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推進高職院校專業精准適配產業
今年專業優化調整率達40%,3年內將達88%
何為好的職業教育?家長的回答很朴實:在校能學真本事,畢業找到好工作,讓孩子健康成長。
成都市委教育工委聚焦全市產業“建圈強鏈”和“立園滿園”行動,正推動一場成都市屬高職院校專業優化調整——堅持“面向實踐、面向產業、面向社會”,全力推進市屬高職院校專業“臥倒重來”“精准適配”。根據《成都市市屬高職院校專業優化調整實施方案(2025-2027)》,計劃到2027年,市屬高職院校的專業調整率達88%,與園區重點產業匹配度達100%,形成產教融合發展新生態。
拓寬“校園-職場”通道
專業調整率達40%
一條真正用於市場訂單生產的顯示模組封裝產線,如何成為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的“練兵場”?走進成都職業技術學院軟件大樓“校中廠”——高仿真顯示模組實訓車間。從機器設備到人員操作流程,這裡1:1還原了電子信息企業生產車間模組封裝生產產線。
現場,一群身著工作服的學生正圍在一台生產設備前,學習模組綁定工藝實操課程。這條高仿真顯示模組產線涵蓋綁定、點膠、膜貼合、脫泡、CG貼合五個主要工序環節,1:1模擬還原真實生產環境。這不是工廠實習,而是智能光電技術應用專業學生的日常課堂。
“在‘校中廠’裡,大一、大二的學生便能接觸到當下主流的產線技術。就拿電子信息產業來說,成都相關龍頭企業的專業工程師會走進校園授課,助力學生完成從‘知曉理論’到‘熟練操作’的能力躍升。等到了大三,學生則會進入‘廠中校’接受崗位實踐輪訓,以便快速適應企業環境。”成都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涂智介紹,通過這種產教深度融合的模式,“大多學生實現了‘入學即就業’。”
成都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成都4所市屬高職院校已停辦合並商務英語等專業25個、升級改造機械制造及自動化等專業27個,“專業實際調整率達40%,新增緊缺專業共完成招生800余人。”
精准對接產業需求
專業與產業鏈對接率達66%
2020年,電子信息成為成都首個萬億級產業。目前,成都已匯聚京東方、天馬、中光電、出光興產等一批國內外領軍企業和關鍵配套商,形成覆蓋玻璃基板、發光材料到終端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在這樣的產業環境下,職校生的職業發展也迎來了更多機遇。2019年畢業於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光伏發電專業的胡立勇,如今已是成都某電子信息龍頭企業的BP工程師。他感慨道:“這種培養模式為我們職校生提前打破了學生與職場之間的‘牆’,讓我們更早適應企業氛圍。”
據介紹,經過優化調整,成都市屬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全市16條重點產業鏈的對接率,由53%提升至66%﹔與全市35個產業園區構建深度聯動機制,對接率由59%提高到67%。(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趙雨欣 徐美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