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高校畢業生跨地區求職,覆蓋全國約200個城市,規模達2600余家——
“青年驛站”何以成為求職加油站(人民眼·青年群體就業)

引 子
頭一回來浙江杭州求職,河北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應屆畢業生王緒廣落腳青荷驛站,很快找到心儀的工作。
杭州青荷驛站,專為異地求職大學生打造的“青年驛站”,提供住宿餐飲、職業指導、招聘信息等一站式服務。目前,杭州市已運營青荷驛站90個、房源3900余套(間),累計服務求職創業青年20余萬人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作為重中之重”。今年4月,教育部、共青團中央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發揮“青年驛站”作用 為跨地區求職高校畢業生提供住宿優惠便利服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切實發揮“青年驛站”降成本、促就業、惠學生積極作用,助力高校畢業生盡快盡早就業。
以友好之城待有為青年。據共青團中央初步統計,“青年驛站”已覆蓋約200個城市,規模達2600余家。
“青年驛站”如何為夢想加油?日前,記者走進浙江杭州、山東濰坊、四川成都等地探訪。
服務異地求職
預約便捷,入住免費,為異鄉求職青年打造暖心“第一站”
因求職來到浙江杭州,王緒廣沒有想到,竟免費住上了配有獨立衛浴的公寓單間。
不久前,王緒廣收到杭州一家企業的面試通知,一度有些糾結:這份工作與專業對口,待遇也有競爭力,但路途遙遠,交通和住宿開銷不小。由於是差額面試,他對能否獲聘沒有十足把握,擔心這筆錢白花了。
猶豫之際,在社交媒體平台,王緒廣刷到一則杭州青荷驛站的入住攻略帖——“7天6晚免費住”的標題,令他眼前一亮。
王緒廣隨即通過“人才杭州”微信小程序申請,隻需上傳身份証、學生証、應聘材料等,符合“大專(含)及以上學歷在校生且申請時處於畢業學年內”“非杭州戶籍且在杭州市內無自有住房”等條件,即可獲得入住資格。
資格審核通過,線上預約便捷,王緒廣選擇了距離面試企業最近的杭州市西湖區古蕩街道悅享公寓青荷驛站。驛站管家添加了他的微信,並給他推送了杭州市交通導引和天氣預報訊息。王緒廣尚未走進這座城市,便已倍感溫暖。
抵達青荷驛站,王緒廣持電子憑証完成線下辦理,順利入住。寬敞的房間窗明幾淨,空調、冰箱、洗衣機等一應俱全。放下行李,他撥通母親的微信視頻電話,向父母報平安。
“白天出去面試找工作,晚上回來有個落腳的地方,很溫馨也很踏實。”王緒廣說,青荷驛站管家24小時提供咨詢服務,“哪裡軟件類企業多?”“怎麼更換一次性用品?”……他不懂就問。
住得安心,吃得放心。悅享公寓青荷驛站毗鄰社區食堂,驛站入住青年就餐可享“居民價”。“每餐十幾道菜自由選擇,有葷有素,不到20元就能吃飽吃好,劃算!”王緒廣不必為吃住操心,全身心投入面試准備,最終順利通過考核,入職杭州一家科技企業。
據不完全統計,入住悅享公寓青荷驛站的年輕人,約有1/4與杭州用人單位簽署了聘用合同。今年以來,杭州新增青荷驛站房間530套(間),提前完成民生實事年度目標。
“青年驛站”服務好,如何讓更多青年知曉?《通知》提出,“指導高校將驛站政策納入畢業生就業服務包,定向推送‘青年驛站’最新動態”。
從學校就業輔導課上,河北師范大學應屆畢業生李宇欣了解到“青年驛站”。今年8月接到四川成都一家企業面試邀約后,她通過共青團成都市委運營的“青聚錦官城”公眾號遞交入住申請。“五六個小時后,申請就通過了。”李宇欣收到一條短信,附有她申請的“青年驛站”——成都市錦江區青年人才驛站入住憑証。
體驗順暢、服務高效,源於共青團成都市委推出的“青年驛站”一網通辦機制。共青團成都市委副書記劉俊介紹,綜合考慮年輕人互聯網使用習慣,團市委將“青年驛站”平台嵌入微信等社交媒體,推出線上申請、VR看房等功能,方便一鍵申請。
初到錦江區青年人才驛站,房間布局讓李宇欣十分滿意:面積近20平方米,獨立衛浴,還准備了一次性用品。驛站一樓公共區域設有閱讀空間、共享廚房和健身設施等。
“獨在異鄉非異客,我在這座城市找到了家的感覺。”李宇欣入住錦江區青年人才驛站3天后,又遞交了續住申請,“驛站正巧要舉辦城市感知行活動,我想深入了解成都,就申請續住了3天。”
瞄准青年異地求職剛需,共青團成都市委因時因地出台舉措,在原本單次最長7天免費住宿的基礎上,將部分“青年驛站”免費續住時間延長到14天至1個月不等。
迄今,成都已建成37家“青年驛站”,累計服務異地求職青年逾13萬人次。通過電話回訪入住青年等方式,共青團成都市委全面評估全市青年人才驛站管理服務水平,建成五星級“青年驛站”8家、四星級“青年驛站”12家。
探索長期運營
統籌資源,彈性供給,推動短住與長租有效銜接
走出成都市金石路地鐵站,步行約200米即可到達錦江區青年人才驛站。
“驛站靠近地鐵口,方便出行。”共青團錦江區委副書記郭圓圓介紹,共青團成都市委要求優化站點設置,按照“青年在哪裡集聚,站點就建在哪裡”的原則,結合求職青年入住需求,優先在產業園區等附近規劃驛站建設。
以錦江區青年人才驛站為例,驛站在招標階段就充分考慮了位置因素——承辦驛站項目的新希望新家酒店,毗鄰錦江數字傳媒產業園區,附近集聚大量企業,離錦江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也不遠,方便年輕人求職辦事。
“這是一家酒店式驛站,採取聯建聯營模式,節約建設成本的同時,整合了中心城區優勢資源。”郭圓圓告訴記者,2023年12月,共青團錦江區委面向社會公開招標,新希望新家酒店中標。酒店常態化預留10張床位供驛站使用,並根據實際入住情況動態調整,求職高峰期提供床位20多張。
成都市、區兩級團組織每年安排專門經費,對承接運營“青年驛站”項目的酒店、公寓等給予補貼,推動長期運營。
在山東濰坊,“青年驛站”建設之初,共青團濰坊市委積極聯絡文旅、商務、市場監管等部門,詳細了解全市300多家酒店位置分布、功能定位等情況,進行精細化篩選。最終,40多家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酒店被擇優選取承辦驛站,另有70余家酒店作為后備。
“‘青年驛站’的建設過程,也是團組織不斷整合資源、優化配置的過程。我們建立城市合伙人機制,吸引社會力量共建驛站。”共青團濰坊市委權益部部長扈紅蕾說,團市委充分利用青年聯合會、青年企業家協會等資源,協調11家青聯委員、青企協會員自營的連鎖酒店承辦“青年驛站”,均可實現拎包入住。目前,濰坊市已建成52處“青年驛站”,累計吸引逾4000人次入住。
春招、秋招是大學生求職旺季,寒假通常是招聘淡季。“青年驛站”如何既保障青年旺季住宿需求,又提升房源淡季使用效率?
“酒店式驛站不固定房間,隻需按協議提供相應數量床位,調配相對方便,因此淡旺季矛盾不太突出。”杭州市住房保障服務中心副主任宋建慧介紹,公寓式驛站房源固定,若房源不足,驛站會第一時間與申請者溝通,請其調整入住時間或安排在其他驛站。但他坦言,在暑期等求職高峰季,房間經常供不應求,淡季則可能出現部分閑置。
目前,杭州正探索實施“青年驛站”房源彈性供給機制,推動“青年驛站”房源保持動態平衡。
“在畢業生求職旺季等時段,我們多渠道增加驛站房源供給﹔求職淡季,延長部分驛站可申請入住時長,並適當放寬申請條件,擴大服務對象范圍。”宋建慧說,杭州已形成“酒店式驛站為主、公寓式驛站為輔”的建設格局。
既解決異地求職青年找工作的短住需求,也有效銜接其落實工作后的長租需求。悅享公寓青荷驛站充分利用商業公寓資源,面向異地求職青年推出短住轉長租優惠活動,應屆畢業生戚鈴玲便享受到這項福利。
今年7月,戚鈴玲入住悅享公寓青荷驛站期間找到了工作。“驛站服務好,距離公司近,從驛站短住轉到公寓長租,省去了來回折騰,還有房租減免優惠。”她與悅享公寓簽訂一年租約,一室一廳一衛,面積40平方米,月租金僅2800元,較周邊同類型房源便宜近2000元。長租一年以上的,悅享公寓還給予九折優惠。
同步構建從“一張床”到“一套房”的階梯式安居體系。各地團組織將“青年驛站”打造為青年安居城市的第一站,並持續推出各項舉措,加強與保障性租賃住房等其他青年住房保障措施的協同聯動。
共青團錦江區委一方面利用錦江區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將再設置一批“青年驛站”房間﹔一方面對滿足本區人才分類標准且申請了人才認定的青年,在申請保障性租賃住房時,給予最高6000元租金減免。
共青團濰坊市委聯合多部門打造公益性住房租賃項目“優徠青年社區”,目前已建成6處、累計414套房源。團組織發揮資源與渠道優勢,協助青年申請保障性租賃住房和租房補貼。青年入住“優徠青年社區”,可獲得5%至10%的租房補貼。
拓寬就業渠道
共享信息,求職指導,架起從校園到職場的“連心橋”
車間機聲隆隆,沈麒輕點按鈕,嫻熟操作數控機床。入職濰坊一家機械企業幾個月來,沈麒對這份工作頗為滿意,“月工資9000多元,公司還提供餐補房補。”
23歲的沈麒,畢業於遼寧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聽說濰坊機械類企業多,他與大學同學結伴來找工作,免費入住位於濰坊市奎文區的一家酒店式“青年驛站”。
彼時,奎文區正在舉行招聘會,沈麒從驛站就業信息欄上看到信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前去參加。招聘會上企業雲集,他詳細了解企業情況,對比崗位需求,選定目標企業后投遞簡歷。經過幾次面試,順利找到滿意的工作。
走進這家“青年驛站”,大堂前台的“青年驛站”標牌十分醒目,每間客房內都提供一本包含市情介紹、政策解讀、就業信息等內容的宣傳手冊。
助力青年就業創業,“青年驛站”如何構建服務圈?
共享就業信息是重要一環。各地在“青年驛站”設置就業信息欄的同時,探索推廣智能化就業信息設備。在杭州悅享公寓青荷驛站門口,“數智就業一體機”映入眼帘,不時有青年駐足查閱。
這台“數智就業一體機”設置了“享政策”“找工作”“淘技能”3項功能,僅15秒即可完成刷臉建檔、智能匹配、一鍵投遞等全流程操作。“數智就業一體機”實時更新杭州市就業政策和法規信息,還融入AI政策解答功能,可即時生成個人就業畫像,精准匹配工作崗位。
“AI就業畫像很有針對性。”王緒廣為“數智就業一體機”給出的建議點贊,他最終的簽約崗位與AI推薦方向大致相符。
《通知》提出,積極探索為入住“青年驛站”的求職高校畢業生提供崗位推薦、供需對接、政策解讀及簡歷AI問診、面試技巧培訓、線上職業規劃、求職經驗交流分享等就業服務。
“異地求職,青年夜校給了我很多指導。”入住悅享公寓青荷驛站期間,王緒廣一看到共青團西湖區委組織的青年夜校大學生求職培訓班簡章,立馬報名參加。
夜校課堂,互動頻繁。“培訓老師詳細講解了面試時的著裝穿搭技巧,隨時回答學員提問。”王緒廣說,老師還現場解答了面試時可能遇到的其他問題,“我的短板是不夠自信,老師給出了‘結合專業技能,有理有據回答面試提問’的解決方案。”
依托“青年驛站”舉辦青年夜校,共青團西湖區委面向有技能提升需求的青年,開設短視頻制作、網絡創業、AI工具實操應用等課程,已累計開辦1500余場次,服務青年3.5萬人次。得益於夜校培訓學到的方法技巧,王緒廣順利通過企業面試。
不過,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各地“青年驛站”就業幫扶效果不一。有的青年反映,部分就業信息欄的信息更新不及時﹔有的認為,一些技能培訓針對性不強﹔還有的說,部分就業推介會提供的崗位與求職青年的專業匹配度不高……
對此,扈紅蕾認為,驛站服務應該做得更加精細,與企業加強對接,提高崗位推介的精准度﹔劉俊建議,進一步豐富創業就業導師人才庫,為青年提供更加務實的指導。
走進一座城市,感受一種溫暖。對異地求職者而言,城市的第一印象往往決定就業選擇。
入住錦江區青年人才驛站期間,李宇欣報名參加共青團錦江區委組織的創新創業就業環境感知行活動。當天,李宇欣與30多名異地求職青年一道,來到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館參觀,了解成都商業發展歷史,而后探訪成都市人才服務中心,聽創業就業導師介紹各項政策。“既有實地感受,又有政策解讀,收獲很多。”李宇欣感慨。
為異地求職青年架起從校園到職場的“連心橋”。依托“青年驛站”等服務陣地,共青團成都市委推出30余條青年創新創業就業環境感知行路線,組織參觀活動150余場次,吸引1萬余名青年參加。
“引導青年將個人職業發展與城市發展需求深度耦合,讓更多臨時落腳的外地青年扎根定居。”劉俊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7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