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旺蒼:“精准引才”為“工業強縣”注入澎湃動能
10月13日,廣元市旺蒼嘉川化工園區內,川能投旺蒼焦化煤化工專家團隊調試焦爐尾氣深度回收設備,使煤炭資源利用率再提3個百分點﹔合眾化工環保人才團隊優化廢水處理工藝,助力企業實現污染物零超標排放。這座承載旺蒼工業轉型重任的省級化工園區,正以“精准引才”破解專業人才短缺難題,為“工業強縣”注入澎湃動能。
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團隊,落實一個實體,帶動一個產業的良性循環。數據印証成效:今年1—9月,旺蒼焦化、合眾化工等9家重點化工企業增速達6.3%,招引全釩液流儲能、天然氣制碳納米管尾氣“熱電冷”聯產等項目10個、發明專利5項,“精准引才”成為化工園區“強筋壯骨”的關鍵。
以產引才、以才促產、產才融合。依托園區“一園一策”提升鞏固、市縣共建等專項方案,旺蒼縣首次將人才支撐納入省級園區提升框架。
在旺蒼縣政務服務中心,新出爐的《旺蒼縣惠企50條措施》在“化工企業引才專窗”醒目張貼。專窗工作人員劉超將“人才政策清單”遞到合眾化工人事專員郭安琦手中,清單用紅筆標注“化工高層次人才每月最高1500元崗位補助、10-20萬元一次性安家費”。
“我們剛為3名新引進的環保工程師提交補助申請,材料齊全可3個工作日內審批,效率較此前提升一倍。”旺蒼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委人才辦主任趙曉玲說。為精准掌握人才需求,旺蒼縣組建專項團隊,深入發改、經信、生態環境、應急、旺蒼經開區等10余個縣級部門、9家園區重點企業開展“地毯式”摸排。
在川能投旺蒼焦化公司,專項團隊圍著白板列出需求清單,企業負責人圈出“煤化工設備運維”“焦爐熱能利用”等6類緊缺崗位。“此前89人缺口中這兩類佔40個,如今通過‘引才地圖’招到的12名骨干已補全缺口。”專項團隊相關負責人白峰說。
這份標注同濟大學、北京化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目標高校的“引才地圖”,已轉化為人才集聚效應。今年5月,旺蒼縣相關負責人一行赴高校舉辦“化工人才專場招聘”,同濟大學環境工程畢業生鄧力當場簽約:“聽說有項目攻堅崗,還能跟專家學技術。”如今,他在園區釩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組蹲點3個月,對標深挖工序潛能,系統優化應急操作預案,不斷提高釩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在人才使用與留存上,旺蒼縣“雙向賦能”更顯溫度。來自縣發改、經信等部門的7名化工專業干部人才被調配至化工園區后每天駐園區項目車間。來自縣發改部門的王譯藝安全帽沾著煤灰,正與企業技術人員討論總投資50億元的新型煤化工項目設備布局,“既能跟專家學工藝,也能幫企業協調審批,忙得踏實。”
前不久,來自旺蒼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的李劉軍等3名化工人才,因工作表現突出被提拔為嘉川化工園區事務中心副主任等科級領導職務。談及當地的留才溫度,李劉軍深有感觸:“人才公寓緊鄰學校,持‘紅城英才卡’還能優先預約兒科專家—— 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細節,才是真正能留住人的關鍵。”
今年7月,旺蒼縣選派20多名化工專家人才分批赴浙江、陝西開展專題研修。在當地資深化工專家的悉心指導下,學員們不僅系統掌握“封閉化管理、雙重預防機制、重大危險源管控”等核心要點,更深化了該要點在實際生產中的落地應用邏輯。“學成返崗后,我們組織3次跨區域線上交流研討,幫助企業解決5項生產環節中的技術難題。”參與研修的專家人才楊超飛說,跨省學習的經驗與后續的交流聯動,有效打通了“理論學習”到“問題解決”的轉化路徑。
據悉,旺蒼縣針對煤釩資源利用、黃茶提質等領域實施領軍人才計劃,與20余名高層次人才合作,8人入選市級以上人才計劃,推動企業與高校共建產學研基地,今年新增專業技術人才371人。目前全縣青年人才淨流入1200余人,嘉川化工園區貢獻佔比超30%。
下一步,旺蒼縣還將深化“精准引才機制”,北京、上海、成都等高校人才培訓課堂將有旺蒼人才身影,“周末工程師”將帶技術圖紙定期往返園區與高校,“人才—項目”對接評估機制將推動更多技術成果從實驗室走進生產車間,助力嘉川化工園區打造川北化工產業人才高地,推動縣域工業轉型升級。(陳紹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