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17歲選手備戰國賽:“每天練到手麻木”

“你為參加這次比賽進行了哪些准備?”“從早上8點過練到晚上12點過,每天練到手麻木。”9月19日下午,在河南省鄭州市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以下簡稱第三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比賽場館,來自四川代表團的技能選手陳彥兵與搭檔施維杰正進行最后的賽前准備。
陳彥兵(左)與搭檔施維杰在進行賽前訓練 (受訪者供圖)
本次大賽,四川代表團共派出116名優秀技能人才,赴河南鄭州與全國3400余名技能高手巔峰對決,一展“技能川軍”風採。116名選手中,年齡最大的48歲,最小的17歲。其中,17歲選手正是來自成都市機械高級技工學校的學生陳彥兵。他將和搭檔施維杰一起 ,在本次大賽“自主移動機器人”項目中,與來自全國的該項目高手一較高下。
雖然隻有17歲,接觸機器人項目時間不長,但陳彥兵已經參加過一次省級比賽和兩次全國比賽並獲獎。說起來入行和取得成績的秘訣,陳彥兵自己總結有兩點:熱愛與堅持。
2023年9月,陳彥兵成為成都市機械高級技工學校一名新生,帶著對機器人的好奇與想要參加比賽拓寬眼界的想法,加入了學校集訓隊。“那時的我,還是個連機器人的基本部件都不認識的小白,而不管是工業機器人還是移動機器人競賽的考核內容對我來說都是遠超課本知識的挑戰。”陳彥兵說,對機器人的熱愛,讓他沒有急著追求競賽成績,而是選擇在實訓室的角落裡默默扎根。
陳彥兵(左)與搭檔施維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現場
每天課后,他在實訓室和集訓隊友一起學習運動控制原理、機器人編程等專業書籍。按照書本上的步驟一步一步操作,遇到實在不明白的就主動詢問指導老師。他從最基礎的電機調試開始練起,為了讓機器人直線行駛誤差控制在2厘米內,他蹲在地上用卷尺量了三百多次軌跡,記錄下不同電壓、負載下的轉速數據,最終總結出一套精准的參數校准方案。
今年2月,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四川省遴選賽的備戰吹響沖鋒號。陳彥兵已能獨當一面,除了負責機器人的電氣和機械拆裝,還參與簡單的路徑規劃以及相關的python編程工作。為應對比賽中機器人定位精度的難題,他和隊友在實訓室搭建了10多種模擬場地進行測試。訓練期間,他的鬧鐘從早上六點調到五點半,每天帶著面包進實訓室,既要反復拆裝機器人以確保其在各種場景下的穩定性,又要調試代碼,直到凌晨才披著月光回宿舍,電腦裡存著800多組路徑測試數據,硬盤因反復存儲調試視頻而出現壞道。
經過層層遴選,陳彥兵從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四川省遴選賽中脫穎而出,成為代表四川參加此次全國比賽的優秀技能選手之一。回望從普通學子到國賽選手的成長之路,他感到:“成長沒有捷徑,是三百次軌跡測量的執著,是凌晨五點的校准扳手,是800組數據背后的嚴謹,更是對機器人的純粹熱愛,助我站上國賽舞台,在技能成長的道路上一直前進。”
川觀新聞記者 劉春華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