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部協作讓“醫橋”連到家門口

“以前生大病得往州裡、省裡跑,現在縣醫院就能治,省時又省錢!”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人民醫院,不少患者都有這樣的感慨。這份便利的背后,是浙江寧波與喜德跨越千裡的東西部醫療協作。東西協作的“醫橋”,為大涼山深處的群眾筑起了一道堅實的健康防線。
過去,喜德縣人民醫院面臨不少難題:人才斷層明顯,年輕醫生不敢“上手”﹔部分科室能力薄弱,急危重症患者只能轉診﹔老鄉看病要在病房排隊,就醫體驗不佳。2022年起,寧波以“組團式”幫扶為抓手,像“搭積木”一樣補短板——缺技術就派臨床專家,缺管理就送運營骨干,缺設備就籌資金引入,從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到制度規范,全方位為醫院“強筋健骨”。
新院區介入室。實習生 張皓馨攝
在寧波幫扶團隊的助力下,醫院的變化看得見、摸得著。投入500萬元建起介入導管室,讓心梗患者不用再冒風險轉院,在家門口就能接受緊急手術﹔隨著骨科、心內科等重點科室的打造,以及關節鏡手術、腹腔鏡微創手術等新技術落地,以往要去大城市才能做的手術,如今在縣醫院就能完成﹔就醫流程的優化,讓門診平均等候時間從1.5小時縮短到40分鐘﹔雲影像、智能導診等信息化手段,讓看病更省心。
喜德縣人民醫院大廳開設無挂號門診。實習生 張皓馨攝
幫扶的核心不僅是“送技術”,更要“育人才”。寧波專家通過“一對一師帶徒”,把診療經驗手把手教給當地醫生﹔選送業務骨干到寧波進修,讓他們“取真經”﹔建立遠程會診平台,讓基層醫生隨時能向東部專家“問計”。如今,當地已有不少醫生能獨立開展高難度手術,真正打造出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新院區健康體檢中心。實習生 張皓馨攝
目前,喜德縣人民醫院縣域內就診率超90%,患者滿意度從60%提升到90%。東西部協作就像一座“連心橋”,一邊連著寧波的優質醫療資源,一邊連著喜德百姓的健康需求,“大病不出縣、看病少跑腿”的願望變成了現實,鄉村振興的健康根基也愈加牢固。(實習生張皓馨參與採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