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劍閣:小鎮也要有擔當,小鎮也能有作為

2025年10月30日13:17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土雞蹄響致富曲,糧油夯實振興基,油茶拓寬增收路。近年來,四川省劍閣縣演聖鎮立足“小鎮也要有擔當,小鎮也能有作為”的發展信念,堅持因地制宜、精准發力,扎實推進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通過農旅融合、產業鏈延伸和品牌打造,不斷強化“綠色”“有機”兩張名片,重點發展土雞養殖、優質糧油和特色油茶三大主導產業,有效串聯起一條富民增收的“金鏈子”,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產業活力。

土雞養殖:林下散養托起“金袋子”

“我們選用紅羽、大冠、青腳、腿型修長的純正劍門關土雞,堅持原糧喂養、林下散養。”演聖鎮天馬村綠麟家庭農場的涂小紅介紹,養殖過程中還輔以魚腥草、金銀花、蒲公英等中草藥熬水配料,有效增強土雞免疫力。

喂養土雞。劍閣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喂養土雞。劍閣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以綠麟家庭農場為示范,演聖鎮積極帶動周邊農戶發展林下養雞,成功打造劍門關土雞“豐園小紅雞”養殖示范基地。借助線上線下多渠道宣傳,該品牌土雞和綠殼土雞蛋遠銷成都、綿陽、廣東等地,知名度和市場認可度不斷提升。2025年,基地可實現年出欄土雞10萬羽、產綠殼蛋40萬枚,年銷售額突破2300萬元。

“跟著大戶干,技術有指導、銷路有保障,收入更穩定。”天馬村村民李大哥感慨道。近年來,演聖鎮創新推行“示范引領戶+養殖大戶+分散小戶”發展模式,依托家庭農場和18家養殖大戶,實行“統一供苗、統一防疫、統一技術、統一銷售”的“四統一”機制,帶動200多戶農戶共同發展土雞養殖,戶均年純利潤超過2萬元。“豐園小紅雞”真正成為群眾增收的“金袋子”。

優質糧油:良田沃土孕育“金珠子”

“淺丘平地少,山上水難找”,曾是演聖鎮農田的真實寫照,也成為群眾心頭之困。為改變這一現狀,該鎮累計投入3050萬元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推動“小田”變“大田”,有效提升土地綜合生產能力。

烘干倉儲中心。劍閣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烘干倉儲中心。劍閣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我們始終把糧油種植作為產業發展的‘基本盤’,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強化項目招引,推動優質糧油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演聖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楊剛表示。2023年,該鎮建成日處理80噸的烘干倉儲中心,有效解決糧食產后處理難題﹔同時引進四川稻滿香農業有限公司等企業,規模流轉土地3000余畝,建成優質糧油示范片。2025年,示范片大春作物喜獲豐收,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產量穩步提升,實現總產值334萬元,業主信心倍增,群眾共享發展紅利。

“家裡8畝多地流轉給稻滿香,一年流轉費2800多元,平時在基地務工還能再掙8000多元,一年下來淨掙1萬多元。”亭壩村二組村民冉莉高興地說。

特色油茶:荒山披綠走出“金路子”

“目前已建成600畝油茶產業園,二期1000余畝擴建工程正加快推進,力爭2026年上半年建成2000畝產業園。”談及油茶產業發展,演聖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田興標信心滿滿。

演聖鎮積極突破傳統種養模式,充分利用林地資源,探索“農民增收、集體增資、產業增效”的新路徑,以產業鏈式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如果說土雞是“富民果”,糧油是“壓艙石”,那麼油茶就是該鎮在荒山中開辟的“綠色新賽道”。

油茶產業園。劍閣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油茶產業園。劍閣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針對油茶生長周期長、見效慢的特點,我們創新推行‘油茶+中藥材’套種模式,在緩坡和平整林地間作丹參、板藍根、芍藥等藥材,既提升土地利用率,又降低管護成本。”業主趙金才表示,“套種模式讓產業園效益倍增,預計藥材一項可增收近5萬元。”

“農閑時在油茶園務工,今年已經掙了6000多元,顧家、增收兩不誤,這樣的好事上哪找!”金剛村張阿姨喜笑顏開。2025年,演聖鎮累計流轉林地1800余畝,支付流轉費54萬余元﹔提供臨時崗位7000余個,發放務工收入70萬余元﹔村集體經濟增收2.2萬元,昔日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

秋風送爽,如今的演聖鎮,雞鳴陣陣、田疇疊翠、油茶苗壯,三大產業交相輝映。“劍南綠色小糧倉,生態畜禽示范鎮”的美好願景,正在這片希望的土地上逐步成為現實。(陳斌、陳珊)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