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紅色九月鑄魂行 英烈精神永傳承

人民網記者 郭瑩
2025年10月05日07:2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烈士陵園庄嚴肅穆,蒼鬆翠柏環抱掩映,革命烈士紀念碑巍然矗立,800多名干部群眾手持鮮花,整齊列隊。9月30日是烈士紀念日,當天上午,四川省在成都市烈士陵園隆重舉行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各界代表以鮮花獻英烈,以哀思祭忠魂,表達對革命先烈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剛剛過去的紅色九月,四川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唱響紅色九月、傳承英烈精神、凝聚奮進力量”為主題,精心謀劃、全域推進“四大活動”,在緬懷紀念、教育引導、區域協作、關愛幫扶領域集中發力,讓紅色基因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的紅色動能。

全域聯動筑根基 緬懷紀念繪就尊崇畫卷

9月25日,秋陽和煦,位於達州市渠縣貴福鎮的紅色渠縣紀念園內,鬆柏蒼翠、庄嚴肅穆。來自南充、達州兩地的黨員干部、退役軍人、師生代表等100余人齊聚於此,共同參加“‘南達’緬懷英烈志 組團奮進新征程”2025年南充達州營渠戰役紀念活動。

2025年南充達州渠縣戰役紀念活動現場。達州退役軍人事務局供圖

2025年南充達州營渠戰役紀念活動現場。達州退役軍人事務局供圖

“尋足跡”“敬先烈”“念初心”“誦英烈”“逐夢行”……隨著活動逐步展開,大家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走進營渠戰役紀念館。館內收藏的雕刻、書畫、遺物和聲像資料,生動還原了營渠戰役的壯闊歷程,讓參觀人員仿佛穿越時空,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輩們為理想信念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在紅軍廣場,來自當地宣傳系統及退役軍人系統的代表飽含深情地誦讀詩歌《營渠烽火照千秋》,真摯的情感感染了現場每一位聽眾。參與者在追思中傳承紅色基因,在緬懷中凝聚奮進力量。

為讓“傳承英烈志,奮進新征程”的主旋律響徹巴蜀大地,今年9月,四川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以多元形式開展英烈故事“五進”活動,實現全域聯動——

50余場英烈事跡專題展覽相繼開展﹔

173場“9﹒30”烈士公祭活動吸引6.1萬余名黨員干部群眾參與,形成全域同頻緬懷的感人場景﹔

......

從機關單位到社區村落,從企業車間到校園課堂,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烈的故事通過征文、講演、事跡報告會等多樣形式生動傳遞,英烈精神由此走進千家萬戶。

緬懷活動還延伸至線上。通過優化升級四川英烈網線上緬懷平台,使之成為干部群眾寄托哀思的紐帶,8萬余群眾通過該平台為烈士鞠躬、留言、獻花。

鑄魂育人潤心田 思政課堂播撒紅色種子

“站在紀念碑下,我深刻感受到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我將以先烈為榜樣,為國防事業貢獻力量。”9月15日,廣安市武勝縣2025年下半年入伍新兵齊聚武勝縣烈士陵園“紀念碑下的思政課”活動現場,武勝縣秋季入伍新兵陳鑫的一席感言,道出了這一活動的育人成效。

廣安新兵入伍活動。廣安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供圖

廣安新兵入伍活動。廣安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供圖

紅色資源是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教育的生動教材。近年來,四川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大力發揮烈士紀念設施育人功能,弘揚英烈精神和民族精神,通過在紀念碑下開展思政課,讓青少年等群體在歷史發生現場感受英烈精神,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厚植愛黨愛國情懷,推動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結合“開學季”與“返鄉季”雙重節點,英烈精神被精准融入教育體系。在南充市,嘉陵區之江小學等10余所學校將紅色故事納入“開學第一課”,紅色宣講員講述的抗戰老兵事跡讓孩子們熱淚盈眶﹔在涼山州雷波縣,紅色宣講組走進多所中學,為4000余名學生帶去國防教育課程,用紅色故事筑牢國家安全意識……530余場次英烈主題教育活動、10萬余人次的覆蓋規模,見証著紅色教育的深度與廣度。青少年走進烈士陵園重溫入隊入團誓詞,大學生化身英烈講解員參與社會實踐,孩子們走進烈屬家庭開展志願服務……英烈精神在實踐體驗中內化為成長力量,紅色種子在年輕一代心中生根發芽。

“”開學第一課活動。自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供圖

“開學第一課”活動。自貢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供圖

川渝攜手聚合力 “行走課堂”奏響協同樂章

9月19日,四川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重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與西南大學聯合主辦的“行走的思政課”英烈精神宣講活動拉開帷幕。兩地烈士親屬、英烈講解員走進西南大學,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烈的故事,教育引導青年學生緬懷英烈、崇尚英烈、學習英烈,堅定“強國復興有我”的時代擔當。

川渝合辦“行走的思政課”。四川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供圖

川渝合辦“行走的思政課”。四川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供圖

宣講前,學生們在四川省英烈講解員黃擁軍的引領下參觀“川渝英烈事跡展”,頻頻駐足、仔細研讀。一幅幅定格信仰的照片,一段段鐫刻英勇的事跡,生動展現了川渝兩地抗戰英烈和抗美援朝英烈的感人事跡與崇高精神,深深打動了在場青年學子。宣講現場,趙一曼烈士的孫女陳紅與學生們共同回顧“九一八事變”等抗戰歷史事件,動情講述趙一曼“紅槍白馬”寧死不屈的一生。

聽眾席上,一雙雙飽含淚光的眼睛閃爍著敬仰與堅定的光芒。學生們紛紛表示:“英雄從未遠去,他們在我們每一次的緬懷裡,在我們每一句的承諾中,更在我們砥礪前行的每一步裡。”

活動採用“講述+情景”的演繹方式,讓英烈形象在群眾心中活起來,讓激情燃燒的崢嶸歲月重現。有學生表示:“通過活動,我們越發明白現在的和平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川渝地域相連、文脈相通,巴山蜀水間,紅色印記綿延交錯﹔川渝大地中,英雄精神代代相傳。川渝兩地退役軍人系統攜手發力,以“行走的思政課”為載體推動英烈精神傳承,既是兩地協力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生動實踐,也是時代賦予的使命擔當。

今年以來,兩地通過“資源共享、活動共辦、品牌共建”的方式,攜手將“行走的思政課”走深走實,讓紅色記憶綿延流淌。統計顯示,兩地聯合開展的英烈事跡巡展、文藝作品巡演走進60多所大中小學,開展100余場次主題教育活動﹔持續深化的川渝英烈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合作,取得良好成效。

用心用情暖烈屬 尊崇行動傳遞組織溫度

“替烈士看爹娘,為烈屬辦實事。”在這個紅色九月,“致敬英烈,關愛烈屬”從承諾化為扎實行動。結合“退役軍人最期盼的10件事”活動及常態化聯系烈屬工作,四川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建立“烈屬關愛台賬”,以精准幫扶讓尊崇與溫暖直達心田。

都江堰市關心關愛烈士遺屬。都江堰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供圖

都江堰市關心關愛烈士遺屬。都江堰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供圖

相關活動持續傳遞組織溫暖,8400余名烈士親屬在退役軍人系統工作人員的走訪慰問中感受到深切關懷。工作人員與烈屬促膝長談,詳細詢問生活狀況,協調解決醫療、養老、教育等急難愁盼問題﹔針對烈屬實際需求,專項活動接連開展:組織烈士子女集中研學,開展80余場健康體檢……細致入微的服務讓烈士親屬倍感暖心。

尊崇不止於當下,更在於長效保障。四川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同步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普法宣傳,常態化推進“為烈士尋親”工作,用制度力量守護英烈榮光,讓烈屬的榮譽感與獲得感在持續關懷中愈發濃厚。

千秋英烈魂,萬古赤子心。從全域緬懷的深情到思政課堂的啟迪,從川渝協作的合力到關愛烈屬的溫暖,紅色基因在多元實踐中代代相傳。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四川將繼續以行動傳承英烈遺志,讓紅色精神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上續寫新的華章。

(責編:高紅霞、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