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梅
2024年07月07日09:51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近年来,攀枝花东区区委、区政府抢抓国家发改委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等重大历史机遇,聚焦满足居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旅体康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了市民家门口的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以全民健身之风、运动体育之“魅”,赋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绿色经济发展、共同富裕建设。
一、典型做法
攀枝花市东区是典型的山地资源型城市,受先生产后生活、先治坡后治窝的城市历史影响,公共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缺乏,为不断完善多层次、综合性民生保障体系,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依托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着眼东华山森林防火通道平急两用功能,将“家门口”的东华山提升改造作为“文旅+体育+公园”模式打造群众精神共富“新场景”的重要探索,向市民群众呈现了一座集健身、登高、旅拍、游玩的山地体育公园。
(一)做到三个坚持,精心做好顶层设计。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系统构建展现山地特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精明增长”战略,推动城市有机更新,聚焦聚力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城市空间拓展、筑牢城市生态本底,结合城区现状及周边环境,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在城市后山的东华山建设山地体育公园,以“攀枝花阳光之路”为总体定位,构建“一湾、一路、五核、多点”的总体结构,利用内部观光公交、步行绿道、电梯、悬空栈道,串联自然山水人文之路、承载康养胜地的阳光发展之路、引导人民美好健康生活之路。二是坚持全民参与,充分体现共建共治共享。坚持“党政+市民+专业机构”良性互动,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向社会公开征求市民之需,以需求为导向,以城市总体规划为背景,与登山爱好者、辖区群众一起“深读”东华山,以群众早前踏出的登山步道为基本线路,以靠近炳三区的山体为建设工程,委托优秀专业团队,对区域资源优势、文化特色等要素进行深入梳理、研判论证,将发展理念核心思想与专业支撑紧密融合,保证实施方案体现群众之需、政之所向、技之匠心,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综合素养。三是坚持培根铸魂,全面彰显城市文化特质。结合“家门口”公园贴近群众、更利于服务群众、教育引导群众的特点,按照“挖掘内涵、情景相融、打造精品、凸显亮点”的工作思路,构筑教育与地域结合的矩阵格局,切实将党建工作融入城镇建设体系,探索沿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渡口小道见山、寻水、问道、育林、瞰景、登顶、观塔,打造水源文化印记、成昆铁路造景、志愿者小道、钢铁历史回溯等特色主题“微景观”,用图文并茂的革命故事、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高质量发展的科普知识,在“方寸”之间,学习英雄先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倾听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让打造点位成为“教室”、文物史料成为“教材”,在红色教育中铸牢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
(二)推动三个融合,构建山地公园新格局。一是推动“公园+体育”融合。面对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公共体育设施人均占地面积不足1的现状,聚焦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升级改造东华山729.09平方公里,打造6.8公里复合绿道主道及“垭口小道、芳华小道、暮云小道、青杉小道、渡口小道”5条5.07公里全龄运动健身步道,以复合绿道、运动健身步道为纽带,将城区主干道、居民区、商圈、美食街区串联起来,让居民群众在游玩中运动健身,实现推门见绿、移步见景、抬脚健身,将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打造成为全民健身新载体。二是推动“公园+赛事活动”融合。着眼大众喜好,重点关注年轻人旅游的潮流动向,制定《关于东华山山体育公园开展常态化活动的方案》,采取“视频吸睛”+“活动引流”的方式,主办2023年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总决赛、2023年攀枝花市重阳登高健身暨第三届全民登山健身活动、2024年元宵节“金龙献瑞”无人机表演秀等大型活动,分时段开展“遇见东华山”青年短视频摄影大赛、婚拍旅拍周、汉服打卡周等特色主题活动20余场,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将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打造成为精神文明新广场。三是推动“公园+文旅”融合。构建“一路一品、一景一特色”格局,合理规划登山步道,布设防滑、观景、打卡、休憩、消费功能点,在复合绿道主道配建“伴山咖啡”“钢的亭”“城市之眼”等景观节点和休闲驿站10余处,及亲子为主题的“垭口小道”,恋爱交友为主题的“芳华小道”,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暮云小道”,石头文化和诗词文化相结合的“青杉小道”,三线文化为主题的“渡口小道”5条全龄运动健身步道,形成了集运动、休闲、观景于一体的特色游览线路,增设全国第二长斜行观光电梯,解决工业城市在极速扩张下公共环境危机及公众文旅需求问题,有效提升城区空间品质,让群众能观山望湖瞰城,全面感受攀枝花江山之雄、人文之韵、自然之美,促进城市景观面貌和市民文化生活“双提升”。以多元化、立体化、特色化产品体系为依托,打造文化+旅游、科普+旅游、咖啡+旅游、融合创新业态,培育新型消费项目,全面提升游客参与度和体验感。
(三)实施三大工程,提升公园整体品质。一是实施生态复绿工程。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着眼东华山森林防火通道平急两用功能,依山就势向设计要空间,以精细“手术”的方式设计施工,以提高山体稳定性为主,做好拓宽、降高、护坡、硬化,在保障防灭火主通道的通达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合理规划登山步道。在工程设计上坚持小切口巧布局,不搞大土方开挖,坚持“一草一木”精挑细选、“一砖一瓦”精雕细琢,对人工护坡、山体开挖裸露面喷浆植草、栽花种树,种植三角梅、黄婵等植物10余种3500平方米,设置喷淋装置9500余个,持续推动“绿水青山”建设。二是实施基建提升工程。按照人性化、现代化、完备化要求,完善公园服务功能,将公园分为健身运动区、城市景观区和休闲娱乐区,合理设咖啡馆、休闲座椅、标识系统、拉索护栏等便民服务设施,增设自动售卖机等便民服务设施,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的多元化休闲运动需求。定期修葺完善急弯、陡坡步道,合理增设路灯、防滑条、临崖路段护栏,创新开通东华山定制公交,设置景区观光巴士3辆,增设5部公交停靠点,完成5条登山步道监控系统建设,新增摄像头100余个,全面启动进山路口闸机人脸识别系统,安装人脸识别闸机6处,游客通过闸机实行实名登记,切实为群众营造安全、舒适、便捷的健身环境。三是实施信息赋能工程。依托数字化平台,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开通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微信公众号,通过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建立起公园与公众的“超级链接”,实时掌握园区客流量监测、游客画像分析、旅游数据基础分析等每日游园情况,提升公园智能化管理效能,实现一键“智慧游”。整合园区内部吃游娱产业链,搭建“游前、游中、游后”一站式服务体系,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平台各渠道全面支持实名制分时预约,支持多时段、库存限制,每日游客数限量。游客在线预约后生成预约码,通过闸机或员工手持设备验票入园,方便快捷。分时预约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的要求,预先对入场人员的数量进行合理调整,以信息化手段,打造东华山数字化智慧公园。
(四)探索三大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富园区。一是创新多方合作机制。坚持“市区联动、政企联动、政社联动”,积极发挥市级部门牵头指导、区级责任部门狠抓落实、执行企业专业建设、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力量,让目标网、任务网、责任网层层织密,实行每天一调度、两天一会商、一周一总结,跑出了东华山公园建设运营加速度。二是创新运营管护机制。采取“行政+属地+企业”模式,印发《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运维管理工作方案(送审稿)》,确定由属地文旅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进行管理,申请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心,保障公园安全、正常运行。建立东华山山地公园重要节点保障专班、日常运维防护工作专班协同配合机制,组建文旅部门、属地街道(社区)、专业保安、志愿服务队为专班成员,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日报制度,定时定期汇总当日公园各项工作情况。制定分级分类快速处置工作规程,做好文旅紧急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和处置工作,及时处理各类旅游投诉,多方保障公园的和谐稳定,切实提升游客满意度。三是创新共富增收机制。建立“部门+街道+企业”协作机制,通过人社、民政、教体等部门指导,属地街道积极参与,运营企业具体实施,各司其职,共同协作,在东华山公园阳光道沿线人气聚集区域,设置10个“东华微创园”——共富小“吧”(士)点位,为困难群众提供增收渠道,打造共富直通车。设置2个“流动图书馆”借阅点位,建立30分钟阅读圈,方便群众在山间休憩的同时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造“精神富裕”新场景。
二、主要成效
2023年9月,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开园以来,受到本地市民、外地游客的热捧,本地市民、外地游客争相登上城市“龙脊”,公园成为群众健身休闲的新宠、线上线下的网红、攀枝花的城市会客厅,累计接待近130万余人次,实现营收400余万元,仅龙年春节期间接待达14万人次,实现营收超72.5万元。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真正成为生态园、景观园、共富园、幸福园。
(一)践行“两山”理论成效明显。通过城市生态脆弱山体风貌整治提升,以微改造“绣花功夫”让城市后山展现出“小而精”“精而优”“优而特”魅力,推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预计修复总面积400余亩,其中新造林面积200余亩。种植红千层、紫花风铃木、澳洲火焰木、台湾相思、清香木、垂叶榕等绿植3万余株,并配套建设谷坊、木竹栅栏及灌溉系统等附属设施,有效恢复治理区生态植被,提升生物多样性水平,破除林业生产的关键制约因素,营造极具特色的乡土植物生态景观林,为打造观花、宜居、宜游的东华山体育公园打牢基础。
(二)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深入。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产融结合、市场运作”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夜间经济、赛事经济,把生态资源、运动资源、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发展优势。深入挖掘公园文化内涵,积极打造特色文创产品5种,推出系列研学旅行产品4个,举办各级各类活动赛事40余场。
(三)共同富裕建设取得成效。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是着眼于破解城市发展瓶颈难题、激活城市发展动能、增进人民群众生活福祉、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而建设打造的,是开放式绿地生态、运动体育公园,切实补齐全面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短板、拓展生活绿色空间、丰富市民游客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增加50名就业岗位需求,带动周边近2000余家商铺经济效益提升,为攀枝花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作出积极贡献。
三、改革经验
(一)以共富思维,造福于民。搞好基础设施,改善民生,抓实文旅体康度假融合,发展产业,目的都是造福于民。东华山的建设积极回应群众的需求和呼声,把东华山公园和文旅策划、设施配套、功能完善、促进消费结合起来,把人流变成现金流,有重点的把城乡低收入群体带进来、融进去,让东华山公园变成市民的开心园、共富园。
(二)以品质供给,回应需求。东华山公园一经推出得到社会的积极回应和肯定,主要基于一方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视绿色生态发展,边建设边做生态恢复,确保环境品质,绘写“绿色共富”。另一方面,锁定游客市民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需求等新的发展形势,以项目为载体,以“文旅+”融合为抓手,以品质打造为突破口,量体裁衣打造高质量文体旅康产品。从策划到施工、呈现,匠心打造精品工程,用心建设群众满意的“城市公园”。
(三)以青年视角,打造场景。年轻人有活力、敢消费、有创意,东华山公园认真分析年轻人喜好和关注点,打造伴山咖啡、城市之眼、钢的亭、观光电梯、4条“文化主题”步道等网红点位。公园的似锦朝霞、梦幻云海、青杉迎客、橘子夕阳、暖手咖啡、丝竹音乐等情景,已成为年轻人的向往和追捧,他们携亲带友上山取景打卡,发朋友圈、小视频,不断扩散影响力,外地不少年轻人甚至专门到攀枝花打卡东华山。
(四)以合成作战,坚实保障。重“人防”管理,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行业监管、企业主体责任,确保东华山公园安全形势稳定。强“物防”保障,完善物资储备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防火安全氛围。提“技防”水平,全面启动进山路口闸机人脸识别系统,布置登山步道监控系统,全面保障公园安全和良好秩序。
(张坤梅 攀枝花市东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相关专题 |
· 四川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