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来,中国白酒行业开始狂飙突进,一骑绝尘,进入发展繁荣期。然而,资本市场没有永恒的神话。2012年,走过了黄金十年的白酒业,在禁酒令、塑化剂和囤货风波等的当头棒喝下,不可避免地走入低谷,进入产业“寒冬”。
第一棒!“三公消费”限令施压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落实方案,各地细则直指“三公消费”。白酒产业作为与政治、经济活动联系十分紧密,对政策十分敏感的产业,“限三公”相关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对整个产业的冲击。而白酒行业的梦魇才刚刚开始。
第二棒!白酒“塑化剂”风波
2012年,媒体曝光“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塑化剂……使男性生殖器变短小,严重可能致癌”,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随后,茅台汉酱、五粮液52度、洋河52度梦之蓝等白酒也被检测出塑化剂含量严重超标。中国酒业协会回应称:“白酒产品中基本都含有塑化剂成分。”受此影响,白酒股全线下跌,白酒股市值甚至一日便蒸发了约328亿。
第三棒!中央军委发布禁酒令
塑化剂风波未平,2012年年末,中央军委印发《中央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规定》要求在接待工作中不安排豪华宴请、不喝酒等。中央军委禁酒令本身作为限制三公消费的延生,发布之后立即对股市产生了影响,知名白酒品牌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等酒业股价遭遇重挫。
第四棒!白酒经销商囤货严重
2009年开始,白酒行业的高增长、高赢利成了疯狂的代名词,酒厂、投行纷纷投资扩建白酒产能,但前几年白酒业高增长、高盈利掩盖了白酒产能过剩,众多的白酒产量被转移到经销商手中,白酒产业库存严重。从去年春节过后,整个白酒市场消费便持续不景气,双节期间,白酒整体销量逊于往年,打破了高端白酒“逢节必涨”的神话。一边是酒企不断压货,一边是“旺季不旺”的惨淡销售形势,直接造成渠道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增大。
第五棒!白酒行业“非理性繁荣”破灭
经过几轮的寒流袭击之后,“步入盘整期”如今成为白酒业的普遍共识。有业内人士称,塑化剂、限制三公消费、“禁酒令”等,只不过是酒业调整的催化剂,连续十年的高速发展和产能盲目扩张,造成整个白酒业的“虚胖”,白酒业“早就气喘吁吁了”,今天的调整是必然的。中国白酒成为一种极其特殊的消费,尤其是高档白酒,工作、商务应酬消费占比达到60%以上,纯粹个人支出性消费不占主流。政府、企业“公款吃喝”,压根儿对十年间白酒行业大涨价不敏感,这助长了白酒业的“非理性繁荣”。
面对白酒寒冬,在中国白酒金三角发展研究院、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建设”论坛上,四川白酒六朵金花及部分二线白酒代表再次聚首,与业内的专家一道,共同寻求“过冬”良策,在品牌建设方面达成初步共识:在寒冬里大家要抱团取暖,共同维护白酒金三角这一优质产区品牌形象。
五粮液集团副总经理朱忠玉:“危机来了,能化危为机,方显英雄本色”
为了应对变化了的经济形势,五粮液审时度势,对营销体系及机构进行了改革,实现内涵式增长。营销体系变革后,五粮液将实行"营销中心(大区)+子公司"的组织模式,区域市场子公司是独立法人。这将能较好地解决营销团队考核、薪酬待遇低等问题,今后将实现留得住能力强的营销人才。五粮液内部机构也作出重大调整,多位高层分工出现较大变化。
泸州老窖董事长谢明:“只有行业或区域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企业才能分享行业利润。”
2013年泸州老窖将集中精力在特曲老酒、窖龄酒、老字号特曲等几款产品上,对于300元至600之间的腰部品牌,泸州老窖将大砍,被"砍"的品牌包括金奖特曲、紫砂大曲等。这些产品从定位、诉求点和价格上都有明显的区分,但是主打的都是中低端消费市场。2013年中低档产品是泸州老窖销售的重要增长点。泸州老窖总裁张良直言:“关于目前白酒消费群体主要是中老年人要进行消费者培养和教育的问题,我认为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的,年轻人最终一定会回归主流,爱喝红酒洋酒的年轻人最终会变成选择白酒的中年人。”
郎酒公司董事长蒋先玉:“白酒行业已进入冬天,2013年将是白酒看功夫的一年。”
郎酒一系列变革已悄然推进。从今年开始,郎酒运营了多年的"事业部+办事处"的"矩阵式营销组织结构"模式,已转化为了以5大事业部为主体的"准公司制运营模式",由追求利润、业绩转向追求"发展质量"。蒋先玉表示,郎酒正开始向高端迈进,目前已在全国开了近50家高端专卖店,下一步的目标是开100家店,这不是单纯追求利润,而是追求一个高度,树立品牌形象,这需要持之以恒。
水井坊公司副总经理许勇:“白酒作投资?白酒的终端应该在肚子里,喝了才是最好的投资。”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对中国白酒的未来,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必过度悲观。须知,中国数千年的酒文化已经深刻诠释了国人对酒的热爱。白酒业不可能因为一时的低潮而从此一蹶不振,并走向消亡。相反,经过低谷期的大浪淘沙,集文化属性、消费属性、投资属性于一身的白酒一定能续写新的华彩乐章。
“中国传统文化走多远,中国白酒就走多远”
泸州老窖集团董事长谢明的口头禅:“中国传统文化走多远,中国白酒就走多远”,在白酒界引起共鸣。酒是文化的载体,传承历史与文化。不一样的酒,能折射出不一样的文化韵味。酒对一个民族风俗和习惯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不管在哪里,不管是什么人,选择一款酒,是人这种高级生命体特有的将酒附着于“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最终决定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就是对某种文化的认同。【阅读全文】
在拥有国内最大白酒产业集群、最大品牌群、最大产能群的四川,白酒不光是产业支撑,更是文化交融。依托白酒金三角的建设,让曾经的高端白酒回归普通百姓家,下个十年,没有“泡沫”的川酒,或更能醇香甘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