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3日09:30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近年来,成都崇州市坚持以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改革为牵引,创新实施党建引领乡村共富联合体发展模式,建立村级片区联合党委,以“三创新、三优化、三保障”强化乡村资源要素整合能力,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突出“三项创新”强引领。一是创新组织管理架构。采取“镇党委+村级片区联合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管理体系,推动镇党委班子成员兼任片区联合党委书记、副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兼任片区联合党委委员,压实片区党建工作责任。二是创新片区协调机制。健全片区联合党委会议、村务联席会议等基本制度,明确镇干部、村“两委”、网格长等参与片区管理、谋划发展方向、统筹资源要素等13项职能职责,推动资源共配、产业共建、项目共引、利益共享。“去年我们围绕‘竹经济’产业发展、城乡风貌整治、一老一小服务等,先后召开片区工作联席会等5次,明确发展治理事项8件,推动片区发展更加有力有序。”道明镇竹艺村片区联合党委书记廖啟帆表示。三是创新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机制。明确选拔、培训、激励等10项举措,为各片区市场化选聘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联系指导16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独资或控股企业运转经营,2024年村平均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
突出“三项优化”强产业。一是优化产业融合机制。探索“片区+网格”综合管治模式,加强片区联合党委对土地、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的统筹力度,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打造稳产高产“吨粮田”基地,做实白酒、竹编、枇杷茶等40余项“土特产”文章,做大乡村总部经济、文化旅游、直播电商、物管服务等业态。二是优化村企合作机制。以片区、村社、“两企三新”党组织为纽带,搭建“天府酒业联盟”“慢城农文旅联盟”等共营平台,孵化“天府酒村”“五星稻米”等特色产业IP。三是优化结对帮带机制。深化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推进党组织结对帮带行动,建立跨区结对、强村带弱村配对等共建模式,创建集体经济优势、问题、需求“三张清单”,着力解决资金、技术等重要资源不均衡问题,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57个。隆兴镇梁景村依托青崇结对联动,深化与青羊区草堂街道送仙桥社区结对共建,推动两地党建活动联办、队伍建设联育、农特产品联销、赛事经济共享,天府酒村共同富裕发展模式受到上级认可。
突出“三项保障”促发展。一是保障集体资源供给。深化党建引领扶持壮大集体经济“二十条”措施,整合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红利政策”,发动镇村组三级骨干组建专项工作队,引导农户有序流转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盘活集体闲置资源,形成经营性固定资产价值3.1亿元。二是保障资金有效利用。率先实施中省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3个,对上争取专项资金350万元、建成使用率100%。鼓励部分片区试点“1+N+1”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以单村优质集体资产折价入股,多村集体经济股份联合社出资,聘请三方专业运营团队管理,实践乡村“飞地经济”,推动人、钱、地要素使用效率最大化。白头镇依托五星村乡村总部经济“明星效应”,成立镇级强村公司,带动全镇16个村(社区)集体入股,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农特产品销售、物业服务等多元产业,2024年实现镇集体收入3961万元。三是保障利益合理分配。片区党委研究制定“保底分红+二次分红”利益分配机制,量化集体资产股份(份额)55万股,保底收益按照约定比例归属各经营主体,集体收益部分按照联社管理股、集体资产股、村民激励股“631、532”等分红比例进行二次分配,确保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群众。(崇组文)
相关专题 |
· 四川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