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深挖地方特色文化 还原乡土本来风貌

自贡自流井区打造“多彩”乡村文旅目的地

2021年12月20日17:11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自贡自流井区坚持把乡村作为全区发展的宝贵资源,在推动文旅融合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立足本土文化,丰富乡村色彩,充盈向往理由,探索一条质朴而独特的文旅融合路径。该区2019年成功创建自贡市唯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区,成功承办2020年四川省乡村文化旅游节,仲权镇竹园村被评为2021年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被列入“2019四川十大特色旅游品牌”“四川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十大避暑旅游目的地。

焕活红色记忆

为乡村文旅赋予时代精神

紧随“红色”流行趋势,找准文旅融合新焦点,深度开发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把准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红色洗礼的核心方向,让红色成为乡村旅游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续写”红色传奇。自流井区深入挖掘土地中的红色因子,整理25名革命英烈事迹,建立系统文史档案和红色故事库,激发红色IP的持久生命力。宣传塑造更加立体的红色代表人物,设计以弘扬卢德铭精神为核心的主题报告会、书画摄影、红色歌曲和诗集创作、话剧编排系列宣传活动,形成《纪念卢德铭烈士牺牲90周年特集》《那就是你卢德铭》等文化成果;打造更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红色名片,组织编写的长篇纪实小说《卢德铭》被列入中宣部“中华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卢德铭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入编《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微纪录片在全国播映。

“刷新”红色景点。自流井区大力开发保护红色遗迹,成立卢德铭故居修复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卢德铭故居、卢德铭纪念馆、卢德铭雕塑修复和改扩建工作;编制卢德铭红色旅游区规划,投资5000余万元,启动整村基础设施、休闲农庄、有机农产品等配套建设,打造成规模、成体系、成典范的红色旅游经典。卢德铭故居建成揭牌后日均吸纳参观游客300余人,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近10万元,先后被评为天府十大红色文化地标、四川省首批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四川省党员教育培训省级示范基地和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点燃”红色经济。将红色文化转化为红色经济,自流井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卢德铭故居所在地竹园村为焦点,依托周边尖山农团风景区、G247国道、飞龙峡快速通道、花满盐都等配套旅游点,探索“产业+红色文化+新农村建设”红色旅游模式;建设高水平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设立“德铭讲堂”,按照“一个固定讲堂+N个流动讲堂”模式,面向领导干部、党员、群众开展红色培训教育,构建集党性教育、干部培训、研学旅游、新兴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年均培训人600批次13000余名,吸引游客近7万人次,变现红色文化500余万元。

浸润古色韵味

为乡村文旅沉淀旧日情怀

延续历史文脉,抓住乡村的根和魂,在旧日时光和传统民俗中找回现代人遗失的乡愁记忆,用文化的温度为乡村旅游增添“可带走的回忆”。

追溯农耕文化,打造“田园牧歌”。自流井区呼应国人根植于血脉的乡土情结和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开发总投资达60亿元、占地7200亩,以田园农耕、精品农业为主题的春风桃源小镇,还原独具本土特色的桃源生活。该项目以流转的方式向村民租赁农田,开发农旅文化产业,设计田园乡村文化体验区和农业样板展示区,精致包装乡村田园生活;举办系列农耕文化主题活动,通过讲解农耕文化、参观体验作物种植、蔬果采摘等形式,为旅客提供“春耕、夏播、秋收、冬藏”的农耕意趣,该项目曾被列入四川省年度重点项目。

深耕民俗文化,打造“乡愁盛宴”。自流井区建立乡村优秀文化保护传承机制,开展传统民俗、乡土建筑和农业生产劳作工艺普查,健全“四有”档案,在完整继承基础上深度开发;制定村志出版规划,历时一年时间收集编撰,发行39万字的自贡首部村级志书《竹元村志》,详实记载竹元村百余年来民风民俗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用文字回溯时光留住乡愁;延续“最自贡”的观灯习俗,建设中国彩灯小镇,打造仲权新春欢乐季,开发关联性创意民俗文化产品,举行“提灯逛花街”活动,融入“仲权社火”、麒麟灯、草编龙等传统民俗表演,吸引20余万游客前来观光,带动周边农产品增收近20%,仲权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仲权:华灯闪耀》在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播出。

涵养乡邻文化,打造“温情家园”。还原乡村“质朴之美”,健全以新乡贤引领、宗族管理、社群联动为核心乡村自治体系,自流井区根据各村庄的历史和现状特点,以“祖训+村规+民约”的形式提炼出不同村落文化,将“和为贵”“远亲不如近邻”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村民公约,对契合主题的民间故事、村落传说、先辈事迹进行“文化上墙”,让村民随时看得见、记得住,再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乡邻家园;倡导“好家风”“好风尚”“好习俗”,通过“道德讲堂”“农民夜校”等渠道弘扬中华美德,以评选“五好家庭”“身边好人”为载体大力推行乡风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塑造淳朴民风,以有温度有格调的温情家园为乡村增添更具深度的美丽。

美颜特色元素

为乡村文旅积蓄打卡理由

紧密契合乡村美丽资源,提炼生态本色,植入诗歌特色,管理乡村彩色,给诗和远方一个愉悦的向往理由。

提质自然之美。自流井区制定《南部生态片区生态保护规划》,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两河”流域治理,深入实施乡村绿化工程,完成金鱼河912亩节点水系绿化、“一江两河”绿色长廊9.3公里水系绿化,新增乡村造林、改造低产低效林3000亩,构建点、线、面一体推进的全域绿化体系;加大尖山AAAA级风景区景点植入,建设1000亩尖山农业主题公园,推进飞龙峡省级森林公园生态修复,再造狸狐洞水库沿岸风景,保育最美天然氧吧,结合水果采摘节、平湖垂钓等地域特色,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以更靓风貌吸引旅客聚集人气。其中,该区仲权镇荣膺“四川最美乡镇”;尖山风景区获评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传唱诗歌之美。应用新型传媒手段做好宣传和形象塑造,自流井区将“尖山——一个把生活过成诗的地方”的概念转变为大众认知,放大优势、做大特色,形成品牌效应,用乡村与诗创意结合吸引文人旅客,带动周边精品农业、农家乐等产业融合发展;将诗歌元素植入飞龙峡桃花生态旅游节、尖山桃花诗会等重要节会,在连续举办14届桃花诗会的积淀上,升级举办“中国自贡‘一带一路’诗歌之灯点亮世界国际诗歌周”,邀请50余名国内外著名诗人共赴盛会,通过文艺晚会、诗歌朗诵会、主题论坛、采风活动等方式激发灵感,创作诗歌86篇,汇编出版《词语的盐·光所构筑的另一个人类的殿堂》诗集;“国际诗歌周”活动宣传荣获首届“四川县级融媒体十佳优秀传播案例”。

丰富色彩之美。自流井区运用桃花彩绘“轻介入、微改善”完成尖山景观道路两旁1000余户农房风貌塑造,种植桃树3万余株点缀观光线路,保持本土风貌又别具特色,配合每年飞龙峡桃花生态旅游节、尖山桃花会、玫瑰李采摘节的举办,将桃李春风的乡村盛景展示给每年数十万名的游客。移植城市繁华灯光到静谧乡村,设计自然与现代灯光技术交相辉映的“山水光影秀”,实现夜间游览山水风光的新旅游业态;塑造彩色乡村,建设全长10公里的彩虹路,为山林田园增加绚丽色彩,组织大型“彩虹跑”活动,吸引川南周边地区500余名跑友参与,数千人观看助力,向古朴村庄注入新鲜活力。(郑碧玉)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