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仿真恐龍產業邁向智能化新紀元:從“靜態展示”到“行走互動”的科技蝶變

“第一代靜態展示的仿真恐龍實現了‘站起來’,第二代基礎動作的擺動恐龍實現了‘動起來’,今天我們第三代可移動智能仿真恐龍實現了‘走起來’!”近日,在第四屆自貢國際恐龍文化旅游節開幕式的璀璨燈光下,自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秘書長周耘望著全球首發的8款智能仿真恐龍機器人,語氣中充滿了感慨,“這不僅僅是產品的升級,更像是一場我們親手實現的‘喚醒呆腦獸’的工業奇跡。”
這場奇跡,標志著自貢這座“恐龍之鄉”,邁入了仿真恐龍產業的智能化新階段。從靜態模型到動態機械,再到如今具備行走、交互能力的智能機器人,自貢仿真恐龍的每一次進化都是一場貫穿制造、文旅與科技融合的深刻變革。
三代跨越:從“站起來”“動起來”到“走起來”
自貢與恐龍的故事,始於1915年美國地質學家勞德伯克在自貢榮縣發現的第一塊恐龍化石。
此后,自貢在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之上建立了中國首座專業性恐龍博物館、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的自貢恐龍博物館。自貢恐龍文化的生命力,不僅在於“守護歷史”,更在於“活化傳承”。
自貢更以恐龍為核心,培育出完整的產業生態。仿真恐龍最早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出現在自貢燈會,以靜態玻璃鋼雕塑為主。1994年,自貢仿真恐龍產業化起步,經過數十載發展,如今已形成100多家企業的產業集群,市場份額佔全國95%、全球超90%,穩穩坐實“全球最大仿真恐龍生產基地”的地位。
從“站起來”“動起來”到“走起來”,這一步步前行,自貢走了近四十年。從靜態展示到智能交互,自貢仿真恐龍的每一次升級,都不僅是單一產品的迭代,更是整個產業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跨越。這份產業成就,不僅是自貢城市發展的驕傲,更是“四川智造”“中國智造”走向全球舞台的生動縮影!
科技賦能:“推不倒的恐龍”與“會對話的巨獸”
本次全球首發的八款新品,包括雙足霸王龍、和平永川龍、四足華陽龍等,已超越“展品”的單一屬性。它們能與人互動、能自主巡游,是集科技感與趣味性於一體的智能機器人。
“喚醒‘呆腦獸’的背后,是自貢本土智慧與全國頂尖機器人企業智慧的結晶。”一位參與首發的恐龍制造企業負責人介紹,通過自貢仿真恐龍科技企業與深圳、成都等地知名人形機器人科技企業的深度合作,特別是優必選、樂森等一大批機器人科技企業落戶自貢,有力推動了具身智能與仿真恐龍的技術融合。
自貢亙古龍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其洪在介紹其公司與自貢優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4款仿真恐龍產品時,語氣中難掩自豪:“我們突破了大型仿真裝置雙足動態平衡的行業難題。你看,即使在受到外力沖擊時,它也能通過腿部柔順控制、步態調整及控制算法,保持穩定,堪稱‘推不倒的恐龍’。”
郭其洪指了指面前的一款重達80公斤的華陽龍仿真恐龍產品說:“我們不僅復刻了它獨特的外形特征,包括背部整齊排列著的17組大小不一的骨板,以及尾部末端的4根尖刺。而最令人驚嘆的是,它能憑借精准的關節控制與平衡系統,穩穩地直立起身軀,每一步行走都模仿著化石研究中推測的真實步態,這就是行業首創的仿生慢行步態。”
自貢華龍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周舟則為大家演示了多齒何信祿龍、和平永川龍等4款智能仿真雙足行走恐龍機器人,並坦言:“高度仿生的形態與動作”是本次首發的核心突破。“我們突破了傳統兩足或靜態恐龍的局限,搭載多自由度傳動系統,實現了穩定平衡的雙足自由行走,靈活避障,動作順暢,以及眼睛傳神、頭部轉動、肢體擺動、張嘴吼叫等多種復雜動態效果,高度還原的恐龍外觀與動作邏輯。此外,通過集成高精度傳感器以及先進的AI對話引擎,還能一鍵開啟多語互動對話。”
目前,依托完整的創意設計、骨架制作、材料塑型、蒙皮上色等全產業鏈優勢,自貢企業能夠定制化制作可大可小、可高可矮、雙足四足等不同類型、不同體量級的“智能呆腦獸”。此次發布的產品,從長達3.6米、重80公斤的“巨無霸”華陽龍,到僅長1.2米、重20公斤的“迷你”三角龍,都展現了這條產業鏈的靈活性與強大實力。
未來已來:智能恐龍開啟文旅新場景
如今,這些智能恐龍已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展陳。它們走進博物館,成為孩子們的“活化石”老師﹔入駐主題樂園,成為吸引游客的“流量明星”﹔現身商超與體育賽事,成為引爆全場的“吸睛神器”。
正如周耘所展望的:“今天的自貢,不僅有制造,更有創新和創意。我們正在加快第四代融合人工智能、自主感知的智能恐龍機器人的研發,讓恐龍真正‘活起來’!”
近年來,自貢積極融入巴蜀文旅走廊建設,推進文化與科技、旅游、智造深度融合發展。自貢市獲評中國最具潛力文旅城市,自貢高新區入選四川首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示范基地。作為擁有深厚恐龍文化底蘊和強大仿真恐龍制造產業基礎的“恐龍之鄉”,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型企業落戶自貢,實現傳統產業、傳統企業與新質生產力有效碰撞。
今天的自貢,不僅有制造,有集聚200多戶企業的全產業鏈,還有創新研發、創意設計,不等不靠推動“自貢制造”變成“自貢智造”,打造出了一款款首發爆款單品,應用場景涉及景區、燈會、主題樂園、商超、博物館、科研教育、影視基地等全社會各領域,已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自貢正在加快推動4.0技術的研發升級、躍升變革,讓智能仿真恐龍機器人更加智能、更加仿真,讓全世界都愛上中國仿真恐龍,愛上自貢智造恐龍。
記者手記:當冰冷的鋼鐵,被賦予生命的溫度
站在這些龐然大物之間,記者第一次對“栩栩如生”這個詞有了全新的理解。
當那隻重達80公斤的華陽龍緩緩直立起身,邁出它沉穩而堅定的第一步時,我們聽到周圍響起一片不由自主的驚嘆。那不是觀看機械運轉的獵奇,而更像是一種穿越億萬年時空的震撼——我們印象中隻存在於化石骨架和電影特效裡的巨獸,此刻正“活”在眼前。
最打動我們的,並非它震耳的吼聲,而是在它行走時,關節處傳來的細微電機聲與液壓感。這聲音仿佛在提醒我們:眼前生命的奇跡,源於背后無數精密的算法與工程師的智慧。自貢亙古龍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其洪伸手推了推行進中的華陽龍,它只是微微一滯,便迅速調整步態,恢復了平衡。這個小小的演示,勝過千言萬語。這已不是一件裝飾品,而是一個具有“應激反應”的智能生命體。
在這裡,“制造”與“智造”之間,隔著的正是一份“生命感”。自貢人做的,不只是讓恐龍“動”,而是為冰冷的鋼鐵骨架,注入了運動的靈魂和交互的溫度。從1915年榮縣的第一塊化石,到今日能走會說的智能機器人,自貢用一百多年的時間,完成了一場與遠古生命的對話,並將這場對話,以最前沿的科技形式,帶給了全世界。
自貢所喚醒的,不只是侏羅紀的巨獸,更是一個城市將自身文化基因轉化為未來產業競爭力的無限可能。
(自貢融媒記者 周姝)
來源:自貢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