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鄉村觀察︱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民,也能體面受尊重

人民網記者 朱虹
2025年09月23日10:53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現在,我管理著7237畝土地,提供農事服務面積達10萬余畝。”9月23日,四川成都崇州,楊柳農民專業合作社高級農業職業經理人王伶俐迎來了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今年,她講述了自己的致富經。

2015年,王伶俐回到家鄉,不僅從父親王志全手中接過楊柳農民專業合作社,更成為了一名農業職業經理人。

10年來,王伶俐從農業“小白”逐漸成長為帶領十幾人團隊、管理4個土地合作社、經營7000多畝土地的“新農人”,被大家稱為“種田CEO”,也就是農業職業經理人。

“種糧能掙錢嗎?”“成為職業農民的第10個年頭,你看見鄉村發生了什麼變化?”這是豐收節前夕,記者與王伶俐多次對話的主題。在豐收的田野裡,她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位於崇州的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李旭攝

位於崇州的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李旭攝

不到3個小時,100余畝水稻就實現顆粒歸倉。秋收時節,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長江上游優質糧油中試熟化基地內,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切割、脫粒、裝車……全程機械化作業,將傳統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賦予了農業職業經理人新的農田使命。

“機械化率提升,幫助農業生產實現了‘會種田’到‘慧種田’的突破。”王伶俐從這個角度算了第一筆賬,“我們合作社通過建立智慧化流水線,育秧全流程數字化控制,秧苗成苗率提高至95%以上,高出傳統育秧20%,漏秧率降低10%。這為合作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每畝地能節約60元左右的成本。”

不僅如此,兩年前,王伶俐還通過與農資企業談判合作,以量促價,讓每畝地的耕種成本下降100多元,再加上合作社主要生產優質水稻,每畝可額外獲利100多元。一來一回,一畝地可以帶動合作社增收300多元。

王伶俐認為,和父親那一輩種田最大的差異是,她帶領合作社進入了機械化、智能化的種田時代,逐步實現了從育秧、插秧、施肥、植保到收割、運輸、烘干的全機械化操作。今年,合作社與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合作實施“水稻AI種植項目”,通過“天空地”農田數據採集系統,實時收集水稻種植過程中作物生長、農事操作以及病虫草害等多方面的數據。

王伶俐(中)與來合作社的大學實習生一起交流職業經理人的工作。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王伶俐(中)與來合作社實習的大學生交流職業經理人的工作。人民網記者 朱虹攝

“良種也是關鍵。我一直不斷嘗試新品種,通過高產優質的種子提高每一斤水稻的價值。哪怕是幾角錢的提高,總量算下來,可是一筆不小的收益。”王伶俐從這個角度算了第二筆賬,從目前測產情況來看,合作社今年預計水稻小麥兩季總產量能突破7000噸。“在崇州市和雙流區共種了7237畝土地,主要種植小麥、水稻和油菜。我們合作社的土地也已率先進行高標准農田建設,這幾年糧食產量持續穩定增加。入社的鄉親們除了能從固定的土地入股分紅、富余勞動力收入外,還能從合作社糧油烘儲服務的收益中獲得分紅。”

除了眼前肉眼可見的機械化、智能化率提高,鄉村還發生了什麼改變?“那就是年輕人回來了。”王伶俐告訴記者,在崇州,像她這樣的農業職業經理人有3206人,其中年輕人佔比50%。

正如王伶俐所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到鄉村裡、回到田野中,舒星宇就是其中之一。從電子科技大學的高材生到農業職業經理人,他在鄉村找到的發展機遇,是探索農業全程機械化托管、全鏈條式的社會化服務。

“2020年,和家人一起組建了萬茂欣欣農機專業合作社,購入植保無人機、高速插秧機等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們的服務隊從七八個人到三十多人,最年輕的農機手出生於2003年。”舒星宇說,很多年輕人假期會來合作社實習,有通過學校和政府推薦的,也不乏自薦的農機人才。他說:“這與崇州一直通過層級遴選的方式,把願意投身於農業經營的大學畢業生、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等作為主要培養對象,使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育工作制度化、常態化是分不開的。”

“未來會有越來越多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對農業很感興趣,加入到種田的隊伍中來,像我們合作社今年就招聘了1個成都理工大學的研究生。”王伶俐說,更多年輕人投身農業,返鄉創業已不再是個例,而農業職業經理人的“含金量”也不僅是收益,“通過培訓取得專業資格証后,職業經理人要堅持工作在農業生產一線,不斷地考取更高級職稱,服務於農業發展。”

“楊柳合作社是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創新形成了‘以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業綜合服務體系’的農業共營制模式。”王伶俐介紹,農民把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后,聘請農業職業經理人來進行管理﹔同時,通過農業綜合服務體系,包括農業科技服務、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村金融服務和農業品牌服務等,全方位保障糧食安全與收益。

在田間作業的舒星宇。受訪者供圖

在田間作業的舒星宇。受訪者供圖

“崇州探索的以‘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業綜合服務’為基本構架的農業‘共營制’,實現了農業產業、生產、經營‘三大體系’的全面提升和協調發展,有效破解農業誰來經營、農村誰來種地、生產誰來服務三大現實難題。”在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郭曉鳴看來,以王伶俐為代表的越多越多更年輕、更高學歷的農業職業經理人的成長,“含金量”不僅在於他們經營方式現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種田收益大幅增長,還意味新一代農人真正把農民變成受人尊重的體面的職業,“他們有了更強的職業競爭力、更大的社會認可性、更多的發展機會,正在成長為中國現代農業發展中的中堅力量。”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