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創“雁陣領航”行動 200名教師赴甘孜共享優質教育
10月20日,四川省新時代中小學學科領軍教師培養對象“雁陣領航”共享行動在甘孜州康定市正式啟動。本次活動由省教育廳指導、省教師發展中心主辦、甘孜州教體局承辦,以“踐行教育家精神,雁陣領航共享”為主題,組織200名省級學科領軍教師培養對象,採用“線上+線下”融合方式,開展為期2個月的全域教育共享實踐,為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教育強國戰略引領下,四川省直面城鄉、區域教育資源不均的現實挑戰,積極探索資源優化配置新路徑。2025年,四川創新實施“跨區域資源池”模式,以“教育家精神萬裡行”為紐帶,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民族地區、革命老區等流動。繼在廣安、涼山成功實踐后,此次“雁陣領航”共享行動聚焦甘孜州,進一步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教育薄弱地區下沉,夯實基層教育發展根基。這是四川破解區域教育失衡、守護教育公平的又一重要舉措。
啟動儀式上,甘孜州副州長何小平指出,該行動是優質教育資源下沉的“直通車”,更是破解甘孜教育發展瓶頸、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引擎”。省教師發展中心主任雷雲強調,活動以“頭雁領飛、群雁齊追、雛雁培優”為核心,是推動教育均衡的“長效工程”。未來將聚焦全省39個欠發達縣,讓教育公平的陽光照亮每個角落。共享教師代表黃朝宇表示:“選擇了教師,就是選擇了用生命影響生命﹔成為‘雁陣’的一員,就是選擇了用微光匯聚星河。我們將以教育家精神為燈塔,照亮高原教育的前路”。
啟動儀式結束后,系列專題培訓全面展開。本次培訓圍繞三大核心維度開展深度授課。教育家精神實踐:聚焦教育家精神的時代內涵與實踐路徑,深化教師職業理想與育人使命認知。教科研訓體系:系統解讀教科研訓模式,構建閉環式教師專業發展體系。AI技術應用:重點闡釋AI人機協同教學的核心邏輯與應用場景,通過專家理論闡釋與案例剖析相結合的方式,助力參訓教師完成教育理念更新與數字素養進階。培訓結束后,AI助教應用能力提升暨名師送教專項行動部署會隨即召開。會議緊扣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痛點與需求,結合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實際,細化“AI+教育”實施舉措,勾勒了以技術賦能推動民族地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踐藍圖。
據悉,本次行動在四個維度實現系統創新,打破傳統幫扶中“碎片化、短期化、單向化”的局限。資源整合創,以省級學科領軍教師培養對象為核心,通過“個人申報-平台審核-綜合評審”機制,遴選組建“雁陣領航”動態共享資源池,並隨培養進度持續擴容更新。匹配機制創新,實施“自主選報”模式,賦予地方發展機構按需選聘師資的自主權,實現優質資源與地方需求的高效精准對接,完成從“單點支援”到“系統領航”的升級。研修模式創,構建“診斷-指導-實踐-反思-提升”閉環培養體系,既為學科領軍教師培養對象提供輻射引領、返崗檢驗與專業升華的雙向成長平台,也通過“一縣一策”助力縣域教師實現從“方法習得”到“能力內生”的轉變。實施路徑創,依托“互聯網+教育”平台,打造“線下深耕+線上延伸”的雙線融合服務網絡。線下以“雁陣現場課”破解教學真問題,線上通過“雁陣雲課堂”構建“永不落幕”的教研共同體,形成全域覆蓋、長效伴隨的專業發展支持體系。
在創新模式支撐下,10月21日至25日,200名省級學科領軍教師培養對象組建12個專項團隊,分赴甘孜州12個欠發達縣開展精准共享,將“雁陣領航”的藍圖轉化為惠及師生的實踐成果。各團隊堅持“需求導向、本土適配”原則,立足縣域教育實際開展分層賦能:通過示范課展示,傳遞“以生為本”的教學范式﹔通過專題講座,解讀新課標理念與AI教學應用方法,為教師更新教育認知﹔通過教研共建,協助學校優化校本教研體系,打造適合本土的教學模式﹔通過課題指導,培育教師科研能力,助力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這一系列舉措推動優質教育資源本土化轉化與應用,確保共享活動覆蓋當地每一所學校、每一名師生,實現“精准滴灌”式教育賦能,讓民族地區的課堂煥發生機。
未來,四川將以“雁陣領航”為紐帶,打破區域與校際壁壘,推動優質資源跨區域流動、跨學校共享,持續完善“跨區域資源池”模式﹔深化與阿壩、涼山、達州等地的聯動,構建覆蓋全域的教育協同共享網絡﹔同時,推動甘孜試點經驗向全省轉化,促進資源從“共享”到“共生”,形成“全省一盤棋、協同促發展”的格局。(崔勇、彭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