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效率提升3倍!成都高新綜保區再出“新招”

2024年9月初,成都開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工作,拿出真招實招為企業紓困解難,著力推動經濟企穩回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按下“加速鍵”。
同年10月,成都市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進一步明確“抓經濟必須抓園區”的鮮明導向,提出開展“優化提質、特色立園,賦能增效、企業滿園”行動,加快把園區建設成全市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主引擎,打好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主動仗攻堅仗。
一年來,成都高新區深入開展“進解優促”工作,持續擦亮“有需必應、無事不擾”金字招牌,大力實施“立園滿園”行動,園區高質量發展底色愈發鮮明。
2025年9月起,我們開設《進解優促 立園滿園》專欄,探訪行動落地成效,探索企業創新發展路徑,剖析園區產業生態構建密碼,共同見証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蓬勃生機。
‘潮汐車道’啟用后,車道能靈活切換。上班高峰期過卡口也不再排長隊,通行快多了。
——成都高新綜保區內企業員工
近日,
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C區主卡口
“潮汐行政車道”試點改革啟動。
通過加裝信息化管理設備、
靈活調整車道功能,
協調企業錯峰運輸,
有效緩解行政車輛與貨運車輛
高峰疊加導致的擁堵問題,
大幅提升了園區的通行效率。
成都高新綜保C區規劃面積1.62平方公裡,東至天欣路,南至合作路,西至天源路,北至成灌高速。園區內企業富士康規模龐大,是全球知名電子制造服務商,員工數量近8萬名,加之每日大量貨物運輸需求,貨車、行政車輛往來頻繁,主卡口交通壓力巨大,尤其是在早高峰時段,原有行政車道資源緊張,經常出現入區車輛排隊積壓情況,影響企業運營效率和人員通行體驗。
為切實紓解擁堵,緩解企業員工通行難題,成都高新區電子局會同海關,摸清各時段車流規律,與企業一起反復討論,研究解決辦法。
設置“潮汐行政車輛通道”
錯峰送貨
協調企業錯峰送貨,減少高峰時段貨運車輛集中通行情況,並將主卡口貨車通道臨時調整為潮汐行政車輛通道。
在嚴格遵循海關特殊區域的管理要求基礎上,加強卡口疏導管控,充分利用現有車道及弱電管網等資源的同時,增加行政車道識別與控制設備,既保証與海關監管系統網絡、設備物理隔離,又可全時記錄行政車道通行數據,保障海關核心數據安全。
每日早高峰(7:00-8:00)時段,通過控制軟件,實現貨車車道與行政車道秒級快速切換,車輛按規定時間、通道行駛,大幅提升行政車輛通行效率。
目前該模式已進入試運行階段,初步成效顯著。監測數據顯示,高峰時段一小時行政車輛通行數從原來的430輛增加至1500輛,效率提升約340%,企業員工普遍反映“進門快了,排隊少了”。
我們將總結C區試點經驗,逐步擴大潮汐行政車道覆蓋范圍,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引導企業車輛嚴格按分類要求通行,減少貨運車輛誤入行政車道的情況。也將探索更多創新措施提升園區運營效率,用真招實招為企業紓困解難,進一步賦能產業發展。
——成都高新綜保區相關負責人
此次潮汐行政車道的改造,不僅切實解決了園區企業的痛點,更是成都高新區精准服務、創新治理的生動注腳。深入開展“進解優促”工作,大力實施“立園滿園”行動,成都高新區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多管齊下,全面發力。
綜保區內,全國首創的“同企跨片”模式,實現貨物憑智能電子鎖跨區自由流轉,衛星定位全程可溯,企業跨區成本歸零,通關效率提升90%﹔“一票多車”流程規范化,有效緩解多車排隊擁堵,加快通關速度﹔在全省率先實施“集中查檢”模式,通過場地、貨物、人員“三集中”及7×24小時預約機制,海關實現“隨到隨檢隨放”,徹底解決“貨等人”問題﹔“區內直轉”模式讓“數據跑路”徹底替代了“貨物跑腿”......一項項舉措,不斷提升貿易便捷化水平,有效激發市場活力,企業滿意度持續攀升。
綜保區外,按照“落地投運一批、謀劃儲備一批、招引洽談一批、培優育強一批、政策扶持一批、激活提升一批”發展思路,取得了豐碩成果。總投資630億元的京東方第8.6代AMOLED生產線提前4個月實現設備搬入,創造全球同世代產線建設效率新紀錄﹔總投資16.6億元的萊普科技全國總部暨集成電路裝備基地正式投運,有力推動半導體領域激光裝備和技術進步﹔沃格光電、高投梅塞爾等配套項目全速推進......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不斷壯大。
與此同時,成都高新區深入企業一線,精准送策上門,提供全方位答疑指導和審核兌現服務,助力政策紅利直達市場主體﹔扎實推進中小企業培育,從需求導向出發,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及時解決企業訴求﹔持續深化產業供需對接,聚焦細分領域,組織“E企贏”沙龍促成多家企業初步達成合作意向,並推動多家企業與知名投資機構及金融機構現場深度對接。
接下來,成都高新區將繼續加強產業協同、企業聯動,用心用情服務企業,協調解決產業職工急難愁盼問題,為員工安心工作、企業發展壯大提供支撐,以更開放的姿態、更高效的服務、更優質的營商環境,助力企業提質增效。
來源:成都高新區黨群工作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