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基層聯播

文化名家共赴巴中平昌 解碼大巴山文旅融合新圖景

2025年10月31日10:26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10月29日,巴中市平昌縣駟馬鎮天生村社區綜合體會議室,以“父親原鄉 愛有回響”為主題的文化名家座談會舉行。來自全國的文化學者、文旅專家、政府官員齊聚一堂,圍繞平昌“父親原鄉”文化品牌打造、大巴山區域文旅融合、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等議題展開深度對話,為平昌乃至大巴山片區的文旅發展奉獻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思想盛宴”。

座談會上,阿來、蕭放、侯中文、高舜禮、苗勇等文化名家積極獻言獻策、集智發力,以巴人父親文化為內核,從品牌塑造、IP創新、沉浸式開發等維度,勾勒出“父親原鄉”從文化地標到精神坐標的進階路徑。

諸位名家、大咖以羅中立的油畫《父親》為精神錨點,深挖大巴山“父性文化”的根源。“羅中立院長的《父親》,就是大巴山父性文化的一篇視覺史詩。”大伙兒紛紛表示,這幅作品所刻畫的滄桑面容、皸裂的雙手,不僅是一個農民的肖像,更是大巴山父輩“犧牲、傳承、父愛如山”精神的具象化表達。

文化名家座談會。平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溯源父親文化

蕭放在大巴山深處錨定精神坐標

座談會伊始,與會者便被平昌“父親原鄉”的文化底蘊所吸引。北京師范大學人類學民俗學系主任、教授蕭放,從民俗學與文化傳承的角度,深度剖析父親文化的歷史根基與現代價值。

“打造‘父親原鄉’,是對傳統父道文化的現代喚醒。”蕭放認為,平昌可依托這一文化內核,打造具有儀式感、傳播力的“父親文化節”——結合特定節期,通過固定的感恩儀式、鮮明的文化標志、系列化的節日物產,讓“父親精神”從平昌走向全國,成為彰顯中華孝道與責任擔當的公共文化符號。

激活區域文旅

阿來的“全域旅游”大巴山答卷

中國作協副主席、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以“旅游者”與“文化觀察者”的雙重身份,為大巴山片區的文旅發展開出“良方”。他將目光投向大巴山、米倉山與嘉陵江交織的地域版圖,提出“以地域特色文化為魂,以全域產業發展為骨”的發展路徑。

“大巴山的地理環境、物產資源是天然的文旅富礦。”阿來強調,文旅開發要跳出“單點景點”的思維局限,以“全域旅游”理念串聯起地理風貌、民俗風情與產業經濟。他建議,平昌可圍繞“父親原鄉”IP,打造季節性、差異化的文旅形態和體驗式文旅產品。

對於品牌塑造,阿來尤為看重“地域標識”的穿透力。他建議把巴山的農耕文化、紅色記憶、地理標志轉化為文旅品牌的“基因片段”。可結合“父親精神”開發文創IP、挖掘“米倉古道”的歷史底蘊打造沉浸式的古道探秘體驗項目,讓游客在“行萬裡路”中讀懂大巴山的文化脈絡。

擦亮巴中名片

侯中文的“五養”文旅與精神坐標

巴中市政協主席侯中文細數巴中人文地理的“千年家底”:從米倉道的商賈駝鈴,到盛唐時期的人文風華﹔從巴文化、漢唐文化的厚重積澱,到紅色文化、蜀文化的交相輝映﹔從古代天文學家張思訓,到現代航天總工程師吳偉仁、平民教育家晏陽初,再到八位院士與眾多開國將軍的“人才矩陣”……這些都成為巴中文旅發展的“精神原漿”。

“巴中不僅有風景,更有‘五養’的生活哲學。”侯中文提出“養心、養生、養智、養德、養眼”的文旅價值體系,主張平昌在“父親原鄉”項目中融入巴中全域的“生態優勢”與“文化基因”。他以巴中厚重的歷史淵源、文化底蘊,豐富的人文環境、文旅資源為切入點,強調要以平昌“”父親原鄉”韻味獨特的無限魅力與“詩意山水,紅色巴中”的品牌深度綁定,穩步打造“富硒產品+康養勝地+文化熱土”的復合型旅游“網紅打卡地”。

深化區域協作

高舜禮的“五維聯動”發展觀

中國旅游報社原總編輯、社長高舜禮,從區域旅游協作的宏觀視角,為平昌“父親原鄉”的突圍提供戰略思路。他提出“共同支撐區域形象、相互借力協作發展、以差異化共享市場、互補產業要素短板、優者為師互學互促”的“五維聯動”模式。

“大巴山片區的文旅發展,不能‘單打獨斗’。”高舜禮建議以平昌為支點與周邊區縣聯動,打造“米倉古道文化帶”“嘉陵江生態旅游帶”等跨區域產品,通過“資源互補”避免同質化競爭。可聚焦“父親文化”與鄉村旅游,相鄰區縣則側重“紅色旅游”“自然奇觀”,最終形成“一程多站、一站一景”的全域旅游格局。

文化尋根底蘊

苗勇的“文明高度”孕養品牌新形象

四川省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苗勇表示, “做品牌,要做有‘文明高度’的符號。”他建議平昌縣可圍繞“父親符號”打造三類文旅地標:文化地標+產業地標+精神地標。苗勇強調,“父親原鄉”的IP創新,要跳出“單一形象”的桎梏,構建“IP矩陣+產業生態”的發展新模式。

苗勇的發言為“父親原鄉”的發展提供了“文化深度+產業廣度”的雙維視角。從羅中立《父親》的文化尋根溯源,到“父親符號”的地標(坐標)塑造﹔從IP矩陣的創新破圈,到沉浸式體驗的情感共振,每一步都錨定著“文明高度”“文化深度”“市場溫度”的契合與平衡。

當“父親原鄉”的文化基因與平昌的文旅資源深度融合,它不僅是一個品牌、一個項目,更將成為大巴山片區文旅融合的“新引擎”——“詩意山水,紅色巴中”,平昌以父親文化為紐帶,串聯起鄉村振興、文化傳承、產業升級的多元價值,在巴中“紅色+綠色”的山水間,書寫文旅如歌的動人篇章。(唐波、張立祥)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