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緣何“兆豐年”(文化中國行·二十四節氣二十四問)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十個節氣、冬季的第二個節氣,2025年小雪始於11月22日。
雪,常常作為冬季的代表性意象,被賦予純潔、浪漫的內涵,古人還形象地將雪花稱作“六出飛花”。
小雪時節,氣候寒冷,降水量漸增。這個時候,可以期待雪的到來。
小雪時節,北風會邀請雪花共舞,用銀裝素裹為冬天“美顏”。雪花飄落之際,一句“瑞雪兆豐年”,既表達了欣喜之情,也道出了對好年景的期待。
常常被作為吉語的“瑞雪兆豐年”,實為農諺,源自先人對自然規律的精准總結,蘊含著農耕文明對天地節律的質朴認知與敬畏。
以“瑞”字為雪冠名,帶有吉祥之意。但作為一個概念,“瑞雪”有一定的時令限定和量級門檻,並非每一場雪都適用這一稱謂。
瑞雪,是適時的雪。“適時”,這一標准提示了降雪的時間范圍,即初啟於小雪節氣,止於立春之時。“天地積陰,溫則為雨,寒則為雪”,小雪時節,多地氣溫降至0攝氏度以下,冷空氣活動頻繁,具備了降雪形成的氣候條件。此時,北方的冬小麥、南方的一些作物,或進入越冬期,或處於緩慢生長期。這個時節,土壤尚未完全封凍,初雪輕輕覆蓋大地,既不致凍害,又能潤澤表土。
瑞雪,是適量的雪。“適量”,就是指“蓋得住”“融得透”。如果積雪過厚可能損傷作物,甚至釀成雪災﹔雪量太小則難以起到保溫補水的作用。小雪之雪,一般不會凍傷幼苗,還能為來年的成長蓄力。
“瑞雪”具有“兆豐年”的效應不是主觀臆斷。現代氣象學與農業科學已經找到了冬雪與豐年之間存在的一些關聯——
瑞雪可以保溫防凍。如絮如絨的冬雪就像給冬眠的麥苗蓋上了鬆軟的棉被,阻擋著寒風凜冽,保持著土壤溫度,避免麥苗等越冬作物因低溫凍傷根系。
瑞雪送來滋養。雪花在形成過程中會吸附空氣中的氮化物,積雪融化時,氮化物滲入土壤,給田地補充了天然肥料。
瑞雪能夠除虫護衛。“大雪滅虫,小雪防病”,雪融時的驟然降溫可以凍死土壤表層蟄伏的害虫卵和病菌孢子,為作物減少了病虫害的侵擾。
瑞雪還可以增墒儲水,緩解春旱。待到春來回暖,積雪融化,為返青作物提供第一波水源。而且雪水的入滲速率比雨水慢,流失少,維持墒情時間更長。
此外,小雪節氣前后降雪,符合寒暖有時、四季有序的自然節律。若雪量適宜,往往預示著冬季氣候穩定,降水分布均勻,有利於來年的春耕播種。
“瑞雪兆豐年”,體現在冬雪的特性與農作物生長需求的契合中。這是大自然的饋贈,是生態平衡的理想狀態,也是古人順應天時的智慧。當又一個小雪節氣來臨時,若能得遇一場瑞雪,不妨靜立雪中,看輕盈的雪花覆蓋田野,去呵護豐收的希望,去履行它與土地的古老契約。那一刻,我們也許會有這樣一份感悟:期待中的五谷豐登,何嘗不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節氣流轉中所達成的長久默契。
《人民日報》(2025年11月10日 第 1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