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比如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是创新前沿、是当前的新赛道。成都在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特别是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创新低空经济发展应用场景等方面,您认为需要优化完善哪些改革措施?
1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举措。成都拥有65所高等院校、47家中央在蓉科研机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4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3万家,全球创新指数(GII)排名第24位,如何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特别是全面提升在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您认为需要优化完善的政策举措有哪些?
2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近年来,成都科创资源不断聚集,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转化率特别是在地转化率亟待提升。您认为,在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快速、高效推动科技成果在地转化,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方面应完善或出台哪些政策措施?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
3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统筹考虑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选准方向、精准发力。当前,成都工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闯关期、动能转换的关键期。面对新形势、新使命,就如何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完善优化政策措施?
4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能够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压舱石”“助推器”作用。当前,成都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重点产业链主体更多以代工组装、贴牌生产等方式嵌入全球供应链,关键零部件和技术依赖进口,同时外部风险冲击难以预测,产业链安全面临很大挑战。对于如何增强本地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
5
外资外贸连接着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经过多年发展,成都外贸进出口规模稳居中西部第一,近3年外商直接投资累计74.4亿美元,落户世界500强企业增至315家,初步具备了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基础。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新挑战,对于如何更好促进成都外资外贸稳中提质,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完善优化政策措施?
6
成都平原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确保耕地和粮食安全不仅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深刻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大局。近年来,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388.77万亩,粮食生产稳定在230万吨以上,培育市级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龙头企业246家,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对于如何更好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粮油产业园区培育、加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
7
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七个“聚焦”之一。您对成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特别是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推动文化娱乐旅游产业更好发展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
8
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七个“聚焦”之一。您对成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特别是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推动文化娱乐旅游产业更好发展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
9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成都大运会后,汤尤杯、世运会等重大赛事相继落地成都。对成都如何深入推进体育改革创新,完善全民健身体系,特别是以运动竞技带动城市发展方面,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10
今年3月,《成都市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成都正致力于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支付体系,让外籍友人来蓉消费支付更便利。在成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特别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等方面,您认为还可以进行哪些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
11
近年来,成都坚持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总牵引,坚决贯彻四川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积极探索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您认为,在成德眉资同城化和成都都市圈建设中,特别是推动一三圈层区域结对联动发展,如何才能有效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在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作、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还可以进行哪些机制体制创新和改革?
12
近年来,成都抢抓“双百行动”“科改行动”“天府综改行动”三项试点叠加机遇,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特别是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您认为成都需要完善或出台哪些改革举措?
13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都多措并举,常态化开展“蓉易见·民企会客厅”沟通交流等活动。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推动成都民营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提振市场预期、更好激发民间投资潜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您认为成都还应深化哪些方面的改革?
14
近年来,成都深入实施“十大民生实事”和“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市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在完善民生领域支撑性项目的规划和投入制度机制方面,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
15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成都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一系列稳就业政策,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不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全市稳就业工作成效明显。但随着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城乡就业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您认为,在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提升就业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方面,还应该完善或出台哪些政策措施?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
16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缓解技能人才短缺、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举措,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全市各区(市)县都积极打造特色劳务品牌,围绕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力就业需求开展定制化培训,取得了很好成效。您认为,全市层面,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需要优化出台哪些政策、改革举措?
17
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您认为在构建跨行政区域合作发展新机制,特别是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加快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郊区新城延伸,成都需要优化完善哪些政策举措?
18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是解决市民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关键举措。成都医疗资源丰富,拥有三甲医院61家,数量居全国第二,三甲医疗机构区(市)县覆盖率达到82.6%,涵盖了几乎所有专科医院类型,如何将这些优质的医疗资源用好,最终转化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您有什么意见建议?
19
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阶段,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近年来,成都始终把高品质生活作为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您觉得,在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中,特别是推动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传承中,如何才能更好做到既保留历史记忆和特色风貌,又能解决居民关切的实际问题?
20
近年来,成都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3个区(市)县建成6个区域教育联盟,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学校达759所。您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名校集团化”办学、大力发展数字教育等方面有什么意见建议?
21
加快推动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事关市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在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上,特别是在成都城市新区、郊区新城的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您认为需要优化完善或出台哪些管用的改革举措?
22
近年来,成都不断致力于完善文化体育设施配套建设。在加大基层文体设施“亲民化”改造方面,您认为通过怎样的方式完成的改造才能更好满足市民需求?希望看到哪些特色项目出现在居民身边?
23
停车难问题一直是困扰部分市民群众的民生难题。从改革的角度看,就如何进一步有效缓解成都中心城区特别是部分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您认为需要优化完善或出台哪些管用的改革举措?
24
“大城市带大农村”是成都的典型特征,这些年农民到城市就业居住、向城市集聚更加普遍。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重要内容之一。您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改革来更好保障进城农民在常住地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如何加快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
25
当前,“蓉漂”人口接近700万人,其中省外来源比例约占五分之一,其中以14-45岁的青年、青壮年为主。聚焦新市民、青年人住有所居问题,在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进一步优化完善住房梯度化保障体系方面,您认为需要优化完善的政策举措有哪些?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
26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您认为,成都在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特别是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方面,需要出台哪些管用的改革举措?
27
近年来,成都通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调整“四大结构”等,不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提质公园城市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推动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方面,您认为还需要优化完善哪些改革措施?
28
近年来,成都坚持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在推进绿色低碳改造,加快工业绿色转型,培育壮大绿色产业,特别是加快推动氢能、新型储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方面,您认为成都还需优化完善哪些改革措施?
29
绿色消费是各类消费主体在消费活动全过程贯彻绿色低碳理念的消费行为。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理念,积极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鼓励购买节能低碳产品,开展绿色贸易试点,在国内首创提出构建以“碳惠天府”为品牌、以“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为双路径的碳普惠机制,经过四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已开发106个项目、消纳超过47万吨碳减排量。您认为在完善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上还需要哪些改革措施?
30
林森康养、林盘休闲等产业,是成都加快建设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的重要内容。在构建森林康养、林盘休闲新场景,促进生态价值转化方面,您有什么好的改革措施建议?
31
近零碳园区是在“双碳”目标下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2022年启动承担省级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以来,成都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有序推进试点园区低碳发展,在清洁能源替代、场景打造、数字赋能等方面积极探索。在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标准、近零碳园区建设的长效保障机制等方面,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
32
今年4月,《成都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出炉,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低碳化、高效化、立体化多层次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到2025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72%以上。在号召市民积极响应绿色低碳出行方面,还需优化完善哪些改革措施?在推动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体系,特别是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运输工具,实施机动车辆电动化替代计划等方面,您认为成都需从哪些方面着力优化完善改革措施?
33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成都明确将加快推进美丽成都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在筑牢生态屏障提质公园城市,特别是正在实施的城市公园“增量提质”、街道社区“增花添彩”行动方面,您认为还需要优化完善哪些改革措施?
34
一直以来,油烟、噪音、光污染、扬尘等是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在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方面,您有什么好的改革措施建议?
35
蓝天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成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将奋力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0天、PM2.5浓度37微克每立方米的目标,坚决遏制出现重污染天。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方面,除已经实施的机动车限行、公共交通免费乘坐等措施外,您认为还需要优化完善哪些改革措施?
36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成都加快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绿道、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等生态工程,取得良好成效。在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方面,您认为还需优化完善哪些改革措施?
37
成都作为西部地区超大城市,生态本底良好、发展活力强劲,在公园城市建设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初步成果,具备进一步深化示范的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在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特别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方面,您认为还需优化完善哪些改革措施?
38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成都大力推进“智慧蓉城”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在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特别是“智慧蓉城”建设方面,您认为还需要优化完善哪些改革措施?
39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近年来,成都坚持划准网格、建强组织、优化职能一体推进,全覆盖构建起社区总网格、一般网格、微网格和专属网格的“3+1”体系,主动适应超大城市精细治理、敏捷治理需要,2022年以来,全市利用“微网实格”力量报送预警性事件200余万件,有力确保了冬奥会、世乒赛、国庆长假等重大节会活动安全稳定。您认为成都需要完善哪些改革措施让“微网实格”更好赋能基层治理?
40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是广大网民的共同期待。近年来,全市网信部门针对网络生态顽瘴痼疾出重拳、亮利剑,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依法处置了一批违法违规网站和自媒体账号,网络生态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特别是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构建良好网络生态方面,您有哪些意见建议?
41
公共法律服务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成都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面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核心、23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骨干、261个镇街法律服务工作站为支撑、3044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触角的实体服务网络,实现了市、县、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为了让更多群众享受便捷专业的法律服务,您认为在优化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哪些改革措施?
42
对成都老城区燃气和供水的老旧管网改造,以及电网设施升级方面,您认为还需要优化完善哪些改革措施?
43
目前成都全市的高层、超高层建筑超过3万栋,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亟待引起高度重视,您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改革来实现居民自治管理消防安全,特别是高楼消防安全?
44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持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在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面,您认为还需要优化完善哪些改革措施?
45
当前,成都正分层分类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在更好保障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方面,您认为成都还需要优化完善哪些改革措施?
46
在畅通成都公益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渠道方面,您认为还需要优化完善哪些改革措施?
47
志愿服务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要组成部分。目前,成都青年志愿者人数已超过150万名,广泛活跃在重大赛会活动保障、城乡基层治理、扶老助残、应急救援等各个领域,成为助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可靠力量。要更好打造一支常态常备、专业突出、运行高效的志愿服务队伍,特别是将志愿服务全面融入城市治理末梢,您认为还需要优化完善哪些改革措施?
48
在进一步推动成都物业服务提质和业委会规范运行方面,您认为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
49
特殊人群是社区在社会治理服务工作中,必须积极面对和重点关注的群体。为了让生活在成都的特殊群体更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您认为成都还需要优化完善哪些改革措施?
50
2023年,成都被纳入全国首批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积极推进城镇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您认为在推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方面还有哪些意见建议?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