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派再增投 四川國企托底性幫扶提升質效

●對12個重點縣域再增派1戶省屬或市屬重要骨干國有企業作為結對幫扶國有企業,並增加若干戶與受扶縣資源匹配度高、產業發展協同性強的國有企業組成“矩陣式”幫扶團隊,形成國有企業幫扶聯合體
●加大產業項目市場化幫扶力度,原則上每家幫扶國有企業每年通過直接投資或招商引資等方式投入產業項目資金不少於1000萬元
近日,四川省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省委組織部、省國資委聯合印發《關於持續深化國有企業托底性幫扶的七條措施》(下稱《措施》),從7個方面提升國有企業幫扶整體質效。
2023年9月,四川啟動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截至今年上半年,國有企業在欠發達縣域累計投資超335億元,實現銷售幫扶3.79億元,累計提供崗位超11800個,注冊公司達101戶。《措施》明確,在原有結對幫扶關系基礎上,對12個重點縣域再增派1戶省屬或市屬重要骨干國有企業作為結對幫扶國有企業,並增加若干戶與受扶縣資源匹配度高、 產業發展協同性強的國有企業組成“矩陣式”幫扶團隊,形成國有企業幫扶聯合體。
此前,產業幫扶被列為國資國企托底性幫扶的主攻方向,《措施》更進一步,明確加大產業項目市場化幫扶力度,原則上每家幫扶國有企業每年通過直接投資或招商引資等方式投入產業項目資金不少於1000萬元。
“以市場化方式投入產業幫扶,重點投向特色農牧、清潔能源、文旅融合、基礎設施、礦產開發等領域,同時明確受扶縣‘出項目’的責任,企地雙向奔赴培育核心產業、支柱產業,幫扶將更可持續,發展基礎將更為扎實。”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說。
銷售幫扶方面,《措施》明確,一方面將健全並優化受扶縣農特產品“線上+線下”銷售平台,拓寬銷售渠道,另一方面支持幫扶國有企業共同打造“39幫扶”品牌,提升受扶縣特色產品影響力和附加值。(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露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