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比如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是创新前沿、是当前的新赛道。成都在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特别是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创新低空经济发展应用场景等方面,您认为需要优化完善哪些改革措施?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举措。成都拥有65所高等院校、47家中央在蓉科研机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4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3万家,全球创新指数(GII)排名第24位,如何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特别是全面提升在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您认为需要优化完善的政策举措有哪些?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近年来,成都科创资源不断聚集,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转化率特别是在地转化率亟待提升。您认为,在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快速、高效推动科技成果在地转化,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方面应完善或出台哪些政策措施?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成都深入实施“十大民生实事”和“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市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在完善民生领域支撑性项目的规划和投入制度机制方面,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成都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一系列稳就业政策,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不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全市稳就业工作成效明显。但随着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城乡就业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您认为,在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提升就业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方面,还应该完善或出台哪些政策措施?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缓解技能人才短缺、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举措,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全市各区(市)县都积极打造特色劳务品牌,围绕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力就业需求开展定制化培训,取得了很好成效。您认为,全市层面,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需要优化出台哪些政策、改革举措?

近年来,成都通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调整“四大结构”等,不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提质公园城市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推动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方面,您认为还需要优化完善哪些改革措施?

近年来,成都坚持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在推进绿色低碳改造,加快工业绿色转型,培育壮大绿色产业,特别是加快推动氢能、新型储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方面,您认为成都还需优化完善哪些改革措施?

绿色消费是各类消费主体在消费活动全过程贯彻绿色低碳理念的消费行为。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理念,积极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鼓励购买节能低碳产品,开展绿色贸易试点,在国内首创提出构建以“碳惠天府”为品牌、以“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为双路径的碳普惠机制,经过四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已开发106个项目、消纳超过47万吨碳减排量。您认为在完善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上还需要哪些改革措施?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成都大力推进“智慧蓉城”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在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特别是“智慧蓉城”建设方面,您认为还需要优化完善哪些改革措施?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近年来,成都坚持划准网格、建强组织、优化职能一体推进,全覆盖构建起社区总网格、一般网格、微网格和专属网格的“3+1”体系,主动适应超大城市精细治理、敏捷治理需要,2022年以来,全市利用“微网实格”力量报送预警性事件200余万件,有力确保了冬奥会、世乒赛、国庆长假等重大节会活动安全稳定。您认为成都需要完善哪些改革措施让“微网实格”更好赋能基层治理?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是广大网民的共同期待。近年来,全市网信部门针对网络生态顽瘴痼疾出重拳、亮利剑,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依法处置了一批违法违规网站和自媒体账号,网络生态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特别是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构建良好网络生态方面,您有哪些意见建议?

您对成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绘就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成都图景有什么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