元。随着合江县真龙柚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发展重心从管护转入营销,同时将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建立真龙柚母本园,打造真龙柚农旅结合产业示范园,带动老基地改造提升,突出园区现代化生产主题。

  一颗荔枝 乡村“颜值”越来越高

  成片的荔枝园里,冬季管理场景随处可见;掩映在深山老林的竹篱茅舍“搬”到了公路沿线;原先的荒郊野岭蝶变成“绿油油”的农业特色产业园;泥泞的羊肠小道被宽阔的柏油马路取代……站在合江县荔江镇河口村荔枝产业园观景平台上,眼前是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乡村版“富春山居图”。

  1月8日,荔江镇河口村六社荔枝种植大户周远明的荔枝园里,正在进行石硫合剂喷洒“。冬季不加强管理,将影响到来年的收成。”周远明说,他家的荔枝全是高端品种——带绿,约17亩左右300多株,仅2019年收入就达16万元左右。

  因为种植荔枝价值更高,从2007年以来,周远明把自家大部分田土和残次林都陆续栽上荔枝。随着近几年来开始大面积投产,收入也芝麻开花——节节高。

  周远明说,前些年发展荔枝还有些担心面积扩大了、产量提高了不好卖,现在看来当初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这几年,合江县和荔江镇都在下大力气抓荔枝产业。规划种植基地,建好基础设施,除了在生产环节要带领种植大户外出考察学习、办荔枝种植培训班,每年还要举行荔枝节、采摘节,大力推广乡村旅游,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合江荔枝。

  “有了当地政府大力推广,如今的合江荔枝早已名声在外。”周远明说,他家的荔枝在当地销售并不多,大多是走向成都重庆,甚至远销北京上海。

  在合江县荔江镇,依托荔枝产业走上致富之路的村民并不只周远明一家。据荔江镇镇长万雪梅介绍,该镇作为合江荔枝主产区,种植面积已达20余万亩,占合江的三分之二。2019年,荔江镇的荔枝产量达5000余万斤,产值10亿元左右,全镇人均增收达1600元。

  一个猪场 养殖户越来越有“奔头”

  冬日暖阳,映照着合江大桥镇温氏养猪场总部基地。办公楼监控室里,工作人员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的温氏养猪合作家庭农场。

  2016年,浙江温氏集团与合江县签订60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配套建设种猪场、饲料厂、技术服务中心等设施。到2019年,公司采取“公司+家庭农场”的合作模式,发展温氏合作家庭农场202个单元,其中112个单元已实现投产。

  大桥镇长安村温氏合作家庭农场,负责人冯朝兰正在查看猪的长势。自2017年从外地返乡后,冯朝兰就决定不再外出。温氏集团的“公司+家庭农场”生猪养殖模式吸引了他的注意。签订合作协议后,冯朝兰建起了1000头生猪养殖规模的家庭农场。这个合作,让不懂养殖技术的他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除了个人与公司合作,合江县还有不少贫困村集体公司也通过“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建起养猪场,或出租场地给养殖户收取租金,或自主经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温氏集团则以“帮”“带”“传”的模式,参与经营管理。

  生猪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如何实现种养循环?是温氏集团探索的乡村振兴之路。合江县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杨仕伦介绍,在大力发展生猪养殖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仍是重点。温氏合作农场对所有养殖场都是按照标准化圈舍建设,配套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干湿分离等设施设备,统一标准配套相应的异位发酵床生产有机肥,将处理后的固态粪污作为有机肥加工原料,从而达到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生猪一体化新型养殖改变了传统生猪养殖模式,加快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以“小区养猪、大棚种菜、山上栽果、林下种药、水中养鱼”为主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路。

  截至目前,合江县温氏合作家庭农场生猪年出栏量达80万头,产值17亿元。已带动64个贫困村建设68个猪场,实现年收益2000余万元,带动44个社会养殖户年收益1400余万元。

  有了产业支撑,合江农村的创业途径多了,乡村环境也变美了。许多走出去的年轻人又回到村子,给广袤的农村带来更多活力。

  川江都市报记者 曾刚 摄影报道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