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吸引高校提前“搶位” 自貢這個中試基地沖刺年底竣工

2025年10月28日07:27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這個中試基地沖刺年底竣工

川南渝西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B區)建設項目一期

項目概況

總投資1.8億元

佔地2.5萬平方米

位於自貢高新區兩岸科創片區

建設科研試驗用房及輔助辦公用房

綜合樓及其配套設施等

今年計劃投資1.5億元

項目進展

今年3月正式開工

目前已完成總進度的70%

計劃11月實現所有主體封頂並於年底竣工

10月21日,自貢高新區兩岸科創片區,川南渝西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B區)建設項目一期現場,機械轟鳴聲、工具捶打聲、鋼條焊接聲,聲聲交織﹔吊車伸展鋼鐵巨臂,將重達2.5噸的檁條、鋼柱等材料緩緩吊往5號樓。

中試基地是破解科研成果與市場不吻合、中試環節缺場地難題的關鍵平台。它如同“孵化器”,通過在大規模量產前開展小批量試生產、科技成果中試熟化,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成功率。

“11月所有主體封頂,年底竣工,必須沖刺!”項目建設方——自貢市高新城市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浩帆給出兩個關鍵節點。他表示,待5號、6號樓建設完成后,項目主要大樓將全部完成主體施工,離整體竣工又近了一步。

帶“小本子”督工,交叉施工趕工期

走進項目建設現場,“加壓奮進”“提速攻堅”等標語格外醒目。門口,滿載鋼材的運輸車排著隊有序進場。往裡走,可見4棟標准化廠房已封頂,工人正進行外牆刮膩子、抹灰作業。

1號樓內牆保溫完成75%、2號樓內外牆抹灰完成90%、6號樓鋼結構安裝完成58%、5號樓鋼結構安裝完成52%……項目經理劉健給記者展示了一連串進度數據。他坦言,受今夏持續高溫影響,施工進度滯后一個多月。“我們正開足馬力趕進度,目前已基本追上原定計劃。”

進度是如何趕起來的?把工程量分解到每一天,建立動態日報、挂圖施工,是劉健的常規操作。“當天的工作量必須當天完成。”他攤開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面詳細記錄著每個工程的進度。每天下班前,劉健會把當天完工量逐一匯總,並提前安排好第二天的任務。

第二個辦法是優化作業程序。“我們採取交叉施工的方式,鋼結構主體抓緊焊接,同步進行室內防水、砌牆等工作。這樣不僅是為了趕工期,也是為了應對天氣挑戰。”業主方項目負責人陳亮告訴記者,秋冬季節環保壓力較大,所有工作都要靠前安排。

在4號樓前,陳亮指著建筑介紹,這棟樓層高達10米,跨度達12米,材料轉運面較大,施工難度不小。“為了提升施工效率,我們決定採用高支模施工工藝,並同步增加施工作業人員和起重機械設備。”

“后續還會再上人、上機器!”劉健說,目前現場施工人數已增至150人,接下來會再補充,預計總人數超過200人。同時,根據施工內容,增加起重機、登高車、裝載機等機械設備。

聚焦需求建項目,吸引高校來考察

“1號、2號樓是辦公大樓,剩余4棟樓是科研試驗用房。”王浩帆透露,在項目啟動初期,他們與自貢高新區發科局等相關部門一同實地調研了成都、內江等地的中試平台建設情況,並征求了現有合作科研院企的需求意見。“相比A區,B區新增了更多服務。”王浩帆說,科研試驗用房將提供儀器設備共享、檢驗檢測、評估認証、中試熟化等服務﹔辦公大樓主要承載青年共創社區、商務政策等服務功能。

已在A區“落戶”的科研院校和企業嗅到信號,提前行動起來。

四川輕化工大學是其中之一。11時,記者在建設現場見到該校中試平台運營專員郭凱敏。“剛在對接學校一個新的中試項目,如果談成的話,有意願在基地落地。”郭凱敏介紹,四川輕化工大學已有高鹽難降解廢水處理工藝及裝備開發、聚酰亞胺薄膜兩大項目在A區開展中試工作。“我們已到B區考察過,后續學校老師如有好的項目,會積極推薦到基地來。”

“被吸引前來的不止本地高校。”陳亮介紹,項目建設期間,已陸續接待重慶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高校的相關專家團隊,甚至還有部分潛在投資方前來考察。

“基地的定位是‘立足自貢、輻射川南、融入成渝’,圍繞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招引相關中試項目。”自貢高新區發科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A區已有1個省級中試研發平台、9個市級中試平台,累計實施硅碳包覆負極材料關鍵技術開發等中試項目15個。“現在儲備的項目已超過10個,隻等B區竣工投產。屆時,落戶自貢的科技成果產業化成功率有望從30%提升至80%。”(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行曉藝 龐琪 文/圖)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