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目繁花似錦 品質精益求精
成都演出市場繁榮興盛
“國慶節當天,《隻此青綠》在成都城市音樂廳上演,全場觀眾起立鼓掌長達10分鐘,這場面令人難忘。”成都城市音樂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不僅是一部作品的成功,更是成都演出市場整體升級的生動體現。假期期間,成都位居全國文旅消費目的地城市第二,夜間文旅消費同比增長18.2%,“跟著演出去旅行”成為文旅消費新趨勢。
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成都已引進舉辦大型演唱會77場,帶動綜合消費近40億元。從劇院裡震撼人心的經典劇作,到音樂現場激情四溢的大合唱,市民游客解鎖音樂、戲劇、舞蹈等不同形式的視聽盛宴。這份數據背后,也是成都舞台藝術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
當前,成都舞台藝術正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暨第十八屆文華獎評選在成都舉行,標志著成都文化藝術實力獲得重要認可。伴隨著各大劇院持續推出的名家名團月月引進等機制,成都憑借其完善的場館設施、成熟的觀眾群體和活躍的創作氛圍,正鞏固其作為西部演藝新高地的地位。
藝術盛事落地
樹立品質新標杆
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由文化和旅游部與川渝兩地共同主辦,其中第十八屆文華獎評選在成都舉行。據此前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趙聰介紹,本屆藝術節期間,100余台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將集中亮相,其中多台劇目參與文華獎角逐,為成都演出市場樹立了新的品質標杆。“文華獎在成都舉辦,其影響遠超單一文化活動。”四川省演出娛樂行業人士表示,“這不僅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國家級藝術精品,更為本地藝術團體提供了寶貴的學習交流機會,將深刻影響成都未來藝術生態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臨近,備受關注的文華獎評選進入“沖刺”階段,本屆文華獎四川共有川劇《夢回東坡》、舞劇《陳壽·三國志》、話劇《誰在敲門》、歌曲《玉盤》、群舞《柔情似水》、魔術《邂逅》6個作品成功入圍終評,涵蓋川劇、話劇、舞劇、魔術、舞蹈、歌曲多個類別,數量豐富、類型多元、亮點紛呈。
名家名團匯聚
演出市場百花齊放
成都城市音樂廳推出的“2025中外名家名團系列音樂會”自3月啟動以來,已帶來多場高水平演出。這場貫穿全年的音樂盛宴匯集了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德國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等世界知名樂團,以及小提琴家約書亞·貝爾、吉他大師佩佩·羅梅羅等國際音樂大師。
同時,“中國夜鶯”迪裡拜爾、男高音劉和剛等國內杰出藝術家也紛紛登台,展現了中國音樂家的藝術造詣。系列音樂會通過交響樂、室內樂、獨奏等多種形式,為蓉城觀眾呈現了豐富多彩的音樂盛宴。
在成都城市音樂廳引領古典音樂風尚的同時,全市各大劇場也發揮各自特色,共同推動演出市場繁榮發展。成都高新中演大劇院通過打造“第二屆成都中演音樂節”,集中呈現了8部國內外經典音樂劇作品,同時推出的“2025親子合家歡演出季”有效滿足了家庭觀演需求。四川大劇院與東安湖大劇院積極參與“2025年‘薈萃蓉城’精品劇目展演暨第八屆天府戲劇季”,通過聯動合作,匯集全國優秀劇目。
優質新劇頻現
市場持續升溫
高質量劇目的持續供給和專業化運營,不僅提升了市民的藝術鑒賞水平,也激發了文化消費潛力。從“藝術深夜場”到“主創見面會”等特色活動的推出,觀演體驗正從單純的欣賞向社交、學習等多元化方向拓展。
在現有成果基礎上,成都演出市場繼續拓展版圖。記者了解到,多部備受期待的新劇陸續登陸蓉城舞台。接下來的音樂劇市場將迎來法語原版《搖滾紅與黑》與經典點唱機音樂劇《雨中曲》﹔話劇愛好者則可以欣賞到《東方快車謀殺案》《父親》《戲台》等多題材作品。這些涵蓋不同風格與類型的劇目,進一步滿足了觀眾多元化的審美需求。
從文華獎的舉辦到各大劇院的協同發展,從現有成果的鞏固到未來劇目的持續引進,成都的舞台藝術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轉型升級。這座將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的城市,正通過一個個精彩的舞台作品,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當代藝術的創新精神。(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余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